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

出版日期
2017/12/01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531169
叢集名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內容簡介
一個經過胡夷混血後的新‧漢族王朝,
它的先進文明成為七世紀的啟蒙國家,
它的崩潰瓦解帶來東亞民族意識的開端。

「在東亞的歷史上,因為中國王朝的蛻變、崩壞,而讓周圍諸國也產生整體巨大改變的,可以說是只有這空前絕後的一次;就算放眼世界史,恐怕也沒有相同的例子。」──日本明治大學教授/氣賀澤保規

◎唐朝的衰頹崩解,造成的影響更甚天可汗時期!
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後期,不僅出現多個中國歷史上的轉折點,也改變了亞洲國家。
‧〈會昌廢佛、回鶻分裂、吐蕃消失、新羅和日本政變〉
西元八四○年,這幾個看似互不相關的事件,背後的意義卻表示以唐朝為中心的東亞文化圈和政治連結崩解潰散,各個地域開始摸索屬於自己的新方向,這就是後來東亞各地民族意識的起點。
‧為了壓抑藩鎮而在唐朝後期出現的兩稅法,使中國開始邁向財政國家,宋朝因此得以有豐沛的國家財力。
‧回鶻吸收唐朝的文化,遊牧國家通往商業國家的過渡過程,成為後來遼、金、元等征服王朝的先驅。

隋、唐兩個朝代雖然常被一同提起,但很少有人客觀的評論國祚三十八年的隋對於其後大唐帝國的多方面影響。明治大學教授氣賀澤保規,以「承先啟後」的角色為隋朝定位,在行動與思考的社會性方面,承襲自魏晉南北朝;在制度與建設的政治性方面,則為唐朝打下大帝國的基礎。

書名雖然以廣泛認知的「絢爛的世界帝國」定位隋唐時代,但除了唐朝的光輝爛燦,也同時探討盛世之下的陰影。並從多個有趣的主題深入討論隋唐時代的人們:
‧透過敦煌文書和吐魯番文書,解析律令制度的構造,了解當時人們在均田制、租庸調制等規範下,如何度過一年的歲時時令。
‧透過武后掌權即位的過程,解析唐朝女子的日常姿態。
‧從都市的發展,證明長安和洛陽的規劃帶有遊牧民族特徵,兼具軍事和生活的功能。
‧從商業的發展和在長安出現的豐沛異國文化,延伸出當時亞洲諸國貿易的脈絡
‧少見的大篇幅解讀隋唐的軍事和兵制,了解當時該如何守衛一個龐大的帝國。
‧透過圓仁渡唐求法的旅程,一窺唐朝後半期的現場紀實真貌。

西元七世紀,大唐絕對是影響、主導整個東亞地區的世界帝國;身為當時最文明的先進國家,唐朝還提供了周邊國家、不同民族的交流場所與管道,讓他們保有各自的獨立與多樣面貌,並讓各方面的人才有發展的空間。讓世界帝國成形的基礎因素,是突出的財力、軍事力,以及高度的文化,但如此之外,我們也無法忽略唐朝在東亞地區的連結力與高度感染力,那正是天可汗之國的形成原因。
  • 導讀 命運的對位:一個人如何在時代的五線譜上跳舞? 廖宜方
  • 序章 波濤洶湧的東亞
    • 西元八四○年代的東亞局勢與「會昌廢佛」
    • 「絢爛的世界帝國 隋唐時代」的意義
    • 隋唐帝國與律令制、貴族制
  • 第一章 新起的統一國家-隋王朝
    • 隋的建立與隋文帝的開皇之治
      • 隋朝與其時代
      • 隋朝楊氏的出身
      • 楊堅與周隋革命
      • 隋朝的建立與新體制
      • 果斷的行政改革與貴族制
      • 新都大興城的營造與宇文愷
      • 隋朝初期的政界-高熲與蘇威、李德林
    • 隋朝中期的政治動向-日本遣隋使眼中的隋朝風景
      • 消滅陳朝-實現統一
      • 關中本位政策
      • 隋文帝的佛教政策與其展開
      • 開皇二十年的政變背景
      • 獨孤皇后
      • 楊廣的江南興趣
      • 開皇二十年的政變意義-日本遣隋使眼中的隋朝風景
    • 煬帝的「暴政」與隋朝末期的大動亂
      • 從文帝時代進入煬帝時代-隋朝後半期的政治與社會
      • 皇位繼承的始末
      • 煬帝政治之始-開鑿大運河
      • 內政與外交
      • 遠征高句麗
      • 沸騰般的叛亂與隋朝的滅亡
  • 第二章 唐朝的再度統一與其政治
    • 唐朝的政治世界
    • 從唐的興兵到玄武門之變
      • 李淵崛起
      • 唐朝政權的樹立
      • 全境的再次統一
      • 三兄弟之爭
      • 玄武門之變
    • 貞觀之治的光與影
      • 被推舉為天可汗
      • 理想的君主政治-貞觀之治
      • 貞觀之治的本質
      • 遠征高句麗與繼位者問題
    • 武后與武周革命
      • 高宗與武曌
      • 武后的奪權之路
      • 女皇的王朝-武周政權的建立
      • 武韋之禍的時代
    • 盛唐時代的光與影-玄宗的治世
      • 開元新政
      • 宇文融與張說
      • 李林甫與楊貴妃
      • 安祿山與楊國忠-恩寵政治與義父子關係的意義
      • 新出場人物的意義
  • 第三章 安史之亂後的唐代後期時代局勢 
    • 安史之亂的始末
      • 安祿山興兵
      • 玄宗蒙塵與唐的反擊
      • 平息動亂與河北情勢
      • 亂局之後的餘燼與影響
    • 兩稅法與藩政體制-邁向財政國家之路
      • 河朔三鎮與平盧節度使
      • 藩鎮體制的體質與歷史性
      • 實行兩稅法及其意義
      • 憲宗中興
    • 宦官專橫與官僚黨派之爭-門生天子的時代
      • 唐朝政治與宦官
      • 魚朝恩與神策軍
      • 對宦官政治的抗拒-永貞革新與甘露之變
      • 牛李黨爭
    • 流寇黃巢之禍
      • 九世紀後半的社會狀況
      • 黃巢之禍前史-從「南方」的兵變到裘甫、龐勛之亂
      • 黃巢之亂
      • 唐的滅亡
  • 第四章 律令制下的民眾生活 
    • 律令體制的構造與貴族制
      • 律令制與貴族制
      • 唐律的構造與特色
      • 唐令裡的統治體系
    • 律令制下的官僚生活
      • 官僚制的系統
      • 主要機構介紹
      • 仕途之路
    • 村落的日常生活
      • 村落組織
      • 戶籍與家族
      • 均田制與租庸調制
      • 敦煌文書與吐魯番文書
    • 民眾的歲時活動
      • 中國曆的特徵
      • 隋唐時期的歲時行事
      • 重日的傳統節日-歲時活動的重心
      • 上元節與寒食節-特殊的節日
  • 第五章 武后與唐朝的女人們
    • 不穩定的皇后與皇太子地位-武后崛起的背景
      • 武后的出身與權力寶座
      • 唐朝的皇后與後宮
      • 皇后之位長期空缺的情況
      • 不穩定的皇太子地位
    • 昂首闊步的女性生態-家庭與社會與日常風景
      • 女性的日常生活
      • 女人們的感情生活
      • 婚姻與家庭生活
    • 楚館秦樓的世界與男人們
      • 長安的歡場與《北里志》
      • 妓女的世界
      • 從《李娃傳》看懦弱的男人與堅強的女人
    • 《女則》與《女論語》
      • 傳統禮制與唐代女性的女戒之書
      • 《女論語》的內容
      • 女子的教育
  • 第六章 都市的發展與絲路
    • 長安、洛陽的景觀及當地的生活
      • 長安與洛陽的位置
      • 唐代都市的構造與特色-以長安為中心
      • 坊的構造及其特色-百姓日常生活的地方
      • 從人口動向看長安的風景
    • 工商業的發展與商人、工匠們
      • 國營市場及其管理體制
      • 隋唐都市與工商業者
      • 活躍的都市住民
      • 地方都市的發展與定期市集的擴展
    • 往來於隋唐世界的西域人
      • 長安的異國文化與外國人
      • 隋唐王朝與西域政策
      • 粟特人的活躍
      • 經由海上絲路來的人們
  • 第七章 隋唐國家的軍事與兵制
    • 府兵制及其發展-府兵兵士的世界
      • 軍事兵制在中國史中的意義
      • 何謂府兵制?-尋求新理解的線索
      • 隋唐府兵制的成立及其發展
      • 軍府與府兵
      • 府兵士兵(衛兵)的生態
      • 府兵制的變質到崩潰
    • 北衙禁軍的成立與發展
      • 北衙與南衙-中央禁衛組織
      • 從父子軍到北衙四軍
      • 南衙禁軍的變質與解體
      • 唐長安城中的士兵們
    • 神策軍與藩鎮兵-唐朝後半期的兵力
      • 安史之後的中央軍
      • 神策軍的擴大與皇權
      • 藩鎮的軍事力
  • 第八章 圓仁的入唐求法之旅-唐後半期的社會一瞥
    • 圓仁的旅程與目的
      • 入唐八家與圓仁
      • 發現遣唐使留學生「井真成墓誌」
      • 圓仁入唐求法的願望與偷渡入境
      • 圓仁之旅的全部行程
    • 新羅人社會與山東、華北的農村
      • 圓仁與山東新羅人的邂逅
      • 新羅人的生活及其歲時活動
      • 領取「公驗」
      • 凋敝的山東、華北農村
    • 唐代的旅行、道路與旅途中的人們-五台山之旅 
      • 前往五台山的沿途風光
      • 五台山的信仰與圓仁
      • 公驗與過所-五台山信仰的背後
    • 會昌廢佛與其背景
      • 在長安時期的圓仁
      • 就近看會昌廢佛
      • 會昌廢佛的背景與意義
    • 廢佛風潮中的寺院-以法門寺、雲居寺為例
      • 法門寺與舍利供養
      • 地方的廢佛與房山雲居寺的石經
      • 房山的刻經事業與會昌廢佛
  • 第九章 東亞諸國的動向
    • 隋唐王朝與東亞諸國
      • 東亞民族遷徙的結果
      • 羈縻與冊封
      • 東亞的指標-宗教與文字
      • 和蕃政策的意義
      • 和蕃公主的出身
    • 突厥系的遊牧民族國家、突厥與回鶻 
      • 突厥第一帝國與隋唐王朝
      • 突厥第二帝國
      • 回鶻帝國的興亡
      • 遊牧到定居-世界史上稀有的民族
    • 古代西藏王國吐蕃的興盛與挫折
      • 吐谷渾的歷史
      • 吐蕃與唐
      • 吐蕃王朝的滅亡
      • 吐蕃入侵西域與統治敦煌
    • 朝鮮三國的分立與隋唐的東亞政策
      • 隋的興起與朝鮮三國
      • 遠征高句麗的背後
      • 新羅與渤海
  • 第十章 隋唐文化諸相
    • 唐詩的風景
      • 隋唐文化與唐詩
      • 初唐、盛唐時的唐詩
      • 中唐時期的唐詩與古文復興運動
      • 唐詩與科舉
    • 唐代文化與金銀器
      • 何家村的地窖
      • 何家村寶物與唐代的物質文化
      • 唐代的金銀文化與貴族的興趣
      • 中國的正倉院、法門寺的寶物們
      • 法門寺的金銀器與時代性
    • 隋唐精神文化的一面-歷史的編纂與其認識
      • 唐初成立史部及史部的意義
      • 唐初的正史編纂與成立史館
      • 從太宗的歷史認識到劉知幾的《史通》
      • 杜佑的《通典》與歷史意識
  • 終章 對唐宋變革的理解
    • 理解隋唐史之鑰
      • 本書的立場
      • 律令制與貴族制
      • 隋唐國家與貴族制
    • 唐宋變革論
      • 柔性構造的貴族制
      • 從魏晉到隋唐這個大時代所看到的
  • 結語
  • 主要人物略傳
  • 歷史關鍵詞解說
  • 參考文獻
  • 年表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