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日本人眼中的中國:過去與現在

出版日期
2017/03/01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530735
叢集名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內容簡介
★★★臺灣版獨家收錄,四位重量級歷史學者對談!★★★
〈國史館館長〉吳密察
〈輔仁大學歷史系主任、教授〉林桶法
〈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蔣竹山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藍弘岳
★探究日本學者如何養成以東洋(亞)史出發的史觀,
循著他們的研究脈絡,重新認識這個21世紀的中國。

臣屬、遣使、侵略、征服──
位在東亞末梢的日本,四度與改朝換代的中國激起火花,
從倭王到天皇,萬世一系的大和民族,
如何看待一海之隔的漢族風土更迭?

  「對於日本人來說,中國早已不再是那片孕育出中國文明與中華帝國的遙遠大陸世界,也不再是書本中的那個想像的世界。日本人必須要有接受中國目前這個樣貌的氣度,相互理解、彼此往來,才能有所進步與成長。」

中國的改朝換代,並非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驗證,而是確保皇帝能專制的新陳代謝;以地形解構中國文化發展,可以驗證文明並非野蠻的對應,而是人類與自然間的角力;輩分、祖先與姓氏,中國的父系社會結構,如何影響漢人社會的自我認同?

◎集合中日六位史學大家,從三國到明清、從自然地理到人文社科,以嶄新角度解構前所未見的中國歷史。
‧以二十一世紀初的「三農危機」,回顧中國歷代王朝更迭的原因,竟源自於是否做好農業社會的產業危機管理。
‧從料理、生活、服飾、音樂中,循線拆解出由各個區域合成現今中華文明的多元文化。
‧從宗族輩分的稱呼和祠堂的來歷,剖析漢人文化為何習慣透過尋根訪祖來尋找自我認同。
‧以「中國」一詞的出現,論東西方政經交流的脈絡。
‧用中國史中出現的日本記述,細數四段中日關係變化的關鍵。

◎同處東亞,同樣受過中華漢族文化洗禮,日本這樣看待過去和現在的中國。
評價過去文明中國的美好,同時抱持對現代中國的負面印象──日本和臺灣,對於中國的情結如此相似,在談論過去的歷史時,無法去掉中國不談、無法切割漢文化帶來的影響。

撰寫〈中國‧歷史的長河〉系列的當代日本史學家們,有別於他們的上一代師長,不僅熟悉外文文獻,更能講得一口道地中文,不僅能直接檢視中國史冊中的記載,更跳脫文字的平面感受,實地到中國當地考察,接觸當地風土,驗證史冊上的記述,得以從各個角度,分解出歷史中尚未被論證過的脈絡。

一直以來,臺灣對於中國的認識,都是透過教科書的條列敘述,片面且不切實際的神話描述,居於二十世紀以來不斷變動的全球局勢之後,也讓臺灣人難以跳脫臺灣海峽的兩岸觀點,無法從亞洲、甚至從全世界的視點發現現代的中國。

以政治學科、地域研究、社會科學、人文思想等不同的面相解讀中國歷史,當我們能用這種全方位的觀點解讀帶狀的歷史事件時,也就更具備宏觀未來的能力。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