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殖民地臺灣之青年團與地域變貌(1910-1945)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50334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從青年團的教化到志願兵的構築, 探究殖民地臺灣的青年群像與地域變遷。 臺灣的青年團是對被統治者之教化政策的一環,以「社會教育」之形式進行,並與公學校同為灌輸臺人日本價值觀的場域,在戰爭末期時轉型遣送特別志願兵之基礎,最後則成為選拔青年送往為實施徵兵制而設立之訓練所,或是管理進入青年學校前之年輕人等,是具有社會教化與軍事動員目的之組織。 本書藉由戰前臺北州的事例,從文獻資料、田野調查與口述訪談為基礎,闡明青年團做為殖民地政策的產生、展開以及告終,觀察臺灣人地方領導階層所扮演之角色,同時探討個人行動、團體制度及地域狀態在1910年代到1945年之間,在青年團政策實施的影響下產生何種質變。
  • 導讀
  • 中文版序
  • 中文版凡例
  • 前言
  • 序論 對於做為殖民地政策的青年團之分析角度
    • 0.1 本書研究對象與主題
    • 0.2 先行研究探討
    • 0.3 本書特徵與方法
    • 0.4 田野調查之概要
    • 0.5 關於口述資料之使用
    • 0.6 本書架構
  • 第一章 對地方領導者的教化:1910年代
    • 1.1 前言
    • 1.2 臺灣統治的架構及教育制度
    • 1.3 臺灣教化團體的成立
    • 1.4「 青年」的教育問題
    • 1.5 新莊街的教化團體
    • 1.6 小結
  • 第二章 官製青年會與抗日青年團體的抗爭:1920年代
    • 2.1 前言
    • 2.2 知識分子發起的抗日民族運動和農村演講
    • 2.3 青年團體的成立與臺灣人的分裂
    • 2.4 臺灣的「不良」問題
    • 2.5 開始支付對青年團體的補助金與文教局的成立
    • 2.6 臺北州的對策
    • 2.7 新莊街青年會之成立
    • 2.8 小結
  • 第三章 總督府的青年團統制及「篤農家」的養成:1930至1935年
    • 3.1 前言
    • 3.2 府訓令72 號的發布與青年團體之取締
    • 3.3 從青年會到青年團的重編
    • 3.4 全島教化目標的完成:臺灣社會教化協議會
    • 3.5 青年團教化內容標準化
    • 3.6 成人團體的衰退
    • 3.7 新莊街中由青年會至青年團的轉換
    • 3.8 小結
  • 第四章 臺灣人地方領導者的政治勢力後退與「海外工作」尖兵之養成:1935至1938年
    • 4.1 前言
    • 4.2 部落設置與中日全面戰爭的開始
    • 4.3 對青年階層強化「公民」、「實業」主義
    • 4.4 地方選舉與青年團中臺灣人地方領導者的後退
    • 4.5 轉向部落青年團:組織擴大及組織網的充實
    • 4.6 全島層級的聯合完成及加盟大日本聯合青年團
    • 4.7 教練、查閱的開始
    • 4.8 勤行報國青年隊之青年團幹部養成
    • 4.9「 海外工作」尖兵的養成
    • 4.10 新莊街青年團的變化
    • 4.11 小結
  • 第五章 團員中下層化與日本人統治青年團:1939至1942年
    • 5.1 前言
    • 5.2 青年學校制度之實施
    • 5.3 青年團員之「中下層化」
    • 5.4 透過教練、查閱貫徹青年管理
    • 5.5 青年團日本人指導員的增加
    • 5.6 皇民化之尖銳化與《國民學校令》
    • 5.7 大日本青少年團的發起與臺灣青少年團之誕生
    • 5.8 青年團更進一步「中下層化」與學校管理的強化
    • 5.9 青年團的活動內容
    • 5.10 總督府設置勤行報國青年隊
    • 5.11 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之實施
    • 5.12 新莊街中來自青年團之陸軍特別志願兵
    • 5.13 小結
  • 第六章 青年團移交皇民奉公會管理及青年管理機關化:1943至1945年
    • 6.1 前言
    • 6.2 青年團移交皇民奉公會管理
    • 6.3 徵兵制的實施
    • 6.4 青年鍊成設施的擴充和青年團之變化
    • 6.5 青年團的變化以及青年團員之過重負擔
    • 6.6 青年團的結束
    • 6.7 新莊街的青年團結局
    • 6.8 小結
  • 第七章 結論
    • 7.1 青年團政策之變遷
    • 7.2 臺灣人的上升志向與分裂:以新莊街為例
    • 7.3 本書限制及今後研究課題
  • 日文版後記
  • 引用文獻
  • 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