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醒來的世界

作者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38068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香港青年作家亞然第二本政治文化觀察集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香港人希望是「72年前台灣,今日香港」!
以閱讀和寫作去介入這個世界,讀書人責無旁貸!

「香港這幾年究竟如何變化,或悲或喜,已不再是香港自己的問題,而是全球關注熱點。作為一海相隔、兩小時飛機可到的鄰居,我們沒有理由不認識香港,現在甚至有責任認識香港。香港青年作家亞然以他的文字藝術,和讀者訴說他對於政治、音樂,種種所關注、所愛的論點與感想。當你閱讀《醒來的世界》,你就參與了他所開啟的對話。這個世界,或許也能更靠近理想一些。」──焦元溥

「亞然以優美流暢的文字,遊走亞洲與世界,在我讀來,是一位渴望共同體的作家,在刻畫現在進行式的香港烏托邦。」
──吳介民

焦元溥、周保松專文導讀

各界齊聲推薦(按姓名筆畫順序)
 林飛帆(學運領袖、民進黨副秘書長)
 吳介民(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周保松(香港學者、作家)
 焦元溥(樂評家、作家)
 鄧小樺(作家、文化評論人)

香港青年作家亞然的第二本政治文化觀察集,擅於「在學術研究中融入現實的感受,在隨筆雜文中放入知識的魅力」的他,一邊在德國深造,一邊關心香港和台灣的局勢並曾在台灣居住做研究,勤治學、勤寫作的亞然,在每周固定的專欄文章中總對時事有清新而深入的個人見解。

在他的觀察中,這些年來世界局勢變化大,本來有民主的地方出現退潮、沒有民主的地方變得更沒有機會出現民主,隨之而來的是民粹主義、獨裁暴政,當我們以為這一切的倒退都只會是暫時的,但永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永無寧日。於是我們見到香港人又再久違地聯群結隊走上街頭,反對逃犯條例的修訂。亞然說:「有人以為香港人早已心死,但原來我們仍然會抗爭。現世不安穩,我們都不認命。」除了公民不服從以爭取民主,亞然更開出了一張「暴政之下的書單」,隨著書單日後的不斷更新、不斷加長,為這場持久的抗爭戰,提供了文字與思考的力量。

一邊專注博士論文的同時,亞然也用心貼近和理解世界所發生的事,寫作就是他的一份記錄。在將文章整理和重新編排的時候,發現這些文字隨著寫下的時序都是有所連貫:民主政體和民粹主義是此消彼長的關係,也成為了今天的背景;大時代之下,香港和台灣好像變得命運共同,但香港是先行一步;面對這樣的一切,我們應該如何自處、如何面對,透過他的文字,跟著他一起尋找答案。他認為,身為讀書人,以閱讀和寫作去介入這個世界,責無旁貸。

亞然除了親身實地談「香港變了樣」,也觀察體會著「台灣的幸福與失落」,引經據典或提出亂世書單,另有好幾輯筆調轉為輕鬆,如「讀書人的風花雪月」,不忘閒時品賞「村上春樹和一碗拉麵」,或談著好聽的音樂及指揮台上的故事,呈現讀書人對生活的事事自得。亞然的寫作有國家有政治,也有人和人的生活,這本耐人咀嚼的文集就是寫的就是這個世界,並且和你我一樣期盼努力著,如何發揮一己之力,讓這個世界,更靠近理想一些。
  • 推薦序 讓這個世界,更靠近理想一點
  • 推薦序 亞然的知性散文
  • 自序 醒來的世界
  • I 民粹興起,民主退潮
    • 歷史沒有終結 民主在退潮——讀福山《身分認同》
    • 為選舉辯:民主很差,但已經是最好的了
    • 塘鵝叢書談民粹主義(一)
    • 塘鵝叢書談民粹主義(二):英國脫歐是怎麼一回事
  • II 香港變了樣
    • 公民不認命
    • 香港之所以是香港
    • 最後的奢望
    • 暴政之下的書單
    • 林鄭月娥的暴政
    • 領袖之道
    • 李家超的救命書
    • 那夜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 幻想二十年後的一個週日床上——丘世文逝世二十周年紀念
  • III 台灣的幸福與失落
    • 七十二年前台灣,今日香港
    • 台灣作為理論
    • 台灣研究的黃金時代
    • 什麼都是藍綠
    • 地下工作室
    • 政治菜市場
    • 台灣年輕人的失落
  • IV 中國萬歲
    • 是荒誕又如何
    • 電視劇不死
    • 從「台商之眼」看中國經濟發展
    • God Bless Food God
    • 五糧液與管弦樂團
    • 豬年豬事
  • V 不復回來的年代
    • 大時代
    • 女王也認可的粗獷公屋
    • 我們都在路上
    • 那時都艱難
    • 將一生斷送的蘭花指
    • 不可信的孫中山
    • 消失了的麻將桌
  • VI 學不完的孤獨課
    • 對抗孤寂
    • 孤獨的人有他們自己的泥沼
    • Comfort Book
    • 無聊的邪惡
    • 遲來了的對話
    • 當時只道是尋常
  • VII 讀書人的風花雪月
    • 讀書沒有毀了我
    • 另類聖經
    • 什麼是愛情?
    • 日本文化就是禪
    • 來自中國的日本拉麵
    • 村上春樹如何寫小說?
    • 深夜食堂
    • 居酒屋的源起
    • 村上春樹的威士忌
  • VIII 指揮台上的故事
    • 追憶最優雅的指揮:阿巴多逝世五週年
    • 新不如舊的可悲
    • 傳奇中的傳奇
    • 樂界的民主選舉
    • 現代強人指揮
  • IX 好聽的就是音樂
    • 毛管戙的音樂
    • 一張好看的唱片
    • 一九七五年的科隆音樂會
    • 從高雄奏響的音符,軟硬兼備的藝文基石——衛武營
    • 衛武營的聲學建築
    • 美好的巴登巴登
    • 大嶼山的音樂記憶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