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我深愛的雷奈、費里尼及其他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445485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雷奈《穆里愛》與費里尼《愛情神話》
  到
  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托爾斯泰文學∕奧黛麗.赫本電影的一九六○年代台灣社會背景版的《戰爭與和平》
  到
  我跟蔡明亮都愛小劇場∕電影∕李香蘭的夢般喜悅

  二十年來的重量級評論重新編輯整理
  文字天馬行空、喃喃自語又旁徵博引
  從歐美到亞洲,李幼鸚鵡鵪鶉最完全、最私密的電影觀點

  若你每年都到影展朝聖,必定見過一位身形瘦削,頂著一頭瘋亂長髮,總是拿著照相機四處拍攝他眼中「美的事物」的奇人。他從前叫做李幼新,如今叫做李幼鸚鵡鵪鶉,不過前陣子他終於把留了多年的長髮剪掉,不變的是,他依舊從大師經典到好萊塢強片再到學生畢業製作持續尋尋覓覓,在電光幻影中尋找他自己。

  李幼鸚鵡鵪鶉見證了台灣小劇場的起與落,參與了台灣電影不同時期一場接著一場的美好戰役,憑藉他驚人的記憶力與獨到的切入方式,為台灣影史留下一篇又一篇的精彩紀錄。他癡迷奧黛麗.赫本、深愛雷奈與費里尼,執著於電影中的「看」與「被看」、「同」與「異」,致力在不同影像文本中挖掘各式各樣的「2」(二元對比)。

  《我深愛的雷奈費里尼與其它》是李幼鸚鵡鵪鶉自從1993年的《關於雷奈∕費里尼∕電影的二三事》、《男同性戀電影…》之後的首本影評集(這期間僅有自傳《鵪鶉在鸚鵡頭上唱歌》問世),不僅有將近二十年來他在各大報章雜誌發表過的精華蒐錄,還有多篇私房手稿首度曝光,總計「奧黛麗.赫本與『泛奧黛麗.赫本電影』」、「從雷奈與費里尼開始」、「用電影解釋電影 關於雷奈與費里尼的影響」、「關於楊德昌」、「只有蔡明亮」、「我 私人的 台灣電影」、「還有華語電影」、「現在是二十一世紀」、「以布萊德.彼特結束」九大單元,超過一百二十篇精彩文章、多達二十七萬字,如他所言,這其實是李幼鸚鵡鵪鶉版本的追憶似水年華。

  不僅寫給他自己,也寫給全天下影癡……

本書特色
  1. 李幼鸚鵡鵪鶉二十年來第一本影評集
  2. 包括多篇未曝光的私房手稿
  3. 影評之外,亦可一窺李幼鸚鵡鵪鶉的影痴生涯與生活理念
  • 推薦序 永遠學不來的影評 聞天祥
  • 自序 墨子、雷奈、費里尼、奧黛麗.赫本、楊德昌、蔡明亮、李香蘭的共通性──對於「非我族類」的包容與尊重 李幼鸚鵡鵪鶉
  • 1 奧黛麗.赫本與「泛奧黛麗.赫本電影」
    • 洞悉人性與奧黛麗.赫本的美都古今獨步的《羅馬假期》
    • 純美交際花帶著貓與男妓作家徜徉〈月河〉奔向愛與自由解放──《第凡內早餐》
    • 史丹利.杜寧代替希區考克為奧黛麗.赫本打造《謎中謎》
    • 女性電影兩大重鎮──《修女傳》與《第凡內早餐》
    • 《戰爭與和平》裡的紅與黑
    • 《窈窕淑女》裡的性別與階級
    • 《儷人行》──公路電影的先驅,雷奈╱費里尼意識流電影的應用
    • 《甜姐兒》──光影實驗、奧黛麗.赫本、沙特
    • 《直到永遠》──史蒂芬.史匹柏懷舊意,奧黛麗.赫本展新姿
    • 《偷龍轉鳳》、《青鳥》、《小夜曲》
    • 奧黛麗.赫本與羅勃.韋納、伊麗莎白.泰勒與喬治.漢彌頓
    • 《黃昏之戀》與《郎心如鐵》
    • 《謎中謎》與《青樓艷妓》
    • 從同性戀到近親情慾──《雙姝怨》、《夏日痴魂》、《恩怨情天》、《滄海孤女恨》
    • 《靈慾春宵》
    • 兩部ㄊㄨㄛ片,兩種褒貶
  • 2 從雷奈與費里尼開始
    • 雷奈的《穆里愛》與費里尼的《愛情神話》——從「電影中的『2』」兼談《去年在馬倫巴》、《邀請旅程》與相關短片傑作《凌遲考》(陳界仁)、《享樂花園》(謝文明)、《柳川之女》(林泰州)、《海巡尖兵》(林書宇)、《飛鳥航道》(陳尚柏)、《墻》、《彩虹火柴盒》、Riba、Father and Daughter,以及雷奈╱費里尼的影響
    • 從雷奈電影看費里尼的《愛情神話》、《八又二分之一》、《生活的甜蜜》
    • 《生活的甜蜜》裡的迷宮、雕像、墨鏡、看與被看
    • 複雜辯證、虛實無界──《我的美國舅舅》
    • 雷奈早期的短片《高更》、《格爾尼卡》、《雕像也遭殺害了》、《全世界的記憶》、《苯乙烯之歌》
    • 兩部大師奇片《嚴禁嘴對嘴》、《我們的音樂》
    • 形式主義大師的深情與悲憫──雷奈《喧嘩的寂寞》
  • 3 用電影解釋電影關於雷奈與費里尼的影響
    • 一個字
    • 姓與名的聯想
    • 雷奈談雷奈╱費里尼╱柏格曼╱馬丁.史柯西斯╱伍迪.艾倫
    • 繪圖師的「馬倫巴」合約──雷奈的與彼得.葛林納威的
    • 動物園的一加二減三──《一加二的故事》
    • 安東尼奧尼與費里尼早期的短片《城市裡的愛情》
    • 多面向省思影像工作者與影像辯證的傑作──安東尼奧尼虛實無界的《放大》
    • 「看」的辯證與電影中的「2」──安東尼奧尼的《過客》
    • 有時候,音、畫分離原來是一場誤會??《中國已遠──安東尼奧尼與中國》
    • 安東尼奧尼、費里尼、雷奈、安哲羅普洛斯像是晚了一、二十年的師兄弟?──《永遠的一天》
    • 電影&語文──閒話法國新浪潮50年影展
    • 電影與歷史都是一面照妖鏡──《電影中的同志》
    • 用電影解釋電影──《高潮滿座》與《不散》
    • 電影與劇場的「異」與「同」──《馬哈/薩德》、《費德爾》
    • 從時間、空間、記憶、形式、風格看雷奈、楊德昌、王家衛的異╱同
    • 「異」與「同」在生活裡、電影中
    • 《華麗年代》擺明承襲、接續、仿製費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
    • 從「記得」與「後設」說起──《有一天》、《一頁台北》、《大獄言家》
    • 從電影史、電影與電影互動打量──《莎岡日安憂鬱》、《阿瑪珂德》
    • 從《藍絲絨》看到了男孩子們的東食西宿,也看到了我對男女主角的雙重認同;兼談台灣版與美國版的《去年在馬倫巴》
    • 從高達電影回顧展看高達與雷奈的互動
    • 虛實無界.真幻一體──《一切安好》、《我所知道她的二三事》、《拒絕遺忘》
    • 高達對蜜海葉.達克與安娜.卡麗娜的差別待遇?──《週末》
    • 「聲音」與「畫面」辯證,「文學」與「音樂」的對話──《狂人比埃洛》
    • 既愛 Français 又愛 François 的《幸福》
    • 女導演為你談德米、馬蓋、雷奈、高達主觀的我與客觀的我──《沙灘上的安妮》
    • 維斯康堤搭上田納西.威廉斯的慾望街車──《戰國妖姬》
    • 維斯康堤與亞蘭.德倫精心打造的《洛可兄弟》與《浩氣蓋山河》
    • 兼冶前衛電影與紀錄片──馬蓋的《堤》與《以色列建國夢》
    • 從電影史打量《野草莓》和《哭泣與耳語》
    • 從《如歌的中板》看彼得.布魯克電影展的意義
    • 《他們微笑的樣子》──工人與學生相需相憐?相煎相殘?╱政府對人民、雇主對勞工、城市對鄉村、哥哥對弟弟的偽善與剝削╱男色與男性肉體愛
    • 《伊凡的少年時代》、樓杭.馬萊的受難《韓波》──電影的對照閱讀與電影史的發現之旅
    • 你的凋亡成就我的新生?兩頭落空無路可出的辛辣人生?──《貝蒂》
    • 裸體的李歐.卡霍與他「水」深「火」熱的電影──卡霍.狂戀愛情三部曲
    • 電影像詩──《穿牆人》、《美》、《遇上塔羅牌情人》、《愛情誓言》
    • 幕前幕後省思探索──《李昂莫罕神父》、《世界屬於我們》
    • 小說般的細節與如詩的畫面──《瘟疫之神》與《霧港水手》
    • 《同窗之愛》的政治解放與性解放西分東合
    • 從開始與結束、電影史看《迷魂記》
  • 4 關於楊德昌
    • 冶詩人與哲學家於一爐的世紀先驅──電影大師楊德昌
    • 楊德昌的大師傑作──《光陰的故事》裡的〈指望〉
    • 世紀末大都會眾生相、二十一世紀國際新視野──《麻將》
    • 語文、政治、男同性戀、女性自覺──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驚喜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1960年代初期背景的台灣版╱楊德昌版的《戰爭與和平》──兼談電影考據以及被延誤了二十年的電影新浪潮╱台灣新電影
    • 中山堂的故事──獻給楊德昌、張菱舲、霍普曼、王嘉明、莫子儀、葉子謙
  • 5 只有蔡明亮
    • 採擷蔡明亮的芬芳,栽進雷奈╱費里尼╱奧黛麗.赫本╱李香蘭的花園裡
      • 《你那邊幾點?》──關於時間、水、溝通、寂寞、變態、生死、輪迴、SEX
      • 《我新認識的朋友》──聆聽弱勢發聲慈暉普照
      • 《海角天涯》──深諳情何以堪與悲欣交集
    • 「愛,未完成」──又見天祥,又見明亮
    • 《天邊一朵雲》──包容A片也質疑A片的現代寓言
    • 「有陰莖的男孩」不等於「男孩的陰莖」──《黑眼圈》
  • 6 我私人的台灣電影
    • 從楊德昌、蔡明亮到鄭有傑的《私顏》、 連奕琦《靜悄悄的幸福》
    • 台灣跨世紀最卓越的劇情短片《私顏》
    • 錯綜複雜、多元互動的傑作──鄭有傑的《一年之初》
    • 形式非凡、內涵深邃、豐富複雜、雙重自我──鄭有傑的《陽陽》
    • 鄭有傑神來之筆的〈潛規則〉
    • 歪讀《大國民》,兼談《風櫃來的人》
    • 黃明川,他的名字是燦爛!
    • 菱池倩影七月天、輪胎破、黑暗光、想死趁現在
    • 管窺黃明川──《地景風雲》
    • 林泰州的《潮聲》── 繪畫、攝影、聲音、虛構、真實的多重辯證
    • 《推手》的遐想
    • 《野麻雀》與黃銘正
    • 金穗獎佳妙從黃銘正與莫子儀說起──《野麻雀》、《兒子》、《爆米花》
    • 金穗拾憶──林靖傑《嘜相害》、謝文明《肉蛾天》
    • 讓聲音當「主角」的奇片──《最遙遠的距離》
    • 薛岳、《九歌》、「筆記劇場」與「蘭陵劇坊」的對望
    • 宋存壽《窗外》、《母親三十歲》與王文興《生命線》各自的傳奇
    • 跟雷奈的《穆里愛》、費里尼的《愛情神話》相互輝映的《起毛球了》
    • 「衣」的百科全書、「穿」的辯證、「人」的眾生相
    • 鄭文堂與不浪.尤幹詩化了的《夢幻部落》
    • 從金炳興、黃華成到實驗短片《動物私語》、《歇後風景》
    • 馬匡霈把「匡」(框的諧音)「霈」(雨水豐沛)影像化的動畫傳記傳奇──《「我說啊⋯,」我說》
    • 記憶、失憶、遺忘、全然不知──《待以名之的事物》、《Reflect》、《黑水》
    • 兼顧傳統與現代,揮灑真情的假紀錄片──《不一樣的月光》
    • 偷看姜秀瓊與關本良紀錄片《乘著光影旅行》中,別人不知道或沒看到的
  • 7 還有華語電影
    • 墨子與李香蘭(在影展)遍地開花
    • 從《游龍戲鳳》與《玉女私情》看姚敏、綦湘棠、服部良一
    • 辯證細緻、伏筆豐富──《墨攻》
    • 《葉問2》兼談與《孔子》的異、同
    • 痴愛、信任、犧牲的浪漫淒美寓言──《畫皮》
    • 異性戀男演員在男同性戀電影中可以走多遠?──《永久居留》
    • 《重慶森林》的時間與空間的辯證
    • 《東邪西毒》的桃花與雷奈的《去年在馬倫巴》
    • 《2046》是時間是空間是創作是記憶是愛是詩
    • 《愛神》──安東尼奧尼虛實無界、王家衛「手」的辯證
  • 8 現在是二十一世紀
    • 顯性女性主義與隱性男同性戀間遊走的近親情慾──《皆月》
    • 當 SEX 成為一種工具──《A片猛男日記》╱空洞虛矯異性戀男孩仰賴才情並茂同性戀男孩達到性高潮的現代寓言
    • 心理變態是你是我是建中訓導處是台灣電影檢查人員──《鋼琴教師》
    • 歷史是眾聲喧嘩的多種版本──《A級控訴》
    • 人人該看、畢生難忘、永遠受用不盡的《心靈印記》
    • 文學藝術取材、背離、超越史實──《贖罪》
    • 眼淚的海繪出微笑的花──《我和我的小鬼們》
    • 超越偏見與歧視──《橫山家之味》、《無家可歸的中學生》
    • 預知死亡紀事──《雲雀山莊的情人》
    • 把劇情長片當實驗電影來搬演的同性男色極品?──《一半艷陽,一半藍天》
    • 素描工筆畫的《白色緞帶》
    • 縱剖、橫切、微觀、宏觀都好看的《女僕》
    • 從「怨」與「冤」到「自由」與「牽掛」──《半夜鬼上床:夢殺》
    • 男妓身體,藝術家靈魂,給一群年長女性呵護的《人間失格》
    • 藝識形態影展的奇觀──《比爾.維爾拉:靈視之眼》
    • 變與不變,多少辯證盡在不言中──《下一站,說愛你》
    • 「一生只有一次的」與「要就要最頂尖的」──《黑天鵝》
  • 9 以布萊德.彼特結束
    • 多組「雙重」互動互喻中的女性自主與男同性戀偷渡──《危險情人》
    • 節奏匆匆、調子冷冷、狠狠準準慟痛──《間諜遊戲》
    • 反男性沙文、反戰的辯證電影傑作──《特洛伊:木馬屠城》
    • 《史密斯任務》的同與異(的趣味)
    • 兼談「觀眾的惡」與「電影的惡」──《火線交錯》
    • 顛倒看人生看世界的現代寓言──《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 編後記
    • 一本「不完全李幼鸚鵡鵪鶉」的「完全李幼鸚鵡鵪鶉」影評集 鄭秉泓
  • 片名對照
  • 感謝名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