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疾馳的草原征服者:遼、西夏、金、元

出版日期
2017/09/01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530988
叢集名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從《蒙古到大清》之前,必須先看「從契丹到蒙古」;
全球化的開端,來自馬背上的草原文明。

★【特別版書衣】契丹古地圖深沉色調Pantone特色金書名★

蒙古顛覆世界史,起源於契丹打造的新國家型態;
耶律阿保機開創新時代的野望,更甚忽必烈維繫龐大帝國的挑戰!

〈專文導讀〉印第安納大學內陸歐亞學系博士蔡偉傑

以遊牧民族為主角的蒙古帝國,顛覆了西歐文明本位的全球史。研究草原民族和蒙古史的第一人──杉山正明,解讀十數種語言的史料,並以現場考察的第一手資料,重構遼、西夏、金、元的草原征服者實像。

◎蒙古打造後無來者、橫跨歐亞的世界帝國,
遊牧民族卻在中國史書上被視為低下的胡夷蠻族。
‧范揚節度使安祿山自幽州起兵後,這個原本邊境的城市跨越華夷的界線,成為大遼國的副都南京、女真金帝國的首都「中都」,蒙古世界帝國的首都「大都」,最後成為我們都熟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

‧元朝(蒙古帝國)官方撰寫的《遼史》,在許多方面都「點到為止」,並不完整,而其他有關契丹的記述,都是由敵對的北宋一方所撰寫;主導十至十二世紀東亞的大國──遼(契丹),在文化上的成就很可能遠超越同時期的北宋。

‧蒙古帝國結合中華行政體系、草原軍事力量和穆斯林商業力,打破歐亞大陸的國境,打通海陸雙邊的文化與貿易交流,成為真正的世界帝國,不僅四大發明傳至西方,更將紙幣的使用、銀本位經濟體系、產業型社會、自由通商和資本主義等,也一起「世界化」了。

◎草原民族在東亞崛起,才是蒙古帝國顛覆世界史的起點。
唐朝初期曾一度有世界帝國的雛形,但很快就演變成依各自軍勢力形成的數個跨種族兵團。這個類似戰國時代的局勢中,擅長弓馬、行動快速並以團隊出擊的馬上軍事集團,便成了主宰歐亞史走向的關鍵,以中華地區來說,趁勢崛起的便是契丹和沙陀。

◎遼(契丹)開始嘗試的新國家型態,由蒙古帝國實現。
契丹帝國以草原為國家中心,國家成員包含各個種族,以遊牧部族的聯合為基本,結合了畜牧、農耕和都市,是一個統合草原(軍事)與中華(行政)的新國家型態。

然而,契丹最終並未完全統治整個中華,之後,包含西夏和大金,都是以「部族聯合體」和「草原與中華混合」的方式,嘗試打造新國家型態的遊牧民族。特別要提到金(女真),不僅國家規模幅員遼闊,人口數也超過北宋最盛時期。看似從契丹開始的遊牧民族新國家型態,即將在大金國實現。

但金國缺乏整合另外兩個國家的能力(南宋與西夏),只能將這個經驗移交給下一代──蒙古。

◎想理解中國史與世界史的互動與碰撞,關鍵就在「遊牧民族」。
西元八世紀起,從安史之亂到明初,遊牧民族的權力更迭,不僅打破中華框架,更引起歐亞大陸東西兩邊的巨大變動。

(1)安史之亂後,遊牧國家回鶻成為唐朝的「庇護者」,更一度稱霸亞洲東方。但接連的天災導致回鶻迅速瓦解,讓在東方的契丹趁機興起,沙陀族也在華北建立軍事政權,也就是「五代」;在西方,由於回鶻解體,原有的部落成員(突厥)開始往西遷徙,也開啟了鄂圖曼帝國約九百年的「突厥‧伊斯蘭時代」。

(2)西元十世紀前半,日本的平將門舉兵自立為王,他舉幾年前耶律阿保機滅渤海國、並將之改名為「東丹國」的例子,說明自己「憑藉實力奪權」的合理性。

◎唐宋與遊牧民族的關係,絕非「君臣」,而是地位平等的友邦。
(1)從中華史觀來看,唐朝國祚近三百年,且初期的確勢力曾一度橫跨歐亞,因此有唐朝是「世界帝國」的錯覺。但從玄宗以後,有各種碑文和國書明白顯示,唐與突厥、回鶻、黠戛斯等遊牧民族之間的關係是對等,而非君臣。

(2)史書中被描寫為欺人太甚的「澶淵之盟」,事實上是讓北宋和遼國(契丹)相安無事一百二十年的和平協定,這種國家與國家間和平共存的模式,也成為後來西夏與北宋,以及後來金、南宋、西夏等國維持和平的方式。

以蒙古帝國為中心,可以發現當時在東亞大陸上的遊牧民族確實地改變了世界的方向。元帝國繼承耶律阿保機結合草原與中華、打造新國家的野望,由多種族、多地區構成的複合型國家,讓整個世界的潮流從內陸走向海洋、從軍事力量改為經濟力量,從生產到流通有無,從宗教邁向理性等等改變,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神學性的精神思想,轉變為合理的思辨,以及藉由資本主義產生尊重實利的觀念等等。

若非蒙古帝國將這些文化與制度交流「世界化」的結果,歐洲的發展與變化,是否還會如今日一般?

【本書特色】
‧特別書衣:底色是與原書系相反的黑色調,加上收錄於《契丹國志》中的契丹古地圖,表現隱藏在歷史長河下,至今尚且晦暗不明的真實。

‧內容完整:本書不僅探究蒙古帝國的起源與成就,更追溯至開始建構草原中華國家型態的契丹、西夏與金,完整了解遊牧民對中國歷史的影響。

‧全新重譯:〈中國‧歷史的長河〉繁體中文版,除完整出版講談社原書系的全十二冊外,每一本皆為臺灣譯者全文重新翻譯。

‧專文導讀:印第安納大學內陸歐亞學系博士蔡偉傑的專文導讀,讓讀者快速了解本書脈絡方向,並詳列遼、西夏、金和元的最新研究成果與延伸閱讀。
  • 導讀 從草原民族的歷史重新認識中國/蔡偉傑
  • 前言 世界史中的中國史
    • 中國的存在感
    • 中國的巨大化,始於何時?
    • 改變歐亞與中國的六百年
    • 世界史與中國史
  • 第一章 巨大變貌的前奏......
    • 始於何時
      • 關於「時間」的提問
      • 唐王朝的巨大身影
      • 唐王朝與八世紀的亞洲
      • 草原上的變化
      • 惡化的「玄宗王朝」
    • 安祿山的光與影
      • 分裂的人物像
      • 傾向修飾與貶抑的史料
      • 混血種族
      • 其名為「光」
      • 突厥人的血脈與英雄傳說
      • 「安」家的養子
      • 國際市場的仲介
    • 歐亞大陸中的「安史之亂」
      • 天下動亂
      • 無法理解的變調
      • 建國與猝死
      • 回鶻的野心
      • 歐亞大陸史的地平面內
    • 走向分權化的漫長時期
      • 叛亂結束了嗎
      • 底片的世界
      • 回鶻的相對性強大
      • 吐蕃的崛起
      • 兩強的衝突
      • 回鶻瓦解
      • 吐蕃的墜落
      • 日薄西山的唐朝名下
      • 「時代」的姿態
  • 第二章 邁向契丹帝國的道路
    • 橫越海洋的無形之線
      • 《將門記》的內容
      • 記錄與真實,還有……
      • 東丹國的使者
      • 甄萱的選擇
      • 平安時代的日本,不知情嗎?
      • 日本真的曾經派遣「遣遼使」嗎?
      • 要北行還是南行?
      • 寬建法師的入唐
      • 莫名的死亡與命運的起伏
      • 裴璆的悲劇
      • 兩個重疊的人物影像
    • 奔向帝國之路的助跑
      • 被遺忘的英雄
      • 與契丹同時期的五代
      • 歷史理念與事實主義
      • 夷離堇的立場
      • 不明確的前半生
      • 沉沒在黑暗中的先祖們
      • 和安祿山的緣分
      • 同時崛起的契丹與沙陀
      • 邁向阿保機之路
    • 契丹與沙陀
      • 建國的準備
      • 雲州會盟
      • 李克用的提議
      • 阿保機的變卦
      • 放棄與獨立
      • 反轉的組合
      • 三支箭的遺言
    • 成為真正的權力者
      • 阿保機即位
      • 謎樣的奪權與可疑的史書
      • 打破三年輪換制
      • 謀殺諸部大人
      • 「九年」的意義
    • 阿保機與存勗
      • 「父」與「子」
      • 危機與盤算
      • 超級新秀李存勗
      • 三個極端的命運
      • 無法避免的衝突
      • 阿保機的南進與戰略
      • 新州之敗
      • 李存勗的抗議
  • 第三章 邁向南北共存的時代
    • 兩輪上昇的旭日
      • 兩軍大戰
      • 幽州攻防
      • 阿保機的果斷決定
      • 敵我之不同
      • 沙陀的大逆轉
    • 南北並立的模式
      • 盧文進這個中間選項
      • 幽州的教訓
      • 李存勗南伐
      • 大戰前的伏筆
      • 定州的恩怨情節
      • 困惑中的兩人
      • 司馬光的淺薄之見
      • 不一致的記載
      • 第二次的激戰
      • 沙陀的唐王朝
      • 李存勗的失敗
      • 阿保機之死
    • 東丹王傳說
      • 堅強的未亡人-月里朵
      • 東丹王突欲的不幸
      • 被推翻的設定
      • 阿保機的本意
      • 意料之外的死亡
      • 月里朵的選擇
      • 東丹王渡海
      • 沙陀陷入混亂中
    • 契丹帝國的野心
      • 契丹南進
      • 沙陀的屬國化
      • 大同之夢
      • 東丹王的血脈
      • 澶淵之盟
      • 南北共存的一百年
  • 第四章 造訪已消失的契丹帝國-眺望歷史與現在
    • 飛越千年的時光
      • 一次短暫的穿梭之旅
      • 第一次看到的「契丹領土」
      • 慶州的白塔
      • 為何現在要研究契丹
    • 艱辛與樂趣
      • 研究契丹的辛苦
      • 隱藏於歷史背面的西契丹
      • 必然的可能性
      • 負面印象
      • 不願記載契丹歷史的蒙古
      • 契丹的國號
    • 旅途中的沈思-中國沒有問題吧?
      • 山與草原
      • 向日葵與波斯菊之路
      • 草原的危機
      • 玉米田的擴展
      • 畜牧消失了嗎?
    • 兩個英雄的形象
      • 耶律阿保機之像
      • 對近代化的提問
      • 西方的帖木兒之像
      • 傳奇的彼方
    • 令人感到衝擊的皇帝陵
      • 美麗的聖地
      • 傳說確實存在
      • 傳說與神話及其存在
      • 被創造出來的神聖力量
    • 契丹與拓跋氏,契丹與蒙古
      • 與唐朝的連動關係
      • 唐朝是拓跋氏的政權
      • 蒙古的領導者
      • 對歐亞大陸史的提問
  • 第五章 亞洲東方的多國體系
    • 西夏與李元昊
      • 敘述西夏時的困難點
      • 掌握關鍵的西夏語研究
      • 各式各樣的党項集團
      • 邁向李元昊之路
      • 李元昊的西夏國
      • 慶曆和約
    • 女真族的聯盟體-大金國
      • 國家的光與影
      • 《金史》中「世紀」的趣味
      • 海上之盟
      • 勢均力敵者當中的中華
  • 第六章 在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領域之下
    • 蒙古的出現
      • 蒼狼與光之子
      • 模糊不清的真相
      • 蒙古兀魯思的原點
      • 中亞東半部的雪崩現象
      • 金國之戰
      • 遠征中亞與成吉思汗之死
    • 成為史上最大的陸上帝國
      • 金國滅亡
      • 窩闊台政權的新企畫
      • 陸上的世界戰略
      • 帝國的波動
      • 蒙哥的光芒
    • 跨陸地與海洋的超廣域帝國
      • 忽必烈的政變政權
      • 李璮的野心
      • 走向多元複合的帝國
      • 襄陽攻防
      • 輕鬆滅了南宋
      • 高麗國的轉變
      • 要如何看待蒙古對日本的侵襲?
      • 兩大叛變
    • 體制化的國家經營
      • 忽必烈的新國家建設事業
      • 中華的形式
      • 穆斯林商業網與物流、通商的管理
      • 區域單位別的統治
      • 龐大的多種族複合國家
    • 融合的歐非、歐亞世界
      • 和睦的帝國
      • 大元兀魯思政局的變動
      • 人類史上的最初大交流
      • 全球規模的天災與通往後蒙古時代的門
      • 接踵而來的天災與叛變
      • 忽必烈王權的落幕
  • 結語 通往全球化的時代之門
    • 回顧六百年
    • 國家與權力的形式
    • 蒙古的印記
  • 主要人物略傳
  • 歷史關鍵字解說
  • 參考文獻
  • 年表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