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思考的脈絡:創新,可能不擴散

出版日期
2016/08/3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79076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為華人商學院學術界難得一見的原創理論作品,開脈絡學之先河。
*每個真實案例皆是作者嘔心瀝血之作。並以科普語言解釋案例中理論精華,含金量極高。
凡事,皆有脈絡可循。思考的脈絡,就是學習全局思考,掌握問題的全貌,循著問題脈絡,看見使用者的痛點,看懂組織的作為,看破機構的制約。看見了問題的全貌之後,便可以打通脈絡,讓創新活過來,創造更大的成功。
本書作者透過多年跨企業的田野調查與行為研究,帶領讀者重回問題現場,抽絲剝繭地解開盤根錯節的問題全貌。

增訂第三版特色:
1. 更豐富的案例,說明使用者、組織、機構三種脈絡中的創新原則。
新版案例增加旭山動物園(介紹「被使用者」的觀念)、捷運報(介紹「人物誌」的觀念)、故宮博物院(介紹「物裏學」的觀念)、梵谷藝術策展(介紹隨創的觀念)、瀨戶內海(介紹劣勢創新的觀念)等。
2. 每個案例都點出不同的「脈絡」,並解釋如何由這些脈絡中找出洞見,設計創新方案,解決遭遇難題。
新版點出「創新來自創舊」(過去的脈絡)的重要性。
3. 增加「觀念篇」,將每個案例中的理論精華,輔以科普化的解釋方式,讓讀者閱讀案例時,也可以知道要吸收哪些創新的核心觀念。
這些都是根據國際上最新的學術研究整理而成,像是使用者創新、關鍵多數、人物誌、科技意會、物裏學、識知、知識內嵌性、組織作為、再脈絡、組織例規、策略回應、在地脈絡、柔韌設計、隨創、劣勢創新等。讀者可以透過案例,輕鬆地吸收這些創新觀念的精華。這些觀念會引導創新者由不同的脈絡下手,去找出切入創新的槓桿點。
4. 練拳不練功,到頭一場空;創新缺脈絡,徒勞又無功。
新版中特別解釋創新者要如何以脈絡來思考複雜的管理問題,而不是一味盲目追求創新工具,像是設計思考、服務科學、社會體驗工程等。本書強調思考以人為本,在地脈絡如何能鍛鍊出創新「內功」。讓企業不再土法煉鋼地推出創新;讓政府機構減低推動新政策風險(像是最近推出的勞工休假政策、司法改革、教育轉型等政策,因為沒有思考脈絡,結果導致創新推出愈多,問題愈加嚴重。)
  • 推薦序 人文創新/吳思華
  • 推薦序 由脈絡中解讀創新契機/李世光
  • 各界佳評如潮
  • 新版序 企業裡的人類學家/蕭瑞麟
  • Chapter 1 凡事,必有脈絡
  • 壹部曲:看見使用者脈絡
    • Chapter 2 悲鳴之聲:旭山動物園的創新物語
    • Chapter 3 關鍵多數:衛星派遣系統的人性軌跡
    • Chapter 4 捷客任務:更具設計感的捷運報
    • Chapter 5 科技意會:洞見客戶的趨勢
    • Chapter 6 物裏學:清明上河創宋潮
  • 貳部曲:找出組織脈絡
    • Chapter 7 涉入哈佛:引進案例教學法
    • Chapter 8 越淮為枳:維修技術的轉移挑戰
    • Chapter 9 有所不為:新加坡科技集團的競標學
    • Chapter 10 再脈絡:迪士尼慘遭滑鐵盧
    • Chapter 11 臺下十年功:臺大無線奈米生醫跨領域團隊
  • 參部曲:洞察機構脈絡
    • Chapter 12 策略回應:愛迪生的燈泡謀略
    • Chapter 13 在地脈絡:小七的創作魂
    • Chapter 14 柔韌設計:階梯數位學院巧避機構
    • Chapter 15 無中生有:策展梵谷燃燒的靈魂
    • Chapter 16 少力設計:瀨戶內海的跳島旅行
  • 曲終:脈絡思考創新
  • 注釋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