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戲劇劇本館:林摶秋劇作選《閹雞》

出版日期
2014
閱讀格式
PDF ; EPUB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043550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閹雞》首演於1943年,原作是張文環所寫的一篇中篇小說,原刊載於「台灣文學」雜誌,之後由曾在日本新宿「風車戲劇」研究舞台劇的林摶秋改編成舞台劇本。本劇可說是台灣早期新劇運動中,最受到矚目的演出,這全都得歸功於當時的一群熱血青年,像是音樂家呂泉生、畫家楊三郎等人。雖處在日本「皇民化運動」推行的高壓統治之際,他們還斗膽組成「厚生演劇研究會」,並搬演這一齣在佈景、道具、服飾悉為中國文化色彩的話劇。更加特別的是,《閹雞》也是第一齣全部以台灣民謠作為配樂的舞台劇作品。作曲家呂泉生將採集來的台灣民謠重新編曲作為本劇演出時的音樂,如<丟丟銅仔>、<六月田水>等台灣民謠都是第一次以交響合唱曲的形式出現在舞台,這讓當時的觀眾得以在演出現場聆聽到「鄉音」親切的呼喚,自然而然觸動並凝聚他們對「祖國」的向心力。尤其是首演當晚,演出進行到一半時,劇院忽然停電,演出幾乎被迫停演,然而當時的觀眾中有人自動跑上舞台兩側,以手電筒的照明代替舞台燈光,要求繼續演出,讓全劇得以順利演完。這種表現民族意識的戲劇,令日本當局十分惱怒,第二天便下令禁止在演出當中演唱這些台灣民謠。但《閹雞》已寫下台灣戲劇史和音樂史最輝煌、最珍貴的一頁!
  • 總編輯的話/From the Editor in Chief
  • 導言/Introduction/序文
  • 《閹雞》劇本
  • 附錄1 影音精選/Video Clips
  • 附錄2 劇照精選/Photos
  • 附錄3 劇作家簡介/About the Playwright/劇作家の紹介
  • 附錄4 台南人劇團簡介/Tainaner Ensemble
  • 附錄5 首演資訊
  • 附錄6 延伸閱讀與迴響評論
  • 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簡介/About ETI, Electronic Theater Intermix in Taiwan
  • 版權/Copyright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