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第一版發行至今,匆匆已屆二十年。一部著作能有出現八版的機會,除感謝讀者的持續愛護外,對作者亦是一大激勵。的確,讀書寫作為能獲得一點心得,其苦與樂,真有如「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經過八次版本的思考與斟酌,本書寫作的企圖——用嚴謹的法學思考方式,來探究「中華民國法制化」與「中華民國法治化」並圓滿勾勒出兩者「血脈相連」的關聯—,當可在此第八版中獲得較為滿意的結論。
第八版是在第七版的基礎上,添加數十號大法官的解釋與相關的法律規定。並特別對平等權、人身自由權及大法官制度的變革方向,皆予重新整理,以呈現出更周延、且具前瞻性的體系。
本版付梓時,立法院內正如火如荼進行修憲的公聽會。然而,社會大眾,連同擔任大法官的作者在內,仍不知兩個月內應「定稿」公布的修憲草案內容為何。因此在本書關於此次修憲的內容部分,僅能略述一二,還有待讀者們靜觀日後的實際修憲之進度與內容也。
本書順利出版,幸賴我的助理林琦恩、銘傳大學法硏所陳永承、陳冠宇、韓耀有、蔡寧原、戴峯祺、楊俊財、歐財員等同學,為本書的校稿與編排,耗費不少時間,我應在此一併致謝。
第八版是在第七版的基礎上,添加數十號大法官的解釋與相關的法律規定。並特別對平等權、人身自由權及大法官制度的變革方向,皆予重新整理,以呈現出更周延、且具前瞻性的體系。
本版付梓時,立法院內正如火如荼進行修憲的公聽會。然而,社會大眾,連同擔任大法官的作者在內,仍不知兩個月內應「定稿」公布的修憲草案內容為何。因此在本書關於此次修憲的內容部分,僅能略述一二,還有待讀者們靜觀日後的實際修憲之進度與內容也。
本書順利出版,幸賴我的助理林琦恩、銘傳大學法硏所陳永承、陳冠宇、韓耀有、蔡寧原、戴峯祺、楊俊財、歐財員等同學,為本書的校稿與編排,耗費不少時間,我應在此一併致謝。
-
第一章 導論
-
第一節 憲法的意義
-
壹、憲法的功能
-
貳、憲法的語源﹒
-
參、成文憲法的產生
-
-
第二節 憲法的分類
-
壹、老式或傳統的分類
-
貳、新式的分類
-
-
第三節 我國立憲簡史
-
壹、清朝末年的驅釀期
-
貳、民國初年的混沌期
-
參、訓政時期
-
-
第四節 現行憲法的制定
-
壹、政治協商會議的立憲共識
-
貳、制憲國民大會代表的產生與憲法的制定
-
參、現行憲法的幾點特色
-
-
-
第二章 憲法前言與總綱
-
第五節 憲法的前言及意義
-
壹、憲法前言的效力
-
貳、學理的依據
-
參、我國憲法前言所表達的「制憲意旨」
-
-
第六節 國體與政體
-
壹、國體與政體的意義
-
貳、我國的團體與政體問題
-
-
第七節 主權
-
壹、主權的意義
-
貳、古典主權概念的發展
-
參、主權的種類
-
肆、主權理論的修正-新主權理論
-
-
第八節 國民
-
壹、國民的地位
-
貳、國籍的取得
-
參、國籍的喪失
-
-
第九節 領土
-
壹、領土的意義
-
貳、領土的界定
-
參、外蒙古的歸屬問題
-
肆、領土的變更
-
-
第十節 國旗
-
壹、我國國旗的歷史
-
貳、國旗的法律地位
-
-
-
第三章 人民基本權利與義務
-
第十一節 基本人權的基本原則
-
壹、近代人權思想的發展
-
貳、人權的種類
-
參、人權的擁有者一人權主體之問題
-
肆、人權的適用效力
-
伍、人權在私法關係間的效力
-
-
第十二節 人權的限制
-
壹、人權限制的意義
-
貳、人權限制的類型
-
參、概括限制的具體內容
-
-
第十三節 人民的基本義務
-
壹、基本義務與法定義務
-
貳、納稅之義務
-
參、服兵役之義務
-
肆、受國民教育的義務
-
-
-
第四章 人權各論
-
第十四節 平等權
-
壹、憲法平等權之種類-民族平等及個人平等
-
貳、平等權拘束的對象
-
參、檢驗平等原則的標準
-
-
第十五節 人身自由權
-
壹、人身自由的意義
-
貳、人身自由的衍生意義
-
-
第十六節 住居及遷徙自由權
-
壹、住居自由
-
貳、遷徙自由
-
-
第十七節 意見自由權
-
壹、言論自由
-
貳、講學自由
-
參、著作自由
-
肆、出版自由
-
伍、其他表達意見自由
-
-
第十八節 秘密通訊之自由
-
壹、秘密通訊自由之意義
-
貳、秘密通訊自由之性質
-
參、秘密通訊自由之限制
-
肆、通訊監察的審查與效果
-
-
第十九節 宗教自由權
-
壹、宗教自由的性質及分類
-
貳、宗教界定問題
-
參、創立宗教之自由
-
肆、國家對宗教的規範
-
-
第二十節 集會與結社自由權
-
壹、集會自由權
-
貳、結社自由
-
-
第二十一節 財產權
-
壹、財產權之性質
-
貳、財產權保障的效果
-
參、財產權的社會義務
-
肆、財產權的內容
-
-
第二十二節 工作權
-
壹、工作權之概念
-
貳、工作權之法律性質
-
參、工作自由的界線與檢驗標準
-
-
第二十三節 生存權
-
壹、死刑之廢止問題
-
貳、墮胎的合法化問題
-
參、安樂死的許可問題
-
肆、請求國家生存照顧之權利
-
-
第二十四節 參政權
-
壹、參政權之範圍
-
貳、服公職之權
-
參、選舉權
-
肆、罷免權
-
伍、創制與複決權
-
陸、公民投票制度
-
-
第二十五節 權利救濟權-請願、訴願與訴訟權
-
壹、請願權
-
貳、訴願權
-
參、訴訟權
-
-
第二十六節 社會權
-
壹、社會權的起源
-
貳、社會權的種類
-
參、社會權實踐的方式與困難
-
-
-
第五章 國民大會
-
第二十七節 國民大會的制度
-
壹、孫中山先生對國民大會職權的構想
-
貳、國民大會的性質-政權的概念
-
參、國民大會職權的法制實踐
-
肆、國民大會代表
-
-
-
第六章 總統
-
第二十八節 總統制度
-
壹、總統制度的類型
-
貳、我國憲法的總統制度
-
-
第二十九節 總統的產生
-
壹、總統的選舉
-
貳、總統的罷免及彈劫
-
參、總統的繼任與代行
-
-
第三十節 總統的職權
-
壹、統帥權
-
貳、公布法令權
-
參、締結條約與宣戰購和權
-
肆、戒嚴權
-
伍、任免權
-
陸、赦免權
-
柒、榮典權
-
捌、緊急命令權
-
玖、免追訴權
-
拾、院際調解權
-
拾壹、安全大政方針決定權
-
拾貳、解散立法院之權
-
拾參、憲法機關之人事決定權
-
拾肆、其他法定特權
-
-
-
第七章 行政院
-
第三十一節 行政院的地位與組織
-
壹、行政院的地位
-
貳、行政院長的產生方式
-
參、行政院其他閣員之任免
-
肆、行政院會議之制度
-
-
第三十二節 行政院的責任-行政院與立法院的關係
-
壹、施政報告
-
貳、質詢及答詢義務
-
參、覆議制度
-
肆、連帶責任的問題
-
-
-
第八章 立法院
-
第三十三節 立法院的職權
-
壹、立法院的地位
-
貳、立法院之職權種類
-
參、立法院的組織及會議
-
-
第三十四節 立法委員
-
壹、立法委員的產生
-
貳、立法委員的特權
-
參、立法委員不得兼任官吏的問題
-
-
-
第九章 司法院
-
第三十五節 司法院之地位與職權
-
壹、司法院的地位
-
貳、司法院之職權
-
-
第三十六節 法官
-
壹、法官的地位
-
貳、法官的身分保障
-
-
第三十七節 大法官
-
壹、大法官的制度
-
貳、大法官的職權
-
參、大法官決議的效力
-
-
-
第十章 考試院
-
第三十八節 考試院的地位
-
壹、考試權理念的來源
-
貳、考試權的獨立問題
-
參、考試院的組織
-
-
第三十九節 考試院的職權
-
壹、憲法考試權的範圍
-
貳、考試院職權的釋出-人事行政局的成立
-
-
-
第十一章 監察院
-
第四十節 監察權的意義與監察院的組織
-
壹、我國憲法監察權的思想淵源
-
貳、監察委員
-
-
第四十一節 監察委員的職權
-
壹、調查權
-
貳、糾正權
-
參、彈劾權
-
肆、糾舉權
-
伍、巡察權
-
陸、監試權
-
柒、審計權
-
捌、受理公職人員財產申報之權
-
玖、公職人員違反利益沖讀之財罰權
-
-
-
第十二章 地方自治
-
第四十二節 地方自治的意義
-
壹、分權的制度
-
貳、中央與地方立法權
-
參、中央與地方行政權
-
肆、中央與地方關係的衝突
-
-
第四十三節 我國憲法的地方制度
-
壹、地方制度的結構
-
貳、地方自治實施的程序
-
參、民國八十六年修憲前的制度
-
肆、民國八十六年修憲後的制度
-
伍、台灣地區實施地方自治的檢討
-
-
-
第十三章 基本國策
-
第四十四節 憲法基本國策的制度
-
壹、憲法的「第三種結構」
-
貳、制度的起源德國威瑪憲法的濫觴
-
參、我國基本國策內容的分類
-
-
第四十五節 基本國策的適用力問題
-
壹、傳統理論-所謂的方針條款
-
貳、修正理念-德國憲法學界的新理論
-
參、我國基本國策效力的分析
-
-
-
第十四章 憲法的修改
-
第四十六節 憲法修改的制度
-
壹、憲法修改的意義與限制
-
貳、我國憲法修改的程序
-
-
第四十七節 我國修憲簡史-動員戲亂時期的臨時條款
-
壹、制定動員哉亂時期臨時條款
-
貳、兩個時期的動員裁亂體制
-
參、「以史為師」-臨時條款的檢討
-
-
第四十八節 動員戳亂時期終止後的憲政改革
-
壹、李登輝總統的憲政改革-兩階段修憲論
-
貳、第一階段之修憲-所謂「形式修憲」與廢止臨時款
-
參、第二階段的修憲-所謂「實質」修憲
-
肆、後績的修憲
-
伍、憲政改革的反省與前瞻
-
-
- 附錄一 中華民國憲法
- 附錄二 歷次動員勘亂時期臨時條款
- 附錄三 第一階段、第二階段修憲、條文
- 附錄四 民國八十三年以後之修憲條文
- 附錄五 司法院釋字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57435823/6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