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基于对大规模问卷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从深度和广度上展现研究者对“生活质量”的理解,在理论上建构“生活质量”的分析框架,通过研究,本书认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客观条件,如收入和消费、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第二是主观感受,如幸福感、满意度、环境评价、“好社会”判断等;第三是社会关系,如社会公平、社会信任、社会支持等,第四是社会机制,如社会流动、社会参与、社会融合等。
-
导论 走向更加重视生活质量的阶段 李培林
-
一 从经济起飞阶段到新成长阶段
-
二 从注重生活水平到更加重视生活质量
-
三 关于生活质量研究的回顾和反思
-
四 本书的分析思路和写作框架
-
-
第一章 消费分层和生活质量 张翼
-
一 文献梳理、数据、研究方法与主要变量介绍
-
二 各个阶层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
三 不同阶层生存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
-
四 结论与简短的讨论
-
-
第二章 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范雷
-
一 就业质量研究的文献综述
-
二 就业质量的现实状况
-
三 就业质量的主观评价
-
四 结论及建议
-
-
第三章 教育、社会流动和生活质量 李春玲
-
一 教育事业发展与教育机会增长
-
二 城乡和阶层之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
-
三 教育扩张与大学生就业难
-
四 教育与社会经济地位获得
-
五 小结
-
-
第四章 城乡居民住房状况和住房不平等 范雷
-
一 现阶段住房市场化程度及其影响
-
二 现阶段住房不平等的主要表现
-
三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效果
-
四 住房政策的讨论和建议
-
-
第五章 中等收入者和橄榄型社会 李培林 朱迪
-
一 中等收入者的概念和界定
-
二 我国城镇中等收入者的规模估计
-
三 中等收入者的阶层认同和生活预期
-
四 中等收入者的发展趋势
-
五 实现橄榄型分配格局的政策建议
-
-
第六章 城镇户籍从业者与农民工的收入差距 田丰
-
一 农民工研究的问题梳理及文献回顾
-
二 分析思路、研究方法和数据
-
三 城镇户籍从业者与农民工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分解
-
四 主要结论
-
-
第七章 新生代青年的政府评价与互联网使用 田丰 孙正昕
-
一 研究的意义与问题
-
二 文献综述与回顾
-
三 研究数据及变量
-
四 政府评价和互联网使用情况描述及关系探讨
-
五 政府评价影响因素的多元分析
-
六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
-
第八章 环境意识和生活质量 崔岩
-
一 有关文献的综述和梳理
-
二 公众环境评价和环境意识
-
三 对公众环境参与的讨论
-
四 讨论和建议
-
-
第九章 医疗对幸福感性别差异的影响 邹宇春
-
一 性别、幸福感和医疗中介作用的相关文献梳理
-
二 关于幸福感性别差异的研究假设
-
三 数据、变量、模型与样本基本信息
-
四 医疗行为与满意度的分析
-
五 幸福感的性别差异及其验证
-
六 总结与讨论
-
-
第十章 社会信任与社会支持 王俊秀
-
一 社会信任的研究综述和现状分析
-
二 社会支持的现状分析和群体差异
-
三 结论和讨论
-
-
第十一章 社会参与和生活质量 崔岩
-
一 社会参与概念的界定及其意义
-
二 生活质量评价中的社会参与研究
-
三 对社会参与与生活质量的实证分析
-
四 对社会参与群体特征的进一步检验
-
五 关于社会参与与社会治理的讨论
-
-
第十二章 居民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朱迪
-
一 生活满意度的概念和意义
-
二 生活满意度的分析框架
-
三 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及比较
-
四 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五 总结和讨论
-
-
第十三章 居民幸福感及其空间分布 王俊秀
-
一 关于幸福感研究
-
二 研究样本、变量和测量工具
-
三 居民幸福感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
四 结论和讨论
-
-
第十四章 “好社会”的价值判断和社会认知 高文珺 杨宜音
-
一 “好社会”价值判断的特点
-
二 “好社会”价值判断与社会认知的关系
-
三 价值取向与公共参与行为
-
四 结论和讨论
-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调查数据和调查方法的说明 李炜 张丽萍
- 附录二 2013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问卷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097/94173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