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這是一個你不曾見識過的戲劇化故事,然它充滿愛與擁抱!
二○○九年,「優人神鼓」進入彰化監獄,
教導受刑人擊鼓、靜坐、內觀。
二○一四年,六位假釋出獄的更生人住進了劉若瑀的家中,
成為她的「兒子們」。
她甚至為他們創立了「金石優人」,
希望兒子們在她身邊成長茁壯。
朝夕相處半年後,
他們如颶風般地出現,終又離去……
遇到這些更生人,是她一生中最大的冒險,
然而回顧過去,她只有感謝。
他們讓她看見自己,
他們讓她找回自己的兒子,
他們讓她了解:
我們都在這個婆娑世界裡,尋找生命的真相。
每個人的一生都帶著傷和苦,人的一生正是為療癒這傷而來。
重新學習愛、諒解並看見自己。
柔韌的表演藝術者,碰上了性格激烈的更生人,一柔一剛,衝撞的不只是表演的新火花,更是一場對生命的反省。
「優人神鼓」自二○○九年進入彰化監獄,至今已七年。期間除了訓練在獄中成立的「彰監鼓舞打擊樂團」受刑人擊鼓之外,更把神聖舞蹈、靜坐、內觀……等,帶進獄中,希望透過表演藝術引導受刑人控制自我、尋回自信。
二○一一年陸續有擊鼓團的受刑人出獄,劉若瑀為了協助更生人走回人生的正軌,陸續收留了幾位更生青年到「優」工作。其中一位更生人並在劇團、「智榮基金會」的協助下,償還賠償金,與受害人達成和解,成為台灣多年來推行「修復式正義」的成功故事。
這個成功的個案給與劉若瑀強烈信心。她認為,只要出獄的更生人不再回到原來的環境中,就有改變人生的希望;只要給與無盡的愛與擁抱,叛逆的孩子也可能找到自己的舞台。
她因此接納了更多更生人進入「優」,讓他們住到自己的家中,提供他們生活所需、教導他們藝術與技術、引領他們了解自我與心靈、為他們成立了新團「金石優人」、與他們一起生活一起工作,成為他們口中的「老媽」。
劉若瑀沒有想到的是,遇到這些人,是她一生中最大的冒險,她的生活從此產生巨大的改變……
半年後,這些她視如「兒子們」的更生人旋風般地來了,終究又走了。
劉若瑀身邊安靜了,她回顧這段往事,除了淚水與心傷,更多的是感謝。因為,她尋回了自己一直無法擁抱的親兒子;她也看見了自己一生最難了解的習性。這段冒險成了她一生中收到最棒的禮物!
劉若瑀決定提起筆,寫下這個戲劇般的動人故事。與你分享!
吳旻潔 誠品副董事長
「世界上有些很重要的事情我們知道自己永遠不會做或做不到,這個故事就是。
我所敢做的只有心慌地閱讀它……,再暗暗揣測可能的出口……。」
【感動推薦】
吳靜吉 政治大學教授
吳憲璋 前矯正署署長
楊渡 作家
吳至青 療癒師/作家
張德芬 作家
二○○九年,「優人神鼓」進入彰化監獄,
教導受刑人擊鼓、靜坐、內觀。
二○一四年,六位假釋出獄的更生人住進了劉若瑀的家中,
成為她的「兒子們」。
她甚至為他們創立了「金石優人」,
希望兒子們在她身邊成長茁壯。
朝夕相處半年後,
他們如颶風般地出現,終又離去……
遇到這些更生人,是她一生中最大的冒險,
然而回顧過去,她只有感謝。
他們讓她看見自己,
他們讓她找回自己的兒子,
他們讓她了解:
我們都在這個婆娑世界裡,尋找生命的真相。
每個人的一生都帶著傷和苦,人的一生正是為療癒這傷而來。
重新學習愛、諒解並看見自己。
柔韌的表演藝術者,碰上了性格激烈的更生人,一柔一剛,衝撞的不只是表演的新火花,更是一場對生命的反省。
「優人神鼓」自二○○九年進入彰化監獄,至今已七年。期間除了訓練在獄中成立的「彰監鼓舞打擊樂團」受刑人擊鼓之外,更把神聖舞蹈、靜坐、內觀……等,帶進獄中,希望透過表演藝術引導受刑人控制自我、尋回自信。
二○一一年陸續有擊鼓團的受刑人出獄,劉若瑀為了協助更生人走回人生的正軌,陸續收留了幾位更生青年到「優」工作。其中一位更生人並在劇團、「智榮基金會」的協助下,償還賠償金,與受害人達成和解,成為台灣多年來推行「修復式正義」的成功故事。
這個成功的個案給與劉若瑀強烈信心。她認為,只要出獄的更生人不再回到原來的環境中,就有改變人生的希望;只要給與無盡的愛與擁抱,叛逆的孩子也可能找到自己的舞台。
她因此接納了更多更生人進入「優」,讓他們住到自己的家中,提供他們生活所需、教導他們藝術與技術、引領他們了解自我與心靈、為他們成立了新團「金石優人」、與他們一起生活一起工作,成為他們口中的「老媽」。
劉若瑀沒有想到的是,遇到這些人,是她一生中最大的冒險,她的生活從此產生巨大的改變……
半年後,這些她視如「兒子們」的更生人旋風般地來了,終究又走了。
劉若瑀身邊安靜了,她回顧這段往事,除了淚水與心傷,更多的是感謝。因為,她尋回了自己一直無法擁抱的親兒子;她也看見了自己一生最難了解的習性。這段冒險成了她一生中收到最棒的禮物!
劉若瑀決定提起筆,寫下這個戲劇般的動人故事。與你分享!
吳旻潔 誠品副董事長
「世界上有些很重要的事情我們知道自己永遠不會做或做不到,這個故事就是。
我所敢做的只有心慌地閱讀它……,再暗暗揣測可能的出口……。」
【感動推薦】
吳靜吉 政治大學教授
吳憲璋 前矯正署署長
楊渡 作家
吳至青 療癒師/作家
張德芬 作家
- 推薦序 77個藝術擁抱啟動,七千七百個生命故事的昇華 吳靜吉
- 推薦序 寬恕與撼動 吳憲璋
- 推薦序 度人與度己 楊渡
- 推薦序 療癒是以「成人意識」去經驗兒時的創傷 吳至青
-
第1部 行路難
-
楔子
-
這件事不但應該去,而且會不可思議
-
原諒他,也是原諒自己
-
善的循環力量
-
有開始,只要繼續走,就會抵達終點
-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
這一天他決定退出優人神鼓
-
擊鼓背後,要對生命了解
-
第一次不戴面具演出
-
他把房間反鎖,不再回答我
-
跟劇團規矩牴觸
-
狠狠的兩巴掌
-
沒有受傷的人,沒有受傷這件事,也沒有傷害者
-
以後你可以叫我媽
-
要訓練覺知的能力,需要經過一段孤獨的過程
-
醒鐘
-
放棄都更
-
我一直在找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也一直在找我
-
我情願做一個傻子
-
有些規矩一再被打破
-
做每件事情要贏在結果上
-
讓規矩自然形成,而不是規定
-
功夫不只靠天分,還得有老師引領
-
-
第2部 乘舟浪
-
這些朝夕相處的更生人,成了我的生活重心
-
當他們願意去做時,其實都能做得到
-
乖孩子的傷,最重
-
那唯一的綠洲正被外來者破壞
-
幫忙要幫在最關鍵的時刻
-
我想要有一個會照顧我的兒子
-
從他們的角度來生活,試著跟他們一樣
-
一個敷衍的擁抱
-
成功的人,是在承認別人的能力中成就自己的
-
逼你承認,被誣陷的罪名
-
你無法選擇你的小時候,但是可以選擇你的未來
-
所有了解的,一直在原諒那個不了解的
-
有翅不能飛,有目而不見
-
我情願相信,也不要過著懷疑別人的日子
-
老媽老大愈來愈沒有威嚴
-
我也常跟我兒子說我不相信他,但他還是我兒子
-
不是七十七次原諒,是七十七個擁抱
-
依舊用幫派模式在劇團工作
-
這個我捧在心裡的孩子,他的心中沒有愛
-
只有假的弟子,沒有假的師父
-
一生要出生兩次,一次從母親出生,一次從自己出生
-
如果有緣分,它們會再合成一條
-
想讓他們被世界看見、被稱讚
-
不想再說服他們去內觀了
-
能否正確安排自己的生活和財務,是他們的盲點
-
給他舞台,並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
-
這個夢,該醒了!
-
從了解他們內在的傷開始
-
-
第3部 渡雲變
-
希望有一天他們都能蹬過來
-
想轉變,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懺悔心
-
給上帝的信
-
痛苦之身
-
五種類型人格
-
我只有你一個媽
-
空愛不二
-
壓根就沒有指責的存在
-
謝謝你們給我機會了解
-
- 跋 你們是我一生中收到最精采的禮物!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