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徐復觀的政治思想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057880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於2009及2013年分別舉辦「徐復觀學術思想中的傳統與當代」及「徐復觀的政治思想」兩場學術研討會,就徐復觀先生的思想史、文學史、藝術史、政治思想等各方面進行研究與討論。兩次會議論文合併考量,編輯成兩冊。第一冊定名為《徐復觀的思想史研究》,本書為第二冊《徐復觀的政治思想》。 全書共收錄論文十四篇,為分「儒學傳統的政治思想」、「與西方政治思想的對話」、「徐復觀的在地實踐」三篇,評價徐復觀先生在政治思想上的精闢論述,並將他與當代生活世界及臺灣草根社會的作深刻連結。
  • 編者導言 陳昭瑛
  • 儒學傳統的政治思想
    • 經濟自由與富國強兵──以《鹽鐵論》及徐復觀先生的評論為思想資源 盛洪
      • 一、戰爭公共物品與民眾的生產積極性
      • 二、《鹽鐵論》:一個漢代的例子
      • 三、徐復觀:對《鹽鐵論》的思想梳理
      • 四、如何將經濟自由與富國強兵協調起來
      • 五、對中國現代歷史的解釋
    • 試論儒林傳統與現代中國民主政治的內在聯繫:書徐復觀先生〈中國知識分子精神之回向──壽張君勱先生〉文後 姚中秋
      • 一、對張君勱的定位:儒家的書生政治家
      • 二、傳統文士與政治:以古喻今
      • 三、儒士道德與政治主體性之成立
      • 四、儒士政治主體性的傳統表現:政治的與社會的進路
      • 五、儒士政治主體性之現代轉進:社會為自己立憲
      • 六、結語
    • 從「植根論」到「支援論」:對徐復觀融合儒家與民主之理論建構的當代反思 肖濱
      • 一、檢討兩項理由:質疑植根論
      • 二、審察三重進路:否定植根論
      • 三、重解歷史難題:走向支援論
    • 徐復觀〈大學〉政治思想的創造性詮釋與省思 林碧玲
      • 一、前言
      • 二、徐復觀〈大學〉政治思想的創造性基本論斷與省思
      • 三、徐復觀「格物致知」創造性「原義」詮釋及其「時義」調適
      • 四、結語
      • 後記
    • 徐復觀先生(1903-1982)論政治人物的道德修養 黃兆強
      • 一、前言
      • 二、徐先生論政治人物的道德修養
      • 三、結論
    • 禮俗互動傳統中徐復觀農本政治觀的提出與反思 耿波
      • 一、徐復觀「道德政治」觀的深入闡解與局限
      • 二、徐復觀對「殷周之變」闡釋的偏頗與中國政治傳統中的禮俗互動
      • 三、徐復觀「農本政治」觀的提出歷程
      • 四、從「農本政治」觀重新理解徐復觀思想
  • 與西方政治思想的對話
    • 儒家社會主義,還是儒家自由主義:從徐復觀看現代新儒家「平等」觀念的不同向度 高瑞泉
    • 隱喻與公民論述:從王者之治到立憲民主 鄧育仁
      • 一、導言:由徐復觀對先秦儒學的立論角度說起
      • 二、故事思考裡的隱喻
      • 三、君子之言到謬悠之說
      • 四、公民論述的位置
      • 五、民主別傳
      • 六、結論:永恆的鄉愁到能實現的理想
    • 從政治學方法論的摸索反觀徐復觀教授的「論述轉向」 徐振國
      • 一、前言
      • 二、東海學生時代的啟蒙
      • 三、開始摸索政治學方法論
      • 四、留學時期的方法論學習與資料庫認識
      • 五、論述分析研究與方法論的深層爭議
      • 六、徐復觀的「論述轉向」
      • 七、文體和文類的分辨:對論述分析的回饋
      • 八、結語
    • 政治文化的綜合創新:徐復觀的政治思想探析 劉鴻鶴
      • 一、先秦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
      • 二、秦漢以來儒家的妥協與抗爭
      • 三、對西方經典自由主義的評析
      • 四、作為自由主義重要因素的個人主義
    • 在休謨與康德之間:論徐復觀政治哲學的基本走向──以其對先秦儒家政治哲學的研究為例 謝曉東
      • 一、徐復觀對先秦儒家政治哲學的基本詮釋
      • 二、介於休謨與康德之間的孔孟荀政治哲學
      • 三、徐復觀政治哲學的基本走向:依違於休謨與康德之間
  • 徐復觀的在地實踐
    • 緬懷徐復觀先生:從傳統「智謀之士」到現代「公眾知識分子」的轉向 洪銘水
    • 《民主評論》的民主想像:儒家/民主的多重詮釋 李淑珍
      • 一、前言:流亡者的「建國方略」
      • 二、徐復觀與《民主評論》
      • 三、中國傳統與民主政治:徐復觀與錢穆的思想歧異
      • 四、學術與政治之間:徐復觀與唐君毅的君子之爭
      • 五、結論:廿一世紀初的省思
    • 徐復觀與臺中學人 楊儒賓
      • 一、前言
      • 二、從遺民到臺中學人
      • 三、莊垂勝的獨特地位
      • 四、百年儒學兩盛會
      • 五、結論
  • 跋 陳昭瑛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