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溝通與協作: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成立二十週年紀念論文集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37177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2020年2月1日,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正式邁入創系二十週年,適逢盛會,《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成立二十週年紀念論文集》集合系上專、兼任及合聘教師所提供之專題論文,作為見證本系歷史薪傳與學術發展的階段性里程碑。「禮俗研究」是本系成立之初學術研究的重點方向,禮、樂二者,均與人的身體相關連,由身體而群體,包括了個人、群體的行為,故而禮俗、禮樂也延伸到了社會行動,乃至國家面向。
  • 一、宗教人的溝通
    • 禁忌—秦漢信仰的一個側面
    • 當「天學」遇上「地學」:十九世紀後期來臺傳教士對於風水民俗的態度
  • 二、醫療身體與政治身體
    • 絕經的歷史研究—從「更年期」一詞談起
    • 1920年代德國支持安樂死的論述:以《對於無生存價值生命滅絕的開放:其範圍與方式》為中心之分析
    • 忠君或虔信?知識菁英與亨利八世的對抗及妥協
    • 從基礎邁向上層建築:英國左派理論與政治的變革
  • 三、國家:協作的整體性及中央與地方之分
    • 依違於江湖與廟堂之間—明清之際保標行跡考
    • 宋代先賢祠考:兼論南宋中後期的地方官學
    • 抗戰時期中央控制地方之再思:以蔣中正對楊全宇、吳肇章囤積案的處理為例
  • 四、禮法與社會溝通
    • 唐代前期死刑覆奏制度
    • 納兵於禮—中國古代軍禮的形成
    • 蘇轍禮論與史論關係之探究
    • 絕塞山泉煮龍井—高士奇扈從東巡及其東北見聞
  • 五、溝通與時代
    • 時代危機與個人抉擇—以晚明士紳劉錫玄的宗教經驗為例
    • 北伐時期政治思潮探討:《革命評論》的個案研究
    • 清末民初文人的社會網絡—以上海南社為個案研究(1909–1923)
    • Tackling the “National Problem,” Proposing the Cooperative:Instituto de Estudios Peruanos and the Chancay Valley Project, 1962–1968
  • 六、工業革命以來的東西方世界:東西方的溝通
    • 二戰結束前東北電力事業的發展
    •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土木局營繕課建築人才的來源及其建樹:以尾辻國吉為例
    • 十七至十八世紀之巴達維亞唐人美色甘
    • 西學衝擊下的中國與日本:從譯書書目所作的初步查考
    • 民初山水畫中的風景
    • 以農業培養工業:戰後臺灣農業普查體系的建立
  • 編輯後記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