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20世紀孕育台灣交響樂的傳承者誰還記得沒有國父紀念館,沒有國家兩廳院的台灣? 還記得50、60年代台灣隨處可見的家庭,本薪兩百元新台幣的生活? 還記得一場交響樂的成功演出,在那個時代,是多麼的得來不易? 1932年出生,沒有任何的音樂背景,他偶然走進音樂的天地裡,靠著機緣和努力,在台灣交響樂界開創自己的一席之地。 1968年成立「世紀學生管絃樂團」,他先後培養出無數交響樂人才,在臺灣經濟尚未起飛,外交舉步維艱的年代裡,他帶領學生們飛往國際的舞台,在古典音樂的發源地,以音樂的成就跨越藩籬,贏得台灣的榮耀及美名。 他是音樂家,教育家,一個父親,和一位單純熱愛傳遞古典音樂的人。 ──他是指揮家,廖年賦。 本書以第一人稱敘述這位第一位獲得國家文藝獎的指揮家的一生,呈現他「反求諸己」、「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步步踏實,時時感恩」的人生觀。 六十多年的音樂路,廖年賦「一路走來,始終如一」,至今不輟。只要能動,他都會抓緊指揮棒,帶領世紀演出,與大家分享音樂,亦帶著孩子們進入古典音樂的世界。 ◎廖年賦簡介現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並為國內歷史悠久、表現優異的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創辦人兼音樂總監、新北市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及指揮。 曾任台灣省立交響樂團(現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團員兼演奏部主任、聯合實驗管絃樂團(現國家交響樂團)駐團副團長及客席指揮、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客席講座教授、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現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科主任。 1968 年創辦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在音樂尚未普及的時代,為了創造一個青少年愛樂者能訓練音樂技巧、培養合奏默契的良好環境而費盡心力。更率團赴奧地利,於 1978及 1980年先後榮獲奧地利維也納國際青年音樂大賽第二獎以及第一獎之佳績。 1989年應美國音樂教育協會、波士頓音樂院、紐約市立大學、美華藝術中心等單位之邀請,率領國立台灣藝術學院管絃樂團赴美巡迴演出,甚獲佳評。 1991年,以59歲之高齡,畢業於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音樂研究所。 2009年榮獲第十三屆國家文藝獎,為此獎項第一位指揮家身分的獲獎者。
- 傳主序
- 作者前言
-
音樂的磁吸 (1932-1949)
-
我的父母
-
漢文老師的大家庭
-
土城國校 (1939-1945)
-
板橋初中 (1946-1949)
-
-
音樂的啟蒙 (1949-1952)
-
北師音樂師範科 (1949-1952)
-
鋼琴與聲樂之外:小提琴與樂團
-
-
多元的音樂工作嚐試 (1952-1983)
-
國校音樂老師 (1952-1955)
-
與省交結緣 (1955-1973)
-
兒童歌謠寫作 (1953-1964)
-
其他作曲嘗試 (1965-1983)
-
-
影響深遠的音樂前輩
-
恩師戴粹倫
-
亦師亦友的業師蕭滋
-
-
精益求精:出國進修(1976/77,1990/91)
-
前進維也納(1976-1977)
-
外一章:談資賦優異生出國與音樂班
-
紐約布魯克林學院(1990-1991)
-
-
建立音樂家庭(1957至今)
-
妻子陳盧寧
-
長女廖嘉齡
-
長子廖嘉言
-
次子廖嘉弘
-
-
愛與音樂的教育理念(1952至今)
-
高徒出名師
-
大專教職
-
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1977-2011)
-
-
樂團專業(1955至今)
-
演奏與行政
-
由「聯合實驗管絃樂團」到「國家交響樂團」
-
由「臺北縣交響樂團」到「新北市交響樂團」
-
指揮的執著
-
-
「世紀」一生(1968至今)
-
「世紀」的誕生
-
「世紀」的幕後功臣:家長與老師
-
出國巡演
-
「世紀」走過的路
-
不以音樂謀利
-
-
回首音樂路
-
一生感恩
-
半生世紀
-
遲暮心語
-
- 附錄一:我國現行音樂教育學制與師資的探討/廖年賦
- 附錄二:樂團管理要點/廖年賦
- 廖年賦生平大事記/黃靖雅、黃于真 製表
- 廖年賦歌謠創作一覽表/黃靖雅 製表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