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高行健小說裡的流亡聲音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40711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封面文案
通過《靈山》與《一個人的聖經》,讀者能直接或間接地聽到高行健個人的流亡聲音。
他所要傳達的唯一訊息就是自我放逐,甚至逃亡以自救的重要性,
以確保聳立於內心中的靈山永遠屹立不倒。
本書特色
▍罕見「多角度、全視野」論析高行健,是了解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其人其文的最佳參考論著。
▍小說中離散、流亡、難民、移民等命題,呼應國際時事,文學與時代脈動同步。
▍本書總結作者多年研究精華,並獲得高行健本人高度肯定!
流亡、難民、移民、放逐、邊緣人,
不論是思想上的流亡,或是形體上的流亡,
「流亡話語」是我們透視現代世界文學的一個重要視角。◆▍

  有別於往昔論著僅從單一的流亡理論切入,或聚焦於高行健的反共行為,本書作者以大量文本例證,援引宗教、哲學、心理學理論,透徹地剖析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的兩部姊妹作──《靈山》與《一個人的聖經》。
  全書論述緊扣「流亡」主題,共分為六章。先自中國流亡文學產生流亡話語的背景談起,再由社會文化與政治背景探討流亡現象,論析形體漫遊、精神漫遊和其他形式逃亡,最後總結,帶領讀者一窺高行健作為一名流亡作家那種既無奈而又不得不處之泰然的矛盾心情。
  • 序羅華炎著《高行健小說裡的流亡聲音》
  • 創傷經驗:從流放到流亡
  • 第一章 流亡話語產生在中國流亡文學的背景
    • 1.1 前言
    • 1.2 定義
    • 1.3 流亡因素
    • 1.4 中國流亡文學的概念與情況
  • 第二章 從社會文化與政治背景探討流亡現象
    • 2.0 政治與文學思潮背景
    • 2.1 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第一個十年(1917-1927)與第二個十年(1927-1937)時期
    • 2.2 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第三個十年(毛澤東延安時期1937-1949)
    • 2.3 1966-1976年期間:文化大革命(毛澤東文革時期1966-1976)
    • 2.4 70年代末至80年代(鄧小平時期1976-1985)
  • 第三章 形體漫遊
    • 3.1 在戰爭中第一次逃難
    • 3.2 從極權專制統治中逃亡
    • 3.3 從死亡事實中逃亡
    • 3.4 真正的形體漫遊
  • 第四章 精神漫遊
    • 4.1 前言
    • 4.2 尋找生活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
    • 4.3 尋找精神自由表述自己
    • 4.4 尋找一種含有隱逸精神的傳統中國文化
    • 4.5 尋求宗教力量來獲得心靈安寧
    • 4.6 沉浸自然,尋求清淨
    • 4.7 尋找心馳神往的靈山
  • 第五章 其他形式的逃亡
    • 5.1 前言
    • 5.2 從婚姻桎梏中逃亡
    • 5.3 從各種意識形態或主義束縛中逃亡
    • 5.4 從市場壓力中逃亡
    • 5.5 從「自我」桎梏中逃亡
  • 第六章 總結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