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綠色旅遊:現實觀點與實際案例

出版日期
2019/03/2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763154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確實不認同目前主流社會下的觀光旅遊走向,因為對資源不夠尊重、對環境不太友善、對人文社會的關懷也略嫌不足。

期待有那麼一天,人們口中「那地方已被「觀光化」了……」的現象,能愈來愈少,而那「觀光化」的名詞,也逐漸能被人們淡忘。

其實觀光旅遊的發展,獲取經濟利益是當然,但,是可以不那麼糟蹋資源與破壞環境的,也可以是對人們的身心靈有所助益,更可以對當地居民再溫暖一點。

本書並無,亦無意取代目前生態旅遊發展之精神與方向,但卻必須要闡明在瞬息萬變之今,傳統生態旅遊的內容似已框不住如此快速的全球環境變遷與社會變化,而可以再更「綠」、更「友善」。「綠」是大地的原色,是自然、安恬、健康與智慧的象徵;「友善」是大地的心,是綠的內蘊。

於是,將「生態旅遊」更新到「綠色旅遊」。
  • 推薦序
  • 作者序
  • 前導篇
    • 前言
      • 一、作者的學經歷背景
      • 二、作者與「生態旅遊」的因緣 — 兼拉開臺灣發展生態旅遊的序幕
    • 導讀
      • 一、導讀之目的與角色
      • 二、本書專業的基礎觀點
      • 三、本書的特質
      • 四、不同閱讀對象,各有針對性的使用效果
      • 五、本書結構與脈絡說明
      • 六、本書書寫的立場、態度與限制
  • 脈絡與迷走篇
    • 第一章 「生態旅遊」發展的緣起與脈絡
      • 一、「生態旅遊」的概念與名詞於 1990年 問世後,隨即藉由國際社會平臺推展至全球各地
      • 二、友善旅遊概念倍出的百花齊放時代
      • 三、「生態旅遊」是一種具理想性,並顧及整體效益的旅遊發展型態
      • 四、在 1960年 代時的收斂式遊憩利用,其實就已初露「生態旅遊」的粗略形貌
      • 五、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出現與「生態旅遊」類似的精神與概念,那是首次顯著的鐘擺效應後的產物
      • 六、「國家公園」與「生態旅遊」這對孿生手足屬性相近,境遇卻大不同
      • 七、曾幾何時社會經濟急速變遷、生態環境極度惡化,鐘擺效應再度發生
      • 八、再度鐘擺效應之後,加上全球旅遊需求高漲如狂瀾,「生態旅遊」於焉誕生
      • 九、臺灣地區亦搭上國際社會推展「生態旅遊」的先驅列車
    • 第二章 從困境中摸索生態旅遊發展的路徑
      • 一、不是「理想」不夠完善、不切實際,而是
      • 二、「實踐」難,難在何處?
      • 三、生態旅遊發展的迷思、困頓與技術性障礙
  • 基礎篇
    • 第三章 從旅遊的本質、內涵與影響談起
      • 一、觀光旅遊發展是一條兩極化的路
      • 二、觀光旅遊的關鍵特徵
      • 三、觀光旅遊產業猶如一長串火車,由火車頭帶動一整列的車廂
      • 四、觀光旅遊的主、客體內涵
      • 五、蘭嶼觀光觀察 — 「觀光」讓蛻變中的蘭嶼更不知將走向何方?
      • 六、觀光旅遊發展應是全面性的整體規劃與整合推動
    • 第四章 「旅遊衝擊」知多少?
      • 一、什麼是「旅遊衝擊」?
      • 二、旅遊造成自然資源與生態上的負面衝擊
      • 三、旅遊對人文社會環境所造成的負面衝擊
  • 發展與規劃篇
    • 第五章 如何減少「旅遊」導致的「負面衝擊」? 1. 發展原則與規劃面
      • 一、旅遊發展應有的認知與危機意識
      • 二、生態旅遊發展的方向
      • 三、生態旅遊發展的核心原則
      • 四、旅遊目的地的型態和屬性與生態旅遊發展的關係
    • 第六章 如何減少「旅遊」導致的「負面衝擊」? 2. 綜合技術面
      • 一、針對資源或設施的綜合性技術以減少衝擊
      • 二、設施規劃與設計
      • 三、以「控制遊客數量」來減少旅遊衝擊的技術
    • 第七章 如何減少「旅遊」導致的「負面衝擊」? 3. 教育與規範面
      • 一、環境解說與教育
      • 二、生態旅遊活動規範
  • 延展篇
    • 第八章 從「生態旅遊」更新到「綠色旅遊」
      • 一、國際社會的保育觀已修正為從下而上
      • 二、從土地出發推廣與實踐食農教育,向下扎根
      • 三、將「休閒農業」更新為「生態式休閒農業」後融入「綠色旅遊」
      • 四、建構與輔導綠色民宿成立「綠色旅遊驛站」網絡
      • 五、聯合民間綠色旅遊相關組織一起發展實踐綠色旅遊的理想
      • 六、結語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