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健康與社會:華人衛生新史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4122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健康與社會:華人衛生新史》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祝平一主編,乃華人社會衛生史研究之進階讀物,適於對醫療史或衛生史有興趣的研究生和學者。

《健康與社會:華人衛生新史》以個案研究提出華人衛生史研究的可能徑路,以西方公共衛生體制進入華人社會為主軸,探討這一歷史過程中,台灣、香港與中國衛生觀念與實作之變遷。論題含括西方公衛體制輸入後,華人衛生體制的建立與變遷、衛生的實作和概念、操作衛生體制的物質文化、傳染病的防治、衛生體制如何形塑身體與主體、健康不平等與性別等議題。

本書精采內容含括了討論華人社會衛生史上的公共衛生(PublicHealth)、近代中國醫院的誕生、19世紀中國通商港埠的衛生狀況、清代的痧症、民國時期的肺結核與衛生餐檯、日治時期臺灣公共衛生、DDT與二次戰後台灣的瘧疾根除、美援下的衛生、民國時期的心理衛生、蘭嶼達悟族的精神醫療變遷與展望、當代中國農村衛生保健典範變遷、中國計畫生育等,皆為一時之重要研究成果。


延伸閱讀
《性別‧身體與醫療》
《帝國與現代醫學》
《從醫療看中國史》
《疾病的歷史》
《宗教與醫療》
  • 導讀
  • 第一章 公共衛生(Public Health):近代華人社會裡的新興西方觀念
  • 第二章 近代中國醫院的誕生
  • 第三章 十九世紀中國通商港埠的衛生狀況:海關醫官的觀點
  • 第四章 瘟疫與社會:以清代的痧症為例
  • 第五章 衛生、身體史、與身分認同:以民國時期的肺結核與衛生餐檯為例
  • 第六章 日治時期臺灣公共衛生的發展與研究特徵
  • 第七章 對蚊子宣戰:DDT與二次戰後臺灣的瘧疾根除
  • 第八章 如何看待美援下的衛生?一個歷史書寫的反省與展望
  • 第九章 預防、適應與改造:民國時期的心理衛生
  • 第十章 巫醫、牧師與醫師:蘭嶼達悟族的精神醫療變遷與展望
  • 第十一章 當代中國農村衛生保健典範的變遷:以合作醫療為例
  • 第十二章 中國計畫生育的開端:1950-1960年代的上海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