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香港民主的發展道路曲折而漫長,選舉制度亦經歷了很多演化。
「七一遊行」後,未來有關政制發展和各種選舉模式的辯論,將在政治議程上佔一個重要的地位。
本書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介紹了香港的各種選舉制度及其發展;後半部分透過系統的實證研究,提出了十項假設加以驗證,並詳細分析了過往各種選舉制度的改變所帶來的政治影響。
對從政人士、學者,以及即將積極參與未來政制檢討的有關人士,本書極具參考價值;對關心香港前景及政治前途的市民,本書更是必不可少的參考讀物。
「七一遊行」後,未來有關政制發展和各種選舉模式的辯論,將在政治議程上佔一個重要的地位。
本書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介紹了香港的各種選舉制度及其發展;後半部分透過系統的實證研究,提出了十項假設加以驗證,並詳細分析了過往各種選舉制度的改變所帶來的政治影響。
對從政人士、學者,以及即將積極參與未來政制檢討的有關人士,本書極具參考價值;對關心香港前景及政治前途的市民,本書更是必不可少的參考讀物。
- 序言 (關信基)
- 序言 (林瑞麟)
- 序言 (李鵬飛)
- 作者序 (馬嶽、蔡子強)
- 本書圖表
- 1. 總論
-
甲部 香港選舉制度的演化及爭論
-
2. 地方選舉的發展
-
2.1 市政局的非普及選舉
-
2.2 區議會選舉制度
-
2.3 普及選舉權後的市政局選舉
-
2.4 香港地方選舉的特色
-
-
3. 立法會直選制度的演變及爭論
-
3.1 九一選舉-雙議席雙票制與「聯票效應」?
-
3.2 九二檢討-多議席單票制首進舞台
-
3.3 九三中英談判-比例代表制初度登場
-
3.4 九五選舉-單議席單票制及「一黨獨大」?
-
3.5 推倒重來-多議席單票制行情看漲
-
3.6 急轉直下-比例代表制重見天日
-
3.7 九八選舉-比例代表制塵埃落定
-
3.8 九八立法會選舉制度
-
3.9 零零選舉與開放名單法的討論
-
3.10 小結
-
-
4. 功能組別選舉制度的演變與分析
-
4.1 功能組別制度的由來及發展
-
4.2 功能選舉制度分析
-
4.3 彭督方案及新九組制度
-
4.4 回歸後有關功能組別的爭論
-
4.5 功能選舉與香港政治發展
-
-
5. 過渡性的選舉委員會制度
-
5.1 80年代最初出現的選舉團
-
5.2 選委會作為立法會選舉的過渡性安排
-
5.3 行政長官選舉
-
5.4 小結
-
-
-
乙部 選舉制度變遷的政治影響-實証研究
-
6. 理論、假設和研究方法
-
6.1 理論與假設
-
6.2 研究方法
-
-
7. 選舉制度對政黨競爭模式的影響
-
7.1 從兩極化至多元化-一般政黨競爭模式
-
7.2 敵友難分:友黨競爭模式
-
7.3 政治光譜的改變-九五、九八與零零
-
7.4 地區議題的升降浮沈
-
7.5 小結
-
-
8. 選舉策略的變與不變
-
8.1 香港傳統的選舉策略
-
8.2 比例代表制下的選舉工程-變與不變
-
8.3 宣傳政黨還是宣傳個人
-
8.4 負面宣傳
-
8.5 引導策略性投票
-
8.6 小結
-
-
9. 選舉制度對政黨組織的影響
-
9.1 參選名單排名引發爭議
-
9.2 新的爭議-分拆名單參選
-
9.3 「選票責任區」地盤爭奪戰
-
9.4 黨友間惡性競爭
-
9.5 退黨參選觸發政黨分裂危機
-
9.6 民建聯-分化效應並不顯著
-
9.7 組織資源有助消弭黨內矛盾
-
9.8 小結與前瞻
-
-
10. 對選舉開支的影響
-
10.1 比例代表制對選舉開支的影響
-
10.2 選舉花費與得票
-
10.3 選舉經費來源
-
10.4 小結-公帑資助
-
-
11. 總結
-
11.1 憲制的潛藏議程及目標
-
11.2 港式比例代表制的弔詭
-
11.3 比例代表制的理論、現實與及差異
-
11.4 結語-政治上的雙輸局面
-
-
- 附錄1 歷屆區議會議席產生方法
- 附錄2 80年代以來市政局/區域市政局議席產生方法
- 附錄3 1985年以來立法局/立法會議席產生方法
- 附錄4 香港選舉制度發展大事年表
- 鳴謝
- 索引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