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禪門過關:僧伽靜七開示錄

出版日期
201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598615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禪修的層層關卡,不能投機取巧,
只有老實用功,才能過關。


有些人不進禪門則已,一進門內等同關入牢房,一味靜坐,無法以禪觀開啟智慧。繼程法師認為中國佛教的衰微與現代禪修的弊病,即在於忽視「禪觀」,而禪觀是佛教內在生命力的泉源,佛教的流傳與發展,莫不與禪觀有關。
全書內容分為十講:禪觀是佛教生命的源泉、止與觀、生活與修行、依佛性來修行、共業中的修行、大乘佛教的開展空間、行與知的統一、修止的次第、修行應具足條件、從止觀到度生的修學。無論出家眾或在家眾,這些深入淺出的禪修觀念與方法,都能不斷提醒人回歸禪門不迷路,終生受用。面對物質豐富的現代生活,修行的環境看似變得更佳,其實要面對的煩惱與誘惑更多,需要以禪觀來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生活才能自在無礙。
禪門容易進入,但要跨越身心煩惱陷阱,需要《禪門過關》一書隨身指引,才能順利過關!
  • ﹝原版代序﹞記僧伽靜七
  • 〈第一講〉禪觀是佛教生命的泉源
  • 〈第二講〉止與觀
  • 〈第三講〉生活與修行
  • 〈第四講〉依佛性來修行
  • 〈第五講〉共業中的修行
  • 〈第六講〉大乘佛教的開展空間
  • 〈第七講〉行與知的統一
  • 〈第八講〉修止的次第
  • 〈第九講〉修行應具足條件
  • 〈第十講〉從止觀到度生的修學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