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地圖會說話:從GPS衛星定位到智慧手機地圖,不可不知的地理資訊應用(10週年增訂版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63086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內容全面增訂,資訊新穎即時,探討主題更多元完整!

你一定用過Google Maps找路,玩過手遊Pokémon GO抓寶,
上APP尋找Ubike或WeMo Scooter電動機車租借點,
甚至查過「PM2.5全台即時概況」了解戶外空氣品質,
以及住家是否位於土壤液化潛勢地區?!
你可知道,拜地理資訊系統GIS及個人電腦普及之賜,
21世紀的我們正經歷一段史無前例的地圖大革命?

作者精心繪製、視野全面新穎的GIS地圖,
讓你從一張張會說話的地圖,不出門得知天下事!
視角全面、觀念新穎的GIS地圖書,打破你對地圖的刻板印象!

◆新版新增內容達三分之一,收錄200餘幅地圖,內容更新更完整!
◆除了將具有時效性的主題(全球暖化與巴黎氣候協定、退縮的北極冰帽、臭氧耗蝕現況、近年加州大火等)加以更新之外,新增內容包括視線分析、網路地震圖、環境績效指數、消失的雨林、都市成長、考古地理學等,涵蓋的主題更加豐富多元!
◆另增兩篇台灣實地長期研究:〈台灣的黑熊保育〉,介紹屏科大野保所黃美秀教授與指導研究生林宛青的多年第一手研究資料,讓大家對瀕危的台灣黑熊有更進一步認識與了解;〈全球PM2.5與台灣的空污〉,呈現中山醫學大學廖勇柏教授研究台灣過去40年(1972-2011)的癌症地圖,以及中興大學環工所莊秉潔教授提供的電廠污染源,具體說明空氣污染與癌症死亡率的關係。
◆本書詳盡介紹GIS地理資訊系統這門科技,運用衛星、雷達、攝影、GPS全球定位系統等先進技術提供的大量資訊,再藉由地理資訊系統或電腦製圖軟體所繪製成3D影像。
◆作者結合自己所學(地理碩士)及專業(從事GIS地理資訊系統應用與軟體研發工作),用一張張地圖來說故事,深入淺出介紹近幾年來全世界地圖發展應用的實況與趨勢,讓大家知道原來當今地圖的應用竟已如此廣泛,舉凡土地利用、交通運輸、疾病擴散、災害防治、生態保育規畫、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甚至救火送貨搬家找房子等,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以地球村的宏觀視野,揭露人類在地球舞台上諸多活動面貌,隨著精采清晰的地圖與淺顯易懂的解說,穿插生動有趣的圖片,帶領讀者展開跨越國界超越時空的寰宇之旅,讓讀者了解,善用地圖與地理資訊不僅能讓我們監測並改善生活品質,也能讓我們更了解自身所處環境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現象及未來趨勢,開拓個人的國際視野。
  
  邁進21世紀之際,地圖繪製與運用正歷經史無前例的革命性轉變。過去需由探險隊先實地踏勘才能手工繪製地圖,現在經由衛星、雷達、攝影、全球定位系統等先進技術所提供的大量資訊,地圖繪製者目光不但不再侷限於肉眼所見,且能利用電腦龐大儲存能力,將各種地理資訊整合做出更精確而豐富多樣的地圖形式,並藉由地圖做出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分析應用,譬如流行病擴散、棲地保育、全球暖化、聖嬰現象、海底地形、地震機率評估等。本書便是順應地圖大革命潮流,用「地圖會說話」方式,介紹近年來全世界地圖發展應用的實況與趨勢。
在增訂新版中,收錄了一些台灣GIS應用實例,而諸如氣候變遷等具有時效性的議題,內容也一併更新修訂。希望用淺顯易懂、深入淺出的方式,藉由各式各樣引人注目的、不同主題的地圖,打破一般大眾對地圖的制式刻板印象,讓大家知道原來數位地圖應用已如此廣泛,可以「很生活化」,舉凡土地利用、交通運輸、疾病擴散、自然災害防治、醫療公共衛生、生態保育規畫,甚至搬家租房或找餐廳美食等,一張地圖與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而不只是找路時才用得到的密密麻麻紙圖。善用地圖與地理資訊,不僅能讓我們監測改善生活環境,並能借助現代衛星科技的長期觀察與宏觀角度,開拓個人的視野,讓人更了解世界各地發生的現象及趨勢,胸中自有乾坤。期待地理資訊系統的應用更趨完善,引領我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 新版序
  • 前言 再好的地圖也會撒些小謊
  • Part 1 全球視野 Global Vision
    • 1-1 地球是圓的嗎?
    • 1-2 海平面是平的嗎?
    • 1-3 世界夜景&全球人口
    • 1-4 人類的足跡
    • 1-5 鳥瞰全球土地利用
    • 1-6 日薄北海—磁偏角
    • 1-7 更綠的田園
    • 1-8 海底地形的呈現
  • Part 2 生態保育 Conservationn
    • 2-1 要保護,先了解—台灣黑熊
    • 2-2 長途跋涉的女子—用GPS拯救大象
    • 2-3 政治地圖學—極地馴鹿繁殖區
    • 2-4 候鳥遷移圖—追蹤雪雁與沙丘鶴
    • 2-5 畫出棲地,保育珍禽
    • 2-6 重建生態廊道
    • 2-7 重整大沼澤生態體系
    • 2-8 環境永續與環境績效指數
  • Part 3 生活應用 Practical Application
    • 3-1 網路時代的視線分析
    • 3-2 路易斯與克拉克探險圖
    • 3-3 救火路線的設計
    • 3-4 葡萄酒地理學—土壤與酒質
    • 3-5 扭轉土地開發政策的地圖
    • 3-6 政客的把戲—選區重劃
    • 3-7 考古地理學—畫出地層年代
  • Part 4 疾病與天災 Disease & Disaster
    • 4-1 全球PM2.5與台灣的空污
    • 4-2 傳染病地理學—會破案的地圖
    • 4-3 西尼羅病毒的擴散分布
    • 4-4 龍捲風災害的分析與預防
    • 4-5 天然災害預測—台北盆地淹水圖
    • 4-6 記錄全球閃電的落點
    • 4-7 即時自動繪製的網路地震圖
  • Part 5 氣候與環境 Climate & Environment
    • 5-1 消失中的雨林
    • 5-2 退縮中的北極冰帽
    • 5-3 退卻中的喜馬拉雅山岳冰河
    • 5-4 歐洲熱浪與加州大火
    • 5-5 全球暖化—京都議定書與巴黎氣候協定
    • 5-6 海面地形與聖嬰現象
    • 5-7 臭氧耗蝕的遠慮近憂
  • Part 6 從空中透視 Mapping from Space
    • 6-1 用雷達看地形變遷
    • 6-2 巴拿馬地峽與運河
    • 6-3 再現伊甸園—美索不達米亞濕地
    • 6-4 火口湖的誕生
    • 6-5 乾旱中的峽谷重生記
    • 6-6 三十年的都市成長—上海
    • 6-7 火星地形圖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