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涵蓋2013年九月政爭、到2020年大選前的政治發展,主題包括九月政爭的政治制度思考、台灣政黨政治的前景、民主轉型的回顧及深化的期待、總統直選與台灣政治發展、九合一選舉的觀察、蔡英文第一任政府的觀察、民進黨的總統初選、國會改革觀察、台灣憲政改造的觀察、以及台獨學者從政百日。基本上,這是當代政治的忠實紀錄,有觀察、有分析、也有針砭、更有建議,換句話說,這不止是照妖鏡,也是作為知識份子的自我期待。問題是,不管是無知、無良、還是無膽,儘管看到病徵、知道病理,掌有權力的人未必願意服藥。經過六年半的沈思,已經沒有其他選擇,求人不如求己,必須直接參與,破釜沈舟、義無反顧,只能當過河卒子了。
-
代序 — 有心的人,不發瘋是很難的
-
今晚,決定不要麻醉自己
-
良知是不能出賣的
-
卑微地苟活著
-
熱炒一百跟五柳枝
-
人類大腦的形狀像青蛙
-
不要拿鴿子來跟斑鳩交配,不要把張俊雄當作張俊宏
-
阿倫.沃茨
-
有關政治制度運作的一些錯誤認知
-
-
九月政爭的政治制度思考 — 不要當赤腳醫生,不管是學者、媒體、還是國會觀察者
-
壹、行政協定的審查
-
貳、憲法中的政黨:私人俱樂部、還是公共個體?
-
參、國會議長的定位:不偏不倚、還是沒有政黨立場?
-
肆、結語
-
-
台灣政黨政治的前景
-
壹、台灣的政黨板塊是否凍結了
-
貳、當前政黨體系發展的觀察
-
參、綠營人士的 2016 大選焦慮
-
肆、嘗試理解「新公民運動」
-
伍、太陽花學生運動對於政黨體系的衝擊
-
陸、結語
-
-
民主轉型的回饋、民主鞏固的挑戰、及深化民主的期待
-
壹、前言
-
貳、民主轉型的回顧
-
參、民主鞏固的挑戰
-
肆、民主深化的期待
-
伍、結語
-
-
總統直選與台灣政治發展
-
壹、前言
-
貳、李登輝政府 — 由德川家康到坂本龍馬
-
參、陳水扁政府 — 自詡王莽的鴨母王
-
肆、馬英九政府 — bumbler 的王子復仇
-
伍、蔡英文政府 — 霸氣卻又優柔寡斷
-
陸、結語
-
附錄 1:政權轉移與民主鞏固的見證
-
附錄 2:陳水扁王朝興亡錄
-
附錄 3:由統治的本質看國民黨
-
附錄 4:由小龍女到太平公主
-
附錄 5:後國民黨時代的記憶重建 — 失禮,我們跟你是不一樣的
-
-
九合一選舉的觀察
-
民進黨在南部的影響力正在流失中
-
蔡英文政府的期中選舉
-
民進黨高雄市長初選辯論之後
-
新北市長選舉開打
-
白頭宮女話當年
-
英賴菊三人組與年底選舉
-
蔡英文如果真的不偏心、不應連選舉都外包
-
中央執政不力是最大的負面外溢
-
柯文哲是台灣政局的鬼牌
-
民進黨高層的失敗主義
-
陳菊是蔡英文的最後一張牌
-
民進黨政府坐困愁城
-
君子絕交不出惡聲
-
不穩定戰略三角中的台北市長選局
-
台南市長選情的新局勢
-
民進黨年底選情低迷
-
當球團老闆四年來跟對手眉來眼去
-
梟雄的崛起
-
詭異的柯文哲現象
-
政治是一時的,做人是永遠的
-
民進黨在宜蘭選得很辛苦
-
九合一選舉的意義
-
民進黨大挫的原因
-
九合一選舉後的政局
-
九合一選舉的檢討
-
民進黨政府並非敗在經濟
-
民進黨依然不知如何輸掉選舉
-
-
蔡英文第一任政府的觀察
-
新政府內閣人事初探
-
由蔡英文的人事佈局看領導風格
-
蔡英文新政府的觀察
-
由「蔡依林」到「林依晨」的背後
-
蔡英文的三個三角習題
-
由華航罷工事件看新政府的用人哲學
-
由雄三飛彈誤射看新政府的危機處理安排
-
朝野政黨異位,政策立場錯亂
-
錯亂政黨政治的新政府用人方式
-
民進黨政府遇強則弱的決策模式
-
蔡英文總統「有你真好」的國慶演講
-
探討蔡英文政府的民調
-
新政府的政策雜亂無章
-
再霸道,總統府也不過是溥儀的小朝廷
-
民進黨還在學習如何執政
-
擁有權力的政府就是事主
-
蔡英文政府的回顧與展望
-
林全內閣小幅改組
-
遇強則弱、死鴨硬嘴巴、打死不退的政府
-
窮到只剩下權力的傲慢
-
小英政府的重大警訊
-
小英政府到底是笨、懶、壞、還是狠?
-
小英施政毫無章法的背後
-
陽剛的賴清德與陰柔的蔡英文
-
民進黨縣市首長施政滿意下滑的警訊
-
令人失望卻覺醒的一年
-
詭譎的內閣改組
-
蔡英文的執政困境
-
畫虎類犬的所謂改革
-
總統才是年薪最高的見習生
-
蔡英文政府的戰鬥內閣
-
半調子的改革
-
令人無感的蔡英文總統國慶談話
-
自欺欺人的背後就是民選皇帝的權力傲慢
-
德才不備
-
政府自我感覺良好是瞧不起老百姓
-
民進黨全面執政的夢魘
-
政府選前大灑銀子是夭壽骨
-
-
民進黨的總統初選
-
對比式、還是互比式民調
-
民進黨總統初選要有風度,不要屁面
-
民進黨總統初選延長賽?
-
民進黨總統延後初選的荒謬劇
-
宛如抱著玩具不放的小孩
-
在美國,優先提名現任被法院判定是違憲的
-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初選的茶壺風暴
-
由仿初選民調看藍白綠的競逐
-
今天要求手機民調,明天是否要加網路?
-
平議手機民調的爭議
-
手機民調初體驗 — 得不償失
-
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產生
-
民進黨的集體沈淪
-
鳩佔鵲巢
-
兩大黨初選的前景
-
民進黨初選民調納入手機的問題
-
蔡英文總統的執政優勢
-
民進黨總統初選民調的科學性
-
民進黨總統初選民調出爐
-
詭異的民進黨總統初選民調
-
-
國會改革觀察
-
國會質詢總統就是監督行政?
-
政黨票與國會的局勢
-
如何觀察國會改革
-
國會改革的虛與實
-
民進黨的議長中立說是打假球
-
美國總統如何與國會議員博感情
-
國會議場是莊嚴的場所
-
國會調查權與人民的權利
-
立委個人提案的意義與整合
-
小心舌頭被貓咬掉
-
誰來監督國會的監督者?
-
黨團協商是否開放全程直播及媒體採訪
-
肉粽串的討好是不智的立法方式
-
由推拖拉扯到耍流氓的立法過程
-
政治改革必須由國會改革開始
-
到底公聽會是什麼?
-
總統兼任黨主席是必要的
-
令人納悶的蔡英文政黨政府
-
總統的軍令狀破壞國會的制衡
-
強勢行政下的立法院
-
國民黨必須積極扮演反對黨的角色
-
解嚴三十年,台灣民主沒有進步、只有倒退
-
全面執政下的總統如何看待國會的自主性
-
民意代表與公家機關的關係
-
-
台灣憲政改造的觀察
-
沒有憲政改造就沒有憲政共識
-
台灣憲政改造論壇芻議
-
憲改病痾必須對症下藥
-
憲政改造的思考
-
對症下藥的憲改
-
不更動憲法文本的憲改途徑?
-
看來,還是搭白牌車的憲改
-
回到初衷的憲政改造努力
-
馬靴不能當雨鞋、蓑衣不能當大衣,更何況脖子上的刀
-
朱立倫的政治制度知識
-
政治精算師的憲政體制想像
-
總統尊重國會了嗎?
-
百日新政微恙的病理分析及處方
-
「執政決策協調會議」的觀察 — 與其修憲,不如制憲
-
總統並沒有皇帝的權力
-
大家都錯怪林全了
-
小英的憲改是在打迷糊戰
-
小英的憲改思維
-
憲政改革調整為內閣制的想像
-
憲改走向內閣制?
-
憲政改革的可能走向
-
面對政治制度,台灣人究竟是麻木不仁、還是樂天知命
-
-
台獨學者從政百日
-
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化
-
淚流已乾,怎會含淚投票?
-
蔡英文政府閹割了台灣人的公投權
-
誰來當台派的石磨仔心?
-
全面執政的民進黨可不要作法自斃
-
我的台獨夢
-
台灣派的整合與團結
-
真正能讓我掉眼淚的是台獨聯盟
-
台獨聯盟的政黨經驗
-
歡喜快樂來去投票
-
明智的父母不應「挺囡仔邊」(護短)
-
我加入喜樂島聯盟的原委
-
由政治觀察家到政治參與者
-
取信於社會是大家必須共同承擔的責任
-
知易行難的政治整合
-
新政黨之間的協調與合作的可能
-
族群政策的參與 — 不要抹黑我是民進黨御用學者
-
組黨參選是人民最基本的政治自由
-
兩度擔任魯仲連的紀實
-
不應該把政治交給沒品的政客或政黨
-
獨立之道、路迢迢,建國之夢、夜漫漫
-
-
代跋 — 政治未來學的逃兵「預言」與「預測」的區別
-
附錄 1:大選十個禮拜前的觀察
-
附錄 2:大選前一個月的觀察
-
- 後記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88099/49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