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PDF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905752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臺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
超越時代的建築先驅者                  
修澤蘭是臺灣戰後重要的建築師之一,作品具高度表現性與雕塑性。設計作品類型多元,包括學校、教堂、火車站等,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為陽明山中山樓、花園新城與衛道中學聖堂。
中山樓以當權者屬意的「宮殿式建築」受矚目,深獲蔣介石夫婦肯定,卻也被貼上保守、「御用建築師」的標籤。她在烏來山區開發的花園新城,則是臺灣第一個訴求良好品質與服務機能的山坡地住宅社區,極具前瞻性與時代指標意義。執業生涯中大量承接的校園建築更是其建築實踐中不可抹滅的紀錄。景美女中、彰化師專、臺中師專、高雄師專、陽明高中、虎尾女中、蘭陽女中、中山女高禮堂、高雄女中圖書館、臺北女師專……儼然成為戰後臺灣邁向現代化過程中,打造中小學校園景觀與形貌的要角。
本書以文獻、圖面資料和訪談為基礎,建築學者殷寶寧歷經十多年書寫,從修澤蘭的個人生命史詮釋其建築實踐的表現形式、建築風格與意義內涵,並試圖在以男性建築師為支配性地位的建築專業領域裡,尋覓女性建築師的身影與作品軌跡,重新檢驗歷史觀看角度,並重構其作品之歷史性與時代意義,同時提出對臺灣當代建築現代化論述貧瘠的反思。
修澤蘭為臺灣留下的珍貴資產,是禮物,更是讓我們得以透過追求現代化之夢,回顧戰後以降,臺灣整體建築發展的歷程,以及在建築文化嬗遞中,來思索我們究竟是誰。
  • 推薦序
    • 遺失的拼圖:女性主義建築史的優雅啟步
    • 從修澤蘭建築師的校園設計期許臺灣校園教育的前瞻與永續
    • 女性建築的先鋒、當時代建築界的重要旗手
    • 時代變遷中的女建築師角色與女性思考
    • 以建築師的創作故事開啟現代性的討論
  • 前言 為何寫作這本書?
    • 臺灣當代建築史是什麼?
    • 為女性專業者留下紀錄
    • 從理論到實踐:本書章節概述
  • 第一章 打造現代住宅之夢:花園新城
    • 列斐伏爾與空間生產理論
    • 實質空間的生產:建築師化身開發商
    • 空間表徵:專業者眼中的住宅社區規劃
    • 再現空間:性別社會關係與住宅想像
    • 前瞻、現代或流行?
  • 第二章 女性主義建築史詮釋架構中的修澤蘭
    • 從社會改革想像建築師身影?
    • 女性主義建築史詮釋架構
      • 從女性主義理論到社會建築
      • 女性主義建築史學的主要特徵與分析架構
    • 白描與速寫:修澤蘭生平概述
      • 修澤蘭家庭背景與早年專業訓練
      • 鐵路局服務時期
      • 澤群建築師事務所開業時期
      • 花園新城社區開發的專業轉型
      • 多元社會角色與建築專業實踐
    • 女性主義建築史觀點的修澤蘭作品再詮釋
      • 建築師的社會角色及社會參與
      • 性別角色、照顧倫理與建築設計
      • 從性別經驗差異到對環境主觀知覺經驗之關切
  • 第三章 黃金十年:修澤蘭早期作品(1956-1966年)
    • 問題意識與研究假說
      • 官方為何表彰修澤蘭?
      • 問題意識與研究論點
    • 對修澤蘭建築專業生涯的初步分期
    • 新生發展期重要個案解析
      • 東勢火車站(1959-)
      • 中興高中科學館(1959-1999)
      • 霧峰國小校園規劃(1960-)與舊科學館(1964)
      • 臺中教師會館(1961-)
      • 宜蘭高中圖書館/校史館(1962-)
      • 臺灣新生報中興新村辦公室(1963-)
      • 彰化臺鐵工務段段長宿舍(1965-)
      • 衛道中學聖堂(1966-1983)
    • 對修澤蘭早期作品的分析觀察
    • 故事未完:一些持續待解的發問
  • 第四章 從不可能的任務到歷史的否認:中國建築現代化道路上的修澤蘭
    • 國族主義下不可能的任務
    • 「現代主義在臺灣」:臺灣建築現代化的移植與挑戰
    • 修澤蘭第一座宮殿式建築設計:從日月潭到臺中教師會館
      • 雕刻與建築的結緣:楊英風與修澤蘭
      • 日月潭教師會館的發展歷程
      • 臺中教師會館
    • 與楊英風共創的中國樣式表現語彙
      • 陽明山青邨圓講堂
      • 陽明山中山樓的紋樣與浮雕
      • 臺北市光復國小
    • 宗教建築中的中國元素
      • 彰化田中耶穌聖心堂
    • 愛國主義與建築現代化任務的矛盾
  • 第五章 學習場域中的吟遊詩意:修澤蘭的校園建築設計
    • 現代主義建築中的民主價值?
    • 現代化與批判地域主義
    • 理論分析架構
      • 建築形式與意義的文化分析
      • 德希達與解構主義
      • 女性主義與解構主義
      • 後殖民理論與女性主義
      • 建築史分析與解構主義理論
    • 校園規劃與設計個案分析I
      • 整體規劃發展分析
      • 建築空間的軸線性:以學生為主體的建築空間形構
      • 建築立面與造型分析-傳統的表徵
    • 校園規劃與設計個案分析II─建築構築文化構成
      • 花蓮師範學校─「慎思齋」
      • 蘭陽女中白樓、綠樓與體育館(1966-)
      • 中山女高大禮堂(1972-)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校園規劃(1972-)
    • 從後殖民批判到女性主義建築史觀的想像
  • 第六章 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
    • 從提問到再問
    • 未竟之處:從修澤蘭的建築實踐到深掘臺灣戰後建築現代化課題
    • 建築師的社會參與
    • 「去中國化」?
    • 對建築史知識論與研究方法的再思
  • 圖片索引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