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成為台灣客家人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50352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客家」早期的英譯之一是guestpeople,其主要的形象為人在歷史過程中的流動與遷徙,他們到新墾地時相對於在地先住民的「客」。本書作為一部聚焦於「台灣客家人」的學術專著,探討客家人在台灣歷史中如何在新地移墾定居、安身立命、繁榮發展,「成為臺灣客家人」的過程。

客家人在流動與定居的過程中,面臨到國家政策、土地開發,以及持續與先住民協商的族群關係,還有自我/族群認同等重大課題。故本書選錄的8篇論文,以清領至現代的歷史時序為經,南、北客家族群的地域平衡為緯,同時結合歷史學、人類學與社會學的研究主題、方法與視野,引領讀者剖析台灣客家文化的嬗變。
  • 總序:為台灣學術研究奠基/王泰升
  • 編輯凡例
  • 作者簡介
  • 導論:成為台灣客家人/李文良
  • 第一章 從「客仔」到「義民」:清初南台灣的移民開發與社會動亂(1680-1740)/李文良
    • 一、前言
    • 二、南台灣客家的移住與開莊傳說
    • 三、粵籍移民的義民記憶與信仰
    • 四、義民的身分及其權力
    • 五、官府的地方控制和義民
    • 六、結論
  • 第二章 清代台灣的番屯制度與墾莊建構:以竹塹地區的九芎林莊為例/陳志豪
    • 一、前言
    • 二、乾隆年間九芎林的土地開發
    • 三、九芎林屯埔的編置
    • 四、九芎林屯埔的開發與擴張
    • 五、佃首與墾莊社會
    • 六、九芎林莊與中興莊的分化
    • 七、結論
  • 第三章 台灣客家分布與島內遷徙之再討論:以饒平篤祜堂七藍周姓彰化平原移民北遷新竹湖口為例/羅烈師
    • 一、前言:客家分布假設與二次移民
    • 二、篤祜堂七藍周姓
      • (一)世系與唐地嘗業
      • (二)來台與台地嘗業
    • 三、湖口周三合
    • 四、結論:開基祖
  • 第四章 城鄉關係與客家族群形塑:清代至日治時期的台灣六堆/陳麗華
    • 一、前言
    • 二、地權關係:閩主粵佃的格局
    • 三、流通渠道:閩南商人與六堆的關係
    • 四、清末日治時期的經濟變遷與社會流動
    • 五、結論
  • 第五章 嘗會與台灣客家社會特質的分析/劉堉珊、張維安
    • 一、前言
    • 二、嘗會與客家族群
      • (一)嘗會的社會意義
      • (二)嘗會與客家
    • 三、嘗會功能的變遷
      • (一)清領時期
      • (二)日本時代
      • (三)國民政府遷台後
    • 四、嘗會、客家與國家
    • 五、結論
  • 第六章 承合族之創建:台灣南部客方言群之親屬人類學研究/洪馨蘭
    • 一、現象與意象:台灣南部婚俗盛行「敬外祖」
    • 二、承合族之創建:敬外祖的邏輯
    • 三、聯繫三代外家的基本結構:以右堆美濃為中心的討論
    • 四、姻親關係的實質性連結與象徵性表彰
    • 五、從婆太墓崇拜到敬拜母方祖先
    • 六、「母方」祖先牌位與「母方」堂號的另種表徵
    • 七、結論:尊母意識作為客方言群的文化思維邏輯
  • 第七章 帝國晚期竹塹地區的豪紳、社群與婚姻模式:北埔姜家的歷史人口學研究/莊英章
    • 一、前言
    • 二、北埔姜家的渡台及其大隘墾闢事業
    • 三、大隘墾區的市場網絡與祭祀圈
      • (一)市場網絡
      • (二)祭祀圈的形成
    • 四、姜家的嘗會組織
      • (一)蒸嘗
      • (二)神明嘗
    • 五、姜家的婚姻模式與婚姻圈
      • (一)日治時期台灣戶口調查簿資料庫的建立
      • (二)豪紳家族的婚姻模式
      • (三)豪紳家族的婚姻圈
    • 六、結論
  • 第八章 由文化、地域到族群:再論當代台灣客家族群意識的現代性/王甫昌
    • 一、前言:台灣族群概念的現代性與客家認同的特殊性
    • 二、晚近客家歷史研究關於客家身分意識的新發現
    • 三、閩粵分類械鬥消失之後:祖籍同質居分布型態、土著化與地域社會之形成
    • 四、地域社會中客家人的語言文化與身分認同
      • (一)地區內語言與文化同質性之發展
      • (二)如何看待其他地區的客家人?
      • (三)地域意識區隔下地方化的「客家問題」
    • 五、「地域意識」的跨越與台灣客家族群意識的興起
      • (一)新的共同問題:客家人遷移、推行國語政策及政治反對運動
      • (二)《客家風雲》創立與客家文化運動的論述建構
      • (三)客家「族群意識」:「地域意識」的超越及客家人定義的轉變
    • 六、結論
  • 延伸閱讀書目/李文良
  • 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