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英國史家托馬斯•卡萊爾曾說:『生於謊言是我們的不幸,死於謊言是我們的恥辱,結束謊言是我們的責任。』沉默就是承認謊言,沉默就是維護謊言,沉默就是製造謊言。或許你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罪行,但是你對謊言保持沉默,你就是謊言製造者的同謀,你就是真實歷史的屠殺者。」──沈寧
本書作者係蔣介石文膽陶希聖的外孫,亦是中國全國人大副委員沈鈞儒的堂侄。自幼受淵源家學之熏陶,使他得以親聞、親見、親歷許多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名人掌故,無論是家族前輩們的故事,還是世交師友們的故事,皆知之甚詳、如數家珍。
作者拒絕隨意刪除或節選歷史,更反對強權意圖消滅歷史記憶的行徑。透過本書,作者回憶了其所認知的于右任、王雲五、沈雁冰、周予同、金仲華、胡風、胡適、馬寅初、陳布雷、陳立夫、陳獨秀、陳麟瑞、曾昭掄、葉企孫、董寅初、趙敏恆、蔡元培、蔣百里、蔣夢麟、豐子愷等數十位知識分子的真實生活經歷。
本書特色
*記憶一個不被許多人記憶的年代,在歷史的空白上尋找沈雁冰、胡風、胡適、陳立夫、陳獨秀、蔡元培、蔣夢麟、豐子愷等數十位知識分子的真實故事。
*蔣介石文膽陶希聖的外孫、中國全國人大副委員沈鈞儒的堂侄,提筆記下親聞‧親見‧親歷的點點滴滴。
本書作者係蔣介石文膽陶希聖的外孫,亦是中國全國人大副委員沈鈞儒的堂侄。自幼受淵源家學之熏陶,使他得以親聞、親見、親歷許多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名人掌故,無論是家族前輩們的故事,還是世交師友們的故事,皆知之甚詳、如數家珍。
作者拒絕隨意刪除或節選歷史,更反對強權意圖消滅歷史記憶的行徑。透過本書,作者回憶了其所認知的于右任、王雲五、沈雁冰、周予同、金仲華、胡風、胡適、馬寅初、陳布雷、陳立夫、陳獨秀、陳麟瑞、曾昭掄、葉企孫、董寅初、趙敏恆、蔡元培、蔣百里、蔣夢麟、豐子愷等數十位知識分子的真實生活經歷。
本書特色
*記憶一個不被許多人記憶的年代,在歷史的空白上尋找沈雁冰、胡風、胡適、陳立夫、陳獨秀、蔡元培、蔣夢麟、豐子愷等數十位知識分子的真實故事。
*蔣介石文膽陶希聖的外孫、中國全國人大副委員沈鈞儒的堂侄,提筆記下親聞‧親見‧親歷的點點滴滴。
- 題解
- 自序
-
第一輯 人物
-
陳布雷的安眠藥
-
固執領袖陳獨秀
-
陳立夫突然襲擊
-
陳麟瑞悲劇人生
-
董寅初拔刀相助
-
金仲華不得善終
-
豐子愷子女冤案
-
胡風本是張先生
-
蔣百里壯志未酬
-
蔣夢麟悲天憫人
-
蔣緯國酷愛聊天
-
特立獨行馬約翰
-
馬寅初的大悲哀
-
萬墨林兩肋插刀
-
文化名人劉尊棋
-
難逃黑運馮亦代
-
文人官僚羅俊
-
楊憲益兄妹翻譯家
-
于右任不忘師恩
-
末代皇帝後半生
-
左翼文化領袖沈雁冰
-
儒將孫定國的結局
-
永生的俞大絪教授
-
-
第二輯 人物與事件
-
蔡元培與北京大學
-
陳望道與復旦大學
-
杜月笙與高陶事件
-
胡適之與《獨立評論》
-
蔣介石與《中國之命運》
-
譚鑫培與京劇
-
萬耀煌和西安事變
-
郁達夫與安慶學校
-
趙敏恒與上海《新聞報》
-
王雲五和商務印書館
-
-
第三輯 事件
-
廬山牯嶺茶話會
-
清末少年讀書郎
-
民國初年北大學生
-
五四運動和北京大學
-
悲壯的北伐戰爭
-
中國社會史大論戰
-
香港淪陷
-
天子門生
-
八一五偉大勝利
-
-
附錄
-
讀陶涵先生新著《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
-
無情並非真豪傑
-
大愛大勇二伯伯
-
我家與周恩來的恩恩怨怨
-
陸鏗先生五年祭
-
與大師談大師
-
- 代後記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