0人評分過此書

老子:在虛靜中覺悟人生智慧

出版日期
2014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20631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老子以「道」為核心概念,
掌握道,了解萬物,才可悟得智慧。

究竟真實,從道來看萬物

老子是道家的創始者,建構了完整的道家體系。
他以「道」代替「天」,超越以「人」為中心的思考模式,具有革命性。
「道」是萬物的來源與歸宿,是「究竟真實」,主張從道來看萬物,
亦即將人生依託在永恆不變的基礎上,再由此觀照人間,安排適當的言行方式。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探究老子的政治願望與人生價值。
學習道家,讓我們成為自己生命的統治者,人生就能得到很大的轉機。
  • 自序
  • 主題一:面對天下大亂
    • 第一講:虛無主義的危機
      • 周文疲敝:文化失去活力
      • 虛無主義:價值上與存在上
      • 換個角度思考人生意義
    • 第二講:與儒家的三點差異
      • 不以「人」為中心的思考模式
      • 以「道」代替「天」
      • 以德報怨:包容一切
    • 第三講:從認知提升到智慧
      • 以知為區分
      • 以知為避難
      • 以知為啟明
  • 主題二:道的深刻意義
    • 第一講:道是什麼?
      • 萬物的來源與歸宿
      • 整體與永恆的觀點
      • 悟道方法:虛與靜
    • 第二講:道與德的配合
      • 德是萬物「得」之於道者
      • 德:本性與稟賦,人的問題?
      • 自然:自己如此的狀態
    • 第三講:從道來看萬物
      • 一往平等的精神
      • 平衡和諧的狀態
      • 得失可以泯除
  • 主題三:聖人無心而為
    • 第一講:聖人的定位
      • 雙重角色:悟道的統治者
      • 與儒家大異其趣
      • 獨立自足
    • 第二講:聖人的表現
      • 悟道: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 無為:無心而為,沒有刻意的目的
      • 正言若反:辯證思維的特色
    • 第三講:聖人的榜樣
      • 為道日損:去欲,不爭
      • 知病不病:平靜,自得
      • 智慧所彰顯的美
  • 主題四:三寶足以安身
    • 第一講:慈:慈愛對待人與物
      • 以道為母,母之愛惜子女(萬物)
      • 慈故能勇:真愛必有勇氣
      • 一念之仁慈,與大道相通
    • 第二講:儉:節儉珍惜萬物
      • 自然生態的資源有限
      • 儉故能廣:損有餘而補不足
      • 少私寡欲,更能悟道
    • 第三講:不敢為天下先
      • 不爭,居後,退讓
      • 可以成為真正的領袖
      • 既以與人己愈多:精神豐足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