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這本書可以拯救你的慧命。
更可以破除長久來,法門彼此之間的矛盾。
「阿毘達摩」是學問,更是修行的精髓,其特殊是系統說明經典中的修行。這也是一種方便,讓學佛者很清楚了解佛法的真義。若我們能系統地學,就不會模糊了佛教,能夠全盤了解佛法的理論與實踐,不會只拘泥一個概念、法門。
性空法師學行兼備,又深入研究北傳、南傳佛法,本書以《清淨道論》為依據,同時引用北傳的《俱舍論》、《瑜伽師地論》、《唯識論》等書,相互參照引用,又拈出彼此異同。
掌握阿毘達摩的全盤精要
本書以戒、定、慧三學為架構。戒學只一章;慧學有三章,由第十一至第十三章;定學佔八章,份量最多。八章的定學又可大分為二,一是定學概說,一是法門概說。
定學概說包括第三章心清淨,第四章奢摩他的修習,第五章從近行定到安止定。分別說明修定的理論、方法、過程和成果。法門概說從第六到第十章,詳細介紹「安般念」、「白骨與白遍」、「四界差別觀」等幾種止禪修法,並輔以「四護衛禪」——保護禪者能安住禪修的法門,是克服禪修障礙的方便。
在慧學的章節,介紹了「色業處與名業處」、「緣起」的修法,並介紹觀禪的修學次第和成果——十六觀智。
※建議合讀下列書籍:
被99%學佛人所輕忽的根本教法:馬哈希尊者講解轉法輪經
諸佛共同的聖劍:最完整四念處禪修講解,最直接斷除煩惱的力量
更可以破除長久來,法門彼此之間的矛盾。
「阿毘達摩」是學問,更是修行的精髓,其特殊是系統說明經典中的修行。這也是一種方便,讓學佛者很清楚了解佛法的真義。若我們能系統地學,就不會模糊了佛教,能夠全盤了解佛法的理論與實踐,不會只拘泥一個概念、法門。
性空法師學行兼備,又深入研究北傳、南傳佛法,本書以《清淨道論》為依據,同時引用北傳的《俱舍論》、《瑜伽師地論》、《唯識論》等書,相互參照引用,又拈出彼此異同。
掌握阿毘達摩的全盤精要
本書以戒、定、慧三學為架構。戒學只一章;慧學有三章,由第十一至第十三章;定學佔八章,份量最多。八章的定學又可大分為二,一是定學概說,一是法門概說。
定學概說包括第三章心清淨,第四章奢摩他的修習,第五章從近行定到安止定。分別說明修定的理論、方法、過程和成果。法門概說從第六到第十章,詳細介紹「安般念」、「白骨與白遍」、「四界差別觀」等幾種止禪修法,並輔以「四護衛禪」——保護禪者能安住禪修的法門,是克服禪修障礙的方便。
在慧學的章節,介紹了「色業處與名業處」、「緣起」的修法,並介紹觀禪的修學次第和成果——十六觀智。
※建議合讀下列書籍:
被99%學佛人所輕忽的根本教法:馬哈希尊者講解轉法輪經
諸佛共同的聖劍:最完整四念處禪修講解,最直接斷除煩惱的力量
- 推薦序——修習清淨道,斷惑入聖流
- 自序——三學七清淨,利益自他行
-
第1章 無比的大法
-
學習佛法前的認知
-
略說阿毘達摩
-
簡介清淨道論
-
-
第2章 戒清淨
-
戒學總說
-
戒的分別
-
頭陀行
-
戒學的功德
-
-
第3章 心清淨
-
定學總說
-
修定的障礙
-
如何對治障礙
-
心清淨的方法
-
止觀如何轉換
-
-
第4章 奢摩他的修習
-
止與觀的關聯
-
成就修行的緣
-
-
第5章 從近行定到安止定
-
禪定的理論和經驗
-
近行定與安止定
-
-
第6章 安那般念入門
-
安般念的業處
-
安般念的前行
-
安般念的方便
-
安般念重要心所的運用
-
安般念的修習要點
-
安般念的功德
-
-
第7章 安般十六勝行
-
不必轉換業處的殊勝法門
-
安般念中「身念處」的修習
-
安般念中「受念處」的修習
-
安般念中「心念處」的修習
-
安般念中「法念處」的修習
-
總結四念處
-
-
第8章 白骨與白遍
-
白骨觀
-
白遍
-
三種捨斷
-
心裡為何有眼鏡蛇?
-
-
第9章 四護衛禪
-
四種方便業處
-
佛隨念
-
慈心觀
-
身至念(不淨觀)
-
死隨念
-
-
第10章 四界差別觀
-
總說四界差別
-
辨識四界
-
平衡諸界
-
辨別空界
-
總結四界
-
密集
-
禪定的功德
-
-
第11章 色業處與名業處
-
慧學總說
-
色業處
-
名業處
-
見清淨
-
-
第12章 緣起
-
緣起甚深
-
辨識過去的名法
-
辨識未來的名法
-
度疑清淨
-
-
第13章 十六觀智
-
知遍知
-
度遍知(審查遍知)
-
斷遍知
-
十六觀智
-
智慧的功德
-
結語
-
-
第14章 問答輯要
-
關於奢摩他
-
關於安般念
-
關於四大
-
關於慈心禪
-
關於名法、色法
-
關於解脫的過程
-
註解
-
-
附錄 重要概念補遺
-
各部派阿毘達摩比較
-
四十業處表
-
三學七清淨與十六觀智表
-
關鍵詞語匯解
-
參考資料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