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施蟄存先生是一位思維敏捷、永遠具有現代意識、年輕心態的學者。他的「現代」不僅表現在對現代主義創作方法的推崇與借鑒,而且表現在思想的先進,視野的廣闊,精神的超前,以及高度的責任心等諸多方面。這種明確的文化意識,高尚的品格和人生境界,正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結晶,是開闢蹊徑,探索現代,追求理想等行為方式的根本,施蟄存先生是一位跨世紀的文化人。本書從綜合論創作論與比較論三方面論述施蟄存對中國現代文學的貢獻。
本書特色
作者與施蟄存先生交流十幾年,多次近身接觸,因此本書提供給讀者從不同面向來認識施蟄存先生。
本書特色
作者與施蟄存先生交流十幾年,多次近身接觸,因此本書提供給讀者從不同面向來認識施蟄存先生。
- 序 徐中玉
- 前言 走近施蟄存先生
-
上編 綜合論
-
第一章 施蟄存同魯迅的交往與交鋒
-
第一節 施蟄存與魯迅論爭之前的友好交往
-
第二節 施蟄存與魯迅關於《莊子》與《文選》的論爭
-
-
第二章 施蟄存與30年代的詩歌革命-兼談與現代派詩人戴望舒的友誼
-
第一節 詩的嘗試
-
第二節 詩歌革命
-
第三節 手足之情
-
-
第三章 論施蟄存的小說創作與外國文學的關係
-
第一節 融眾家之長,寫心中的故鄉
-
第二節 取名家之經,寫變態的心理
-
第三節 對感覺主義的借鑒與改造
-
-
第四章 論施蟄存的編輯事業對中國現代文學的貢獻
-
第一節 從《瓔珞》到《新文藝》
-
第二節 創辦《現代》雜誌
-
第三節 使《現代》成為最有人氣的刊物
-
第四節 使《現代》成為最「現代」的刊物
-
第五節 使《現代》成為中國現代派文學的搖籃
-
第六節 使《現代》成為文學批評的園地
-
-
第五章 論施蟄存的翻譯工作對中國現代文學的貢獻
-
第一節 各種文體的翻譯和引進,譯文內容的完整和忠實
-
第二節 引進弱小國家的作品,注重自強不息的精神
-
第三節 廣泛引進各種創作方法,追新求異關注現代主義文學
-
-
第六章 在傳統與現代、政治與藝術之間―施蟄存的選擇與困惑
-
第一節 「五四」精神的繼承和發展
-
第二節 在傳統與現代之間
-
第三節 在政治與藝術之間(兼論蘇汶的「第三種人」)
-
-
-
中編 創作論
-
第一章 從《上元燈》看施蟄存小說的懷舊情結
-
第一節 對往昔的感懷與追憶
-
第二節 對都市的恐懼與逃離
-
第三節 做「從容」而「舒緩」的文字
-
-
第二章 從《將軍底頭》看施蟄存小說的虛構色彩
-
第一節 小說是幻想的結晶
-
第二節 抒寫心中的歷史
-
第三節 幻想的寫實主義
-
-
第三章 從《梅雨之夕》看施蟄存小說的潛意識描寫
-
第一節 都市人「創傷的執著」
-
第二節 中國意味的潛意識描寫
-
第三節 意識流方法的運用
-
-
第四章 從《善女人行品》看施蟄存小說的內心獨白
-
第一節 施蟄存小說對「善女人」的解構
-
第二節 與奧地利作家顯尼志勒筆下女性形象的差異
-
第三節 與五四時期女性作家筆下的女性形象的差異
-
-
-
下編 比較論
-
第一章 施蟄存、劉吶鷗、穆時英女性形象比較談
-
第一節 現代作家筆下女性形象的多種形態
-
第二節 施蟄存、劉吶鷗、穆時英女性形象的不同描述
-
第三節 不同的認識源於不同的生活背景
-
第四節 不同的形象源於不同的表現方法
-
第五節 不同的形象源自相同的情緒心態
-
-
第二章 施蟄存、劉吶鷗、穆時英都市小說比較談
-
第一節 都市描寫的多種形態
-
第二節 施蟄存、劉吶鷗、穆時英各具特色的現代主義
-
第三節 風格形成的複雜環境
-
-
第三章 潛意識:創傷的執著―施蟄存與魯迅心理分析小說比較談之一
-
第一節 心理分析理論的廣泛引進
-
第二節 潛意識描寫的中國版本
-
第三節 心理分析小說的不同表現
-
-
第四章 性心理分析的不同話語―施蟄存與魯迅心理分析小說比較談之二
-
第一節 魯迅小說的性心理流露與性心理描寫
-
第二節 不同稟性對性心理的不同表現
-
-
第五章 心理寫實與社會寫實―施蟄存與茅盾創作比較談
-
第一節 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並存
-
第二節 心理寫實與社會寫實共生
-
第三節 革命家與自由思想者的衝突
-
-
第六章 南施北錢縱橫談
-
第一節 具有創新精神、開闊視野、現代意識的南施北錢
-
第二節 施蟄存的「有所為」與錢鍾書的「有所不為」
-
第三節 孤傲與謙和
-
-
- 後記
- 附錄 作者與本課題相關的論文發表情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