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從荷蘭「終身公寓」到「失智農場」,
從日本「上錯菜餐廳」到「葵照護」革命,
從英國「共生社區」到台灣「不老夢想館」,
熟齡族才是未來社會的銀色資產!
高齡化是「問題」還是「機會」,是「負擔」還是「資產」?
作者楊寧茵旅居矽谷多年,曾帶領一群平均年齡81歲的不老騎士,前往美國進行騎蹟之旅,與這群「心不老、夢不老、行動不老」的長者近距離接觸,顛覆了她對老年生活的想像,重新思考對老人家來說,到底什麼是最重要的?
原來,怎麼活著?自己的人生是不是能自己作主?如何幸福地走到最後?才是大部分人關心的事。
創辦社會企業「銀享全球」後,她積極走訪全球,看到世界各國面對「銀色浪潮」的各種可能性,從初老、中老、老老……要怎麼活得踏實、活得精采,一一翻轉了我們對於高齡照護的迷思,甚至發現:「變老可以是一件正面快樂的事!」
▍5大關鍵字×23個各國案例,翻轉高齡化社會想像
▍第三人生×世代共生×幸福長照×翻轉失智×銀色資產
透過23個國際經驗,翻轉高齡化社會想像,深入介紹美國、英國、荷蘭、日本、比利時等各國成功案例,搭配【台灣經驗反思】,提供最適合台灣在地高齡生活設計與長照改革的方向。
◆關於「第三人生」
迷思:工作這麼久,退休後難道只能帶孫子、過清閒日子?
〔翻轉迷思案例1〕日本上勝町:結合地方創生,把不具生產力的老人轉化為經濟生產主力→最好的照顧就是不用照顧。
〔翻轉迷思案例2〕美國安可組織:藉由「有意義人生獎」等方案,將高齡人口轉化為「人口紅利」→退休律師幫移民家庭度過次貸風暴!
◆關於「世代共生」
迷思:長輩年紀大了行動不便,難道只有「送到專業安養中心」這個選擇?
〔翻轉迷思案例1〕美國長者同居網站Silvernest.com:媒合高齡房東&新手教師→減少年輕教師開銷,老人家也能獲得收入與陪伴!
〔翻轉迷思案例2〕荷蘭MAX電視台:為熟齡族群打造專屬電視節目→50+族群是今後的消費主力!以他們的需要為訴求,他們就願意掏出錢來。
◆關於「幸福長照」
迷思:長輩不健康的只是身體?無微不至的醫療服務就夠了嗎?
〔翻轉迷思案例1〕英國長者服務組織AgeUK:長者除了醫療、藥物,更需要你我的心靈陪伴→幸福感提升了,照顧需求就減少了!
〔翻轉迷思案例2〕日本葵照護:以「小規模、多機能」的團體家屋為主體→滿足老人家「無論何時,都想待在感覺像家的地方」的心願→讓照顧就像在家一樣自然
◆關於「翻轉失智」
迷思:一旦家有失智老人,家人只能寸步不離?
〔翻轉迷思案例1〕美國阿茲海默活動中心:失智長輩並非失能,與其擔心走失而隔離保護,同理心+適當的行為引導,協助長者與失智共存。
〔翻轉迷思案例2〕荷蘭失智農場:協助失智長者保持與常人一般的生活→長者不應因為失智而失去自我!
與其被迫跌跌撞撞地進入「老後人生」,無法好好享受這份老天爺給的大禮,
期待每個人能像書中老奶奶大聲說出:「這輩子我從沒這麼快樂過!」
老樂時代,充滿各種可能,我們一起來打造!
【本書特色】
1.作者是社會企業「銀享全球」共同創辦人,曾協助台灣紀錄片不老騎士在舊金山灣區、洛杉磯、華府和紐約等地上映,並協助帶領片中不老騎士進行騎蹟之旅,成功將台灣高齡樂活的形象推向美國主流社會。
2.透過5大關鍵字×23個各國案例,翻轉高齡化社會想像,深入介紹美國、英國、荷蘭、日本、比利時等各國成功案例,搭配【台灣經驗反思】,提供最適合台灣在地高齡生活設計與長照改革的方向。
3.本書以全球為經、以本地為軸,探討個人及社會如何以更積極正面的態度面對人生第三幕的不同想像,鼓勵每個人「自己的老年生活自己設計」,活出幸福晚年。
★陳穎叡(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理事長)
★馮燕(台大社工系教授)
★楊振甫(5%Design社會設計創辦人)
★蔡昕伶(銀享全球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楊培珊(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李若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涂心寧(台灣長照及高齡健康管理發展協會祕書長)
★李竺姮(智榮基金會副執行長)
★紀金山(好好園館及有本生活坊創辦人)
★林金立(長泰老學堂健康照顧體系執行長)
★許佐夫(多扶事業創辦人)
★林依瑩(前臺中市副市長、伯拉罕原鄉共生基地推動者)——銀光閃閃推薦
從日本「上錯菜餐廳」到「葵照護」革命,
從英國「共生社區」到台灣「不老夢想館」,
熟齡族才是未來社會的銀色資產!
高齡化是「問題」還是「機會」,是「負擔」還是「資產」?
作者楊寧茵旅居矽谷多年,曾帶領一群平均年齡81歲的不老騎士,前往美國進行騎蹟之旅,與這群「心不老、夢不老、行動不老」的長者近距離接觸,顛覆了她對老年生活的想像,重新思考對老人家來說,到底什麼是最重要的?
原來,怎麼活著?自己的人生是不是能自己作主?如何幸福地走到最後?才是大部分人關心的事。
創辦社會企業「銀享全球」後,她積極走訪全球,看到世界各國面對「銀色浪潮」的各種可能性,從初老、中老、老老……要怎麼活得踏實、活得精采,一一翻轉了我們對於高齡照護的迷思,甚至發現:「變老可以是一件正面快樂的事!」
▍5大關鍵字×23個各國案例,翻轉高齡化社會想像
▍第三人生×世代共生×幸福長照×翻轉失智×銀色資產
透過23個國際經驗,翻轉高齡化社會想像,深入介紹美國、英國、荷蘭、日本、比利時等各國成功案例,搭配【台灣經驗反思】,提供最適合台灣在地高齡生活設計與長照改革的方向。
◆關於「第三人生」
迷思:工作這麼久,退休後難道只能帶孫子、過清閒日子?
〔翻轉迷思案例1〕日本上勝町:結合地方創生,把不具生產力的老人轉化為經濟生產主力→最好的照顧就是不用照顧。
〔翻轉迷思案例2〕美國安可組織:藉由「有意義人生獎」等方案,將高齡人口轉化為「人口紅利」→退休律師幫移民家庭度過次貸風暴!
◆關於「世代共生」
迷思:長輩年紀大了行動不便,難道只有「送到專業安養中心」這個選擇?
〔翻轉迷思案例1〕美國長者同居網站Silvernest.com:媒合高齡房東&新手教師→減少年輕教師開銷,老人家也能獲得收入與陪伴!
〔翻轉迷思案例2〕荷蘭MAX電視台:為熟齡族群打造專屬電視節目→50+族群是今後的消費主力!以他們的需要為訴求,他們就願意掏出錢來。
◆關於「幸福長照」
迷思:長輩不健康的只是身體?無微不至的醫療服務就夠了嗎?
〔翻轉迷思案例1〕英國長者服務組織AgeUK:長者除了醫療、藥物,更需要你我的心靈陪伴→幸福感提升了,照顧需求就減少了!
〔翻轉迷思案例2〕日本葵照護:以「小規模、多機能」的團體家屋為主體→滿足老人家「無論何時,都想待在感覺像家的地方」的心願→讓照顧就像在家一樣自然
◆關於「翻轉失智」
迷思:一旦家有失智老人,家人只能寸步不離?
〔翻轉迷思案例1〕美國阿茲海默活動中心:失智長輩並非失能,與其擔心走失而隔離保護,同理心+適當的行為引導,協助長者與失智共存。
〔翻轉迷思案例2〕荷蘭失智農場:協助失智長者保持與常人一般的生活→長者不應因為失智而失去自我!
與其被迫跌跌撞撞地進入「老後人生」,無法好好享受這份老天爺給的大禮,
期待每個人能像書中老奶奶大聲說出:「這輩子我從沒這麼快樂過!」
老樂時代,充滿各種可能,我們一起來打造!
【本書特色】
1.作者是社會企業「銀享全球」共同創辦人,曾協助台灣紀錄片不老騎士在舊金山灣區、洛杉磯、華府和紐約等地上映,並協助帶領片中不老騎士進行騎蹟之旅,成功將台灣高齡樂活的形象推向美國主流社會。
2.透過5大關鍵字×23個各國案例,翻轉高齡化社會想像,深入介紹美國、英國、荷蘭、日本、比利時等各國成功案例,搭配【台灣經驗反思】,提供最適合台灣在地高齡生活設計與長照改革的方向。
3.本書以全球為經、以本地為軸,探討個人及社會如何以更積極正面的態度面對人生第三幕的不同想像,鼓勵每個人「自己的老年生活自己設計」,活出幸福晚年。
★陳穎叡(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理事長)
★馮燕(台大社工系教授)
★楊振甫(5%Design社會設計創辦人)
★蔡昕伶(銀享全球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楊培珊(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李若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涂心寧(台灣長照及高齡健康管理發展協會祕書長)
★李竺姮(智榮基金會副執行長)
★紀金山(好好園館及有本生活坊創辦人)
★林金立(長泰老學堂健康照顧體系執行長)
★許佐夫(多扶事業創辦人)
★林依瑩(前臺中市副市長、伯拉罕原鄉共生基地推動者)——銀光閃閃推薦
- ︱推薦序︱看見高齡生活新想像
- ︱推薦序︱變老,原來可以好好設計
- ︱推薦序︱為自己的長壽生活做更好的預備
- ︱作者序︱第三人生,老天給的大禮
-
PART1 活出第三人生
-
CASE STUDY 01/日本上勝町
-
「那我們就來賣葉子吧!」日本翻轉老年和地方創生的教科書:上勝町
-
「82歲退休還太早!」西蔭奶奶的多彩人生
-
把樹葉變黃金!「彩株式會社+上勝町」的3大成功之道
-
〔台灣經驗省思〕以積極態度走向老化,活出永續發展的城市樣貌
-
-
CASE STUDY 02/美國AARP樂齡會
-
AARP,創造中高齡的無限可能
-
AARP樂齡會的3大核心價值
-
〔台灣經驗省思〕別讓年齡定義「我們是誰?」「能做什麼?」
-
〔特別專欄〕讓中高齡就業成為臺灣勞動力人口不足的解方之一
-
-
CASE STUDY 03/美國安可組織Encore.org
-
安可組織(Encore.org)的理念:視日漸增多的高齡人口為新的「人口紅利」,而非社會負擔
-
次貸風暴讓退休律師找到人生意義
-
安可組織的3大方案,將中高齡人力轉化為改變社會的正向力量
-
〔台灣經驗省思〕讓更多退休者活出有意義的人生,台灣的安可組織何在?
-
〔特別專欄〕安可組織的3大成功要素
-
-
CASE STUDY 04/南韓首爾50+基金會
-
50+綜合支援計畫:全球第一個直接針對50~64歲人群的政策
-
中年退休大叔找到新舞臺,成為改變社會新動力
-
解決銀髮就業問題,先從「大叔早退」現象著手!
-
50+世代就業服務的4個戰略
-
〔台灣經驗省思〕將中高齡人力轉化成驅動社會前進的力量
-
-
CASE STUDY 05/分享經濟正夯!
-
Airbnb的「超級房東」和「超級房客」,竟是60歲以上的樂齡族
-
Airbnb讓退休族完成在宅安老的想望,同時建立與人的羈絆
-
〔台灣經驗省思〕活用分享經濟的效益和優勢,創造機會
-
-
CASE STUDY 06/南韓EverYoung
-
以實際行動彰顯中高齡者潛力和價值的EverYoung
-
彈性工時與工作型態,50歲以後仍能留在職場自我實現
-
〔台灣經驗省思〕台灣提早退休情況遠勝南韓,應重新正視50世代的生產力
-
-
CASE STUDY 07/台灣不老夢想125號
-
90年歷史老宅重新利用,「不老夢想125號」開張!
-
「今天也要好好過!」逐夢永遠不嫌晚, 不老夢想館一圓長輩夢想
-
打破中高齡就業僵化思維,政府在銀髮就業值得思考的2大問題與3大借鏡
-
-
-
PART2 世代共生
-
CASE STUDY 08/史丹福設計競賽
-
在高齡研究融入青年世代的創意、想像力和行動力 —— 史丹福設計競賽
-
競賽主題緊抓長壽趨勢和社會需求
-
-
CASE STUDY 09/高齡設計師的啟示
-
IDEO設計顧問提醒社會:我們對高齡者仍存有許多刻板印象
-
「A’s for Aging.」10個以A開頭的單字,提醒我們面對老年的重要態度
-
建築師50歲以後轉換跑道,結合志趣與經驗,闖出一片天
-
-
CASE STUDY 10/高齡居住新想像
-
對年長者來說,尊嚴和自主需求是基礎
-
從「集體式養老」到「共同生活」,各國高齡者住宅創新案例
-
〔台灣經驗省思〕翻轉長照,首先要轉變對高齡的固定思維
-
-
CASE STUDY 11/共居與共生社區正夯
-
因應高齡者居住需求,長者同居網站應運而生
-
共居太黏,那就試試共生
-
〔台灣經驗省思〕臺灣又是如何呢?長者想要與兒女同住嗎?
-
-
CASE STUDY 12/荷蘭MAX電視台
-
50+族群是今後的消費主力!以他們的需要為訴求,他們就願意掏出錢來!
-
「以小搏大」+「反其道而行」荷蘭專屬50+頻道利用冷門時段炒出熱門話題
-
從電視台到發行紙本雜誌,再到付費社群,「如何把錢花得有意義」讓MAX成為最知名的50+品牌
-
-
CASE STUDY 13/美國的村落運動
-
戰後嬰兒潮的覺醒,催生美國的「村落運動」
-
燈塔山村落的經驗:活躍老化&在地安老
-
-
-
PART3 幸福長照
-
CASE STUDY 14/荷蘭居家服務組織 Buurtzorg
-
荷蘭創新居家服務組織Buurtzorg的理念:「以更低的成本達到更好的照護」
-
先從一杯咖啡開始的Buurtzorg居家照護
-
Buurtzorg翻轉荷蘭居家護理產業的3個照顧哲學
-
〔台灣經驗省思〕荷蘭Buurtzorg 照顧模式,讓被判終身臥床的獨居阿嬤再「站起來」!
-
〔特別專欄〕Buurtzorg的6大成功要素
-
-
CASE STUDY 15/英國Age UK的整合服務
-
Age UK整合服務的核心理念:提升幸福感勝過藥物治療
-
以人為本的服務設計,新角色PIC幫長者找回對生命的熱情
-
從醫療和長照的斷鏈,找到新突破口:Age UK整合照顧服務的3大特色
-
〔台灣經驗省思〕翻轉照顧的金字塔,脫離制式的想像
-
-
CASE STUDY 16/美國PACE照顧服務
-
中國城的長者日間照護中心翻轉美國養老觀念:在家養老不再遙不可及
-
安樂居的PACE中心,滿足老人家在宅老化的心願並減輕兒女的負擔
-
美國PACE長者照顧全包式服務模式的3大特色
-
〔台灣經驗省思〕台灣有可能推行PACE計畫嗎?
-
〔特別專欄〕安樂居PACE計畫的3大經營特色
-
CASE STUDY 17/日本葵照護
-
CASE STUDY 18/比利時長照新標準
-
-
-
PART4 翻轉失智
-
CASE STUDY 19/美國阿茲海默活動中心
-
阿茲海默活動中心的理念:「讓失智者有個地方可去!」
-
俱樂部裡的活力長者,打破世人對失智症者的偏見
-
阿茲海默活動中心(AAC)的3大照護哲學
-
〔台灣經驗省思〕打破失智的悲情刻板觀念:和失智共活,而非等死!
-
〔特別專欄〕阿茲海默活動中心的2大營運特色
-
-
CASE STUDY 20/荷蘭失智創新服務〔機構篇〕
-
在失智村,沒有「病人」,只有「客戶」或「住民」
-
「正常生活就是我們想要提供的。」
-
失智者的可能性和照顧的尊嚴
-
失智農場 —— 蒼鷺農場
-
〔台灣經驗省思〕與失智者溫柔地告別
-
-
CASE STUDY 21/荷蘭失智創新照顧〔科技篇〕
-
借助科技的力量,失智者也可以有獨立的生活
-
記憶長廊數位相框Memory Lane(by Roxelane)
-
陪伴型機器人Tessa(by Tinybots)
-
魔術桌子Tovertafel(by Active Cues)
-
荷蘭國家級長照研究機構Vilans 的eWare 計畫與研究團隊
-
-
CASE STUDY 22/專訪吳佳璇醫師
-
台灣每天有10位老人因失智導致失蹤,你知道嗎?
-
憶路相守,共創失智症友善社區
-
-
CASE STUDY 23/日本會上錯菜的餐廳
-
從不同的角度看待錯誤,打造友善的社會
-
嚴肅的社會問題,要用更輕鬆易接納的方式宣傳它
-
〔台灣經驗省思〕相信失智者的能力,正向看待他們的「不能」
-
-
- 後記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