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圖解中國古代哲學:漢至清代篇

出版日期
2018/11/2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8851387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可謂《圖解中國古代哲學·先秦篇》(簡稱《先秦篇》)的續集,《先秦篇》集中討論先秦思想,本書則縷析由漢至清的思想演變,時間跨度幾乎是《先秦篇》的四倍,內容則分別討論漢代哲學、魏晉玄學、佛家學說、道教思想、宋明理學及清代經學,即以論述漢代經學為始,又以清代經學為終,也算是「有始有終一循環」。

春秋戰國時期,思想界呈百家爭鳴之態,但漢代獨尊儒學之後,思想上其實並沒有甚麼創新。漢代以經學為主,是研究儒家經典的章句訓詁之學,清代經學的成就雖然勝於漢代,但仍脫不了考據之學;魏晉玄學只是發揮道家的形上思想,而道教也可以看成是道家的宗教化;至於宋明理學,亦不過是儒家思想的復興;唯獨隋唐佛學有些新意,但別忘記佛學是來自印度的思想,並不是本地貨。先秦以儒、道、墨三家為主流,隋唐後則變成儒、道、佛三家,佛家取代了墨家的地位。這種情況直到清末列強入侵中國,西方思想湧入才改變。
  • 第一章:漢代哲學:經學唱主角
    • 1 將儒學引入迷途的「罪人」?——董仲舒的天人之學
    • 2 政治+迷信+爭鬥=漢人的意識形態——讖緯之學:政爭的思想武器
    • 3 是政治鬥爭還是學術論爭?——古、今文經學之爭
    • 4 中國古代的一個異數——王充的批判
    • 5 從經驗層面了解人性——對漢代哲學的總結
  • 第二章:魏晉玄學:開啟形上思辨的空間
    • 1 對漢代經學的挑戰——玄學的興起及發展
    • 2 才能和德性哪個重要?——基於審美原則的才性論
    • 3 萬物究竟是怎樣產生的?——本體論:哲學家的人生觀
    • 4 如何通過分析概念進行辯論?——名理之辨
    • 5 解放學術思想、開創藝術價值、滋生虛無主義——玄學的價值與影響
  • 第三章:佛家學說:成功本土化的外來思想
    • 1 譯經、建寺和講學——佛學的早期傳播
    • 2 中國第一個佛教宗派——天台宗
    • 3 修行理論複雜到沒朋友——華嚴宗
    • 4 三大流傳至今的佛教宗派——禪宗、淨土宗、密宗
    • 5 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佛學的影響及其問題
  • 第四章:道教思想:中國傳統文化的大鎔爐
    • 1 從「造反預備隊」到正規的宗教組織——道教的草創期
    • 2 從畫符念咒到煉丹成仙,再到修煉系統化——道教的成型期
    • 3 由民間團體變身有規模和戒律的宗教組織——道教的發展期
    • 4 是神神叨叨,還是最具科學精神?——道教思想的總結
  • 第五章:宋明理學:儒學的復興
    • 1 理學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偽儒學?——何謂理學
    • 2 理學奠基時期的代表人物——北宋五子
    • 3 理學PK心學——南宋二宗:朱熹與陸九淵
    • 4 成為明代思想的主流——心學的發展
    • 5 是又一文化高峰,還是太過霸道的封建糟粕?——對宋明理學的評價
  • 第六章:清代經學:回歸漢唐以前的經學傳統
    • 1 因明朝亡國反省出的教訓——清初思想:由務虛轉為務實
    • 2 「凡古必真,凡漢(學)皆好」?——乾嘉學派:重視考據的學派
    • 3 由讀史到通經,再到經世致用——浙東學派:主張史學的學派
    • 4 內憂外患中經世致用精神重新啟動——今文經學的復興
    • 5 既重視實學又主張復古——對清代思想的總結
  • 後語
  • 出版地 香港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