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大般若經精要(修訂版)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447232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般若波羅蜜是諸佛之母,諸佛皆由此生
第一本將佛教最大部、最長的大般若經(六百卷)濃縮,成為入門精華的指南

大乘修行之道的總綱為六波羅蜜,六波羅蜜中,尤以般若波羅蜜為要,般若波羅蜜是大乘法門的理論基礎,也是修行的指導原則,沒有入出世無礙的般若,就沒有大乘。《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大般若經》,唐玄奘譯,共十六會,為一諸部般若經的大集。其中包括了:

第一會的上品般若,第二、三會的中品般若,第四、五會的下品般若,第六會的勝天王般若,第七會的文殊般若,第八會的那伽太室利般若,第九會的金剛般若,第十會的理趣般若,第十一至第十六會的六分波羅蜜多般若,總計匯集了十四部經。

據《中國大百科全書》介紹:其中第二會(《二萬五千頌般若》)、第四會(《八千頌般若》)和第九會(《金剛般若》)為般若經的基本思想,大概成書於公元前一世紀左右,其他各會是在以後幾個世紀中成書的。一般認為最早出現於南印度,以後傳播到西、北印度,在貴霜王朝時廣為流行。梵本多數仍存。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除了提供完備的般若學基本文獻,相較古本,玄奘所譯,已有後期大乘的影響在內,在研究般若經典的發展上,也極具參考價值。對於佛教的大乘學人而言,《大般若波羅蜜經》更是修習般若波羅蜜所不可或缺的依憑,為大乘學人所必讀的經典。


本書特色

大乘法門的理論基礎,大乘修行的指導方針,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的究竟成就一一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1.作者參考古德精簡《大般若經》相關著作,再加以揀擇刪選,因此本書可說是《大般若經》的精要書。
2.作者於文中深奧難懂的名相、文句下,直接注解、消文,解釋疑難,減少閱讀上的障礙。
3.本文之中每頁之上均附有提要,使修學者易於掌握內容精義,並收複習之效。
4.每品之末或段落之中,均標明《大般若經》之出處,方便讀者對照、檢索原經文。
  • 導讀
  • 序文
    • 廬江徐序(徐醒民居士)
    • 校輯敘言(真如居士)
    • 叩誦般若波羅密多經淺識(代序/ 林碧英居士)
    • 佛講真理勝義與隨順世俗假說(張宇廣居士、張兆廣居士)
  • 外章
    • 佛說大般若經的機緣
    • 唐玄奘大師取經譯經的功德
    • 大般若經佛法要目及關鍵
  • 本經
    • 一、初會:計要七十九品
  • 跋(讀經心得)
    • 二、二會:計七十九品(五十六品節略)
    • 三、三會:計三十一品(十六品節略)
    • 四、四會:計二十九品(二十四品節略)
    • 五、五會:計二十四品(十五品節略)
    • 六、六會:計十七品(四品節略)
    • 七、七至八會各一品(節略)
    • 八、九至十會各一品
    • 九、十一至十六會各一品
  • 跋:共懺偈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