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當代大哲論國際正義:「普世價值」是否存在?

作者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80808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這是一個急劇動盪不安的年代!如狂潮般湧出的難民,成了一個無解的難題、折磨著西方國家政府及人民的神經。伊斯蘭基本教義派、以及東亞威權主義國家試圖挑戰西方秩序與價值,甚至想取而代之;而「非西方歐洲」也不時乘機杯葛或打擊西方。

貪腐、貧窮、歷史仇恨、戰亂、爭霸…之種種問題,在今日折磨著我們、且一點也不比冷戰的時代稍減!於是我們自然會追問以下這些問題:
是否有一種普世有效的價值及制度可以促成各國實現良好的治理、並懂得以和平方式解決各種問題,因此我們必須要求所有的國家都實現它?我們有權做此要求嗎?
如果只有文化的
  • 導論
  • 第1章 對哈伯瑪斯「人道干預」與「普世價值」思想之釐清
    • 1.1 前言
    • 1.2 哈伯瑪斯對科索沃戰爭的辯護
      • 1.2.1 全球公民社會的迫切性
      • 1.2.2 科索沃戰爭作為走向世界公民社會的「學習過程」
    • 1.3 溝通理論的普世價值觀
      • 1.3.1 實質的「普世價值」內涵乃經由舉世平等溝通而確立
      • 1.3.2 批判基於單邊主義而成立的「偽普世價值」
    • 1.4 結論
  • 第2章 「國族優先」或「舉世共享」?對「國族優先論」與「世界主義」論戰之回顧與省思
    • 2.1 前言
    • 2.2 「對人性的本質」之爭
      • 2.2.1 要求「平等」之普遍理性的作用範圍
    • 2.3 羅爾斯「反世界主義」進路的三路奠基-「方法論」、「民族自決」與「無效性」
      • 2.3.1 「國族優先論」對羅爾斯「民族自決」進路的繼承與進一步闡揚
      • 2.3.2 「非世界主義」如何論證人道援助的應然性及其界限
    • 2.4 國際正義之框架限制與是否存在國際不義
      • 2.4.1 不義體制的存在及其「非充分條件影響力」
      • 2.4.2 「技術性擊倒」:利用因果舉證之困難性達成「無限期拖延」
      • 2.4.3 實現「國際機會平等」的前提
    • 2.5 結論
  • 第3章 由《萬民法》之「正名」問題探討國家對內可否任意壓迫人權
    • 3.1 序言
    • 3.2 羅爾斯堅持以「民族」取代「國家」之理由
      • 3.2.1 《萬民法》書中「民族」意義之釐清
      • 3.2.2 羅爾斯刻意使用「民族」之理由及檢討
      • 3.2.3 當代國際法對「國家」的要求
      • 3.2.4 羅爾斯要求「主觀上」良善的意願
    • 3.3 對《萬民法》中law之字意的釐清
      • 3.3.1 如何翻譯《萬民法》中之law
      • 3.3.2 用「民族」來翻譯羅爾斯之著作是否會解消普通意義下的「民族問題」?
    • 3.4 結論
  • 第4章 「民族自決權」能否抗拒「普世人權」的要求?:對瓦爾澤以「自決」反對「人道干預」之批判
    • 4.1 前言
    • 4.2 瓦爾澤的文化共同體「自決」至尊思想
      • 4.2.1 對文化共同體「成員」自決與多元選擇的尊重
      • 4.2.2 「堅持並獲勝的反抗」方能驗證人民真正意志
      • 4.2.3 對「政治體制」是否出於人民自決之批判性省思
    • 4.3 瓦爾澤的「內部批判性闡釋」學說
      • 4.3.1 「厚」與「薄」的兩種道德
      • 4.3.2 兩種不同的批判態度
    • 4.4 對瓦爾澤「反干預理論」之省思與批判
      • 4.4.1 「民眾自我進行的對話與啟蒙」是否為正當自決的必要條件?
      • 4.4.2 制定普世人權框架之必要性
    • 4.5 結論
  • 第5章 再訪羅爾斯《萬民法》對非自由主義「正派民族」的「寬容」問題
    • 5.1 緒論
    • 5.2 「萬民法諸原則」的導出
      • 5.2.1 羅爾斯推導「萬民法」原則的兩個疑點
    • 5.3 「共善式」社會的內容及是否可免除「壓迫性」
      • 5.3.1 「共善式」社會的缺陷
      • 5.3.2 「完美的共善式」社會之辯護之合理性
      • 5.3.3 「民族」形態歸類之困難
      • 5.3.4 忍受「共善式」國家之真正理由
      • 5.3.5 羅爾斯之善意反而造成思想的保守性
      • 5.3.6 對所有「共善式」民族的督促與要求
    • 5.4 結論
  • 第6章 保障「國內體制自決」作為國際和平的條件
    • 6.1 序言
    • 6.2 「四大求證條件」
      • 6.2.1 「四大求證條件」的普遍性及世界多元性問題
      • 6.2.2 對民族自決之下的「偏離」之可容忍性
    • 6.3 結論
  • 第7章 「歷史終結」或「文明衝突」:福山vs. 杭廷頓
    • 7.1 序言
    • 7.2 「全球化時代」是「歷史終結」與「經濟人」之時代
      • 7.2.1 福山對文化功能的低估
      • 7.2.2 福山對「終結」之意的辯解
      • 7.2.3 世界面臨多元的挑戰
    • 7.3 杭廷頓以「文明衡突論」反駁「歷史終結論」
      • 7.3.1 對「歷史終結論」與「文明衡突論」的反思與批判
    • 7.4 結論:「終結歷史」的時機尚未到來、亦不知能否到來
  • 第8章 後記-選擇救贖或沉淪?
  • 參考文獻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