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透過梳理臺灣的攝影藝術發展進程,介紹近二百四十多位藝術家、橫跨一百六十年(1850年代至2018年)的攝影作品,其類型涵蓋了傳統古典技法攝影、沙龍寫意攝影、寫實攝影、專題紀實攝影、人像攝影、文化地景攝影、現代意識攝影、心象攝影、美術攝影、女性攝影、觀念攝影、編導與扮裝攝影、後設與造形攝影影像以及換位的擬像影像等七大章節,評述並分析各類型藝術家的攝影技巧與創作理念,提供攝影藝術愛好者、研究和創作的莘莘學子,一本臺灣近代攝影藝術簡史綜覽性的專書。
- 推薦序1 姜麗華博士攝影藝術史觀書寫
- 推薦序2 向日本攝影借鏡,看書寫臺灣攝影藝術史之重
- 推薦序3 穿越雙層玻璃看見臺灣攝影的多樣時空
- 謝誌
-
導論
-
第一節 臺灣攝影史各家說法
-
第二節 書寫架構與內容
-
-
第一章 清領時期臺灣攝影濫觴
-
第一節 與日本的淵源
-
第二節 西洋人的異域風俗
-
第三節 馬偕行醫傳教史料
-
-
第二章 日治時期臺灣寫真攝影
-
第一節 寫真帖時期
-
第二節 寫真館時期
-
第三節 工藝寫真興起
-
第四節 業餘攝影濫觴
-
-
第三章 二戰後初期的臺灣攝影
-
第一節 唯美沙龍的寫意攝影
-
第二節 快門三劍客(攝影三劍客)
-
第三節 早期的直接寫實攝影
-
-
第四章 轉型時期的臺灣攝影
-
第一節 報刊雜誌、電視廣告的影響
-
第二節 「V-10視覺藝術群」的影響
-
第三節 南臺灣美術攝影的萌芽
-
-
第五章 鄉土文化運動時期的臺灣攝影
-
第一節 庶民鄉土紀實與專題人像攝影
-
第二節 《人間》雜誌影響下的專題紀實報導
-
第三節 文化地景攝影
-
-
第六章 多元跨域時期的臺灣攝影(上)
-
第一節 影像理論的影響
-
第二節 現代意識攝影
-
第三節 心象攝影的發展
-
第四節 美術攝影的展望
-
-
第七章 多元跨域時期的臺灣攝影(下)
-
第一節 臺灣女性攝影風格演繹
-
第二節 專題影像藝術
-
第三節 觀念影像藝術
-
第四節 造像影像藝術
-
- 後記 臺灣攝影藝術迢迢路
- 參考文獻
- 附圖
-
附錄
-
附錄一 引述作品圖像來源
-
附錄二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所藏臺灣寫真帖(總共93帖)
-
附錄三 日治時期歷任臺灣總督
-
附錄四 日治時期臺灣登記有案的寫真館及主持人一覽表
-
附錄五 臺灣近代藝術運用攝影裝置的作品(1985年至2003年為止)
-
附錄六 臺灣女性藝術家以攝影作為藝術創作的展覽
-
附錄七 創作者出生年表
-
- 索引 依創作者姓名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98211/24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