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建築,實相與再現

出版日期
2009
閱讀格式
PDF ; EPUB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683355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我們常常說新化老街的街屋是「巴洛克建築」,而巴洛克建築這詞源指的是十七世紀的義大利建築,那麼,新化老街的街屋和十七世紀的義大利建築,兩者有直接的關係嗎?
建築,一種空間的語言,是人與空間的對話。本書引用的「比較建築學」是本世紀最新的空間語言,透過印度齋普爾的占塔曼塔天文台、歐洲的猶太隔離區與猶太會堂,以及有印度蒙兀兒拱式的中國泉州街屋和德國特里爾的羅馬式城市建築…等等,跨區域與跨文化的多元建築對話,提供你我另一種不同的建築風景與思考。
  • 自序
  • 前言:由傳統的建築史研究邁向新的比較建築學
  • 壹 傳統與現代之間的虛構藩籬
    • Ⅰ 揮之不去的傳統──磚在荷蘭建築發展中的角色
    • Ⅱ 前現代中的現代──印度齋普爾的占塔曼塔天文台建築群
  • 貳 建築與認同
    • Ⅲ 菁英的自白──建築語法中的建築細部
    • Ⅳ 離散歷史中的自我認同──歐洲的猶太人、猶太隔離區與猶太會堂
  • 參 形式的移植與複製
    • Ⅴ 飄洋過海的形式移植──中國泉州街屋的印度蒙兀兒拱式
    • Ⅵ 在北方複製羅馬──德國特里爾的城市空間與建築
  • 肆 建築與宇宙實相
    • Ⅶ 相同的實相,不同的再現──漢人儀式空間中的「左尊右卑」與印度儀式空間中的「順時針繞行」
    • Ⅷ 由神廟變教堂──歐洲城市中心的神聖性延續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