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源自MIT史隆管理學院的系統動力學!
教你擺脫思考慣性,看穿事物表象,
任何棘手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警語:愈是廣泛閱讀商業書籍、熱中學習思考術的人,
愈有可能深陷以下思考慣性而不自知!
1. 反面結論:「累了」→「休息」,把現象的反面當成解決問題的答案
2. 滿足於一般性解答:「胖了」→「少吃、多動」,找到適用於任何人的解答就滿足
3. 依賴架構:使用制式架構(如SWOT分析)整理資訊,就以為自己已經認真思考過了
4. 順應類別:如「XX產業就一定業績不振」,把事物分類後就以為已經找到邏輯根據
5. 因為關鍵字而停止思考:用漂亮的關鍵字當結論(例如:提高「差異化」),卻沒想過具體該怎麼做
6. 堅持初期假設:封閉在自己建立的假設中,拒絕接受不同的論點,導致思考受限
7. 忘記了思考的目的:明明是為了要證明某論點而蒐集資料,卻陷入為了蒐集而蒐集的窠臼中,忘了思考
8. 偏重過程:思考繞著作業過程轉,以為說明作業過程(如「預計下週拜訪客戶」),問題就會自動解決
9. 喪失主體性:對自己的主張沒信心,只會依賴別人的思考和論點
在競爭激烈的商場/職場上,遇到問題時,你以為你認真思考過了,為什麼想出來的策略還是解決不了問題?
因為,思考慣性阻礙了你,讓你看不清問題的「本質」!
眼睛看得到的,只是問題的結果,而非原因!
誤把結果當原因,不管你蒐集多少資料、花多少時間思考,
想破頭也無法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
例如,某商品銷量衰退時,錯把結果當原因的人只會想到趕快下折扣促銷。
懂得「本質思考」的人,則會追根究柢找到問題的源頭:
如果是因為「商品已經不符市場所需」,應該採取的就是盡快開發新產品;如果是「市場已臻成熟」,那麼企業該重視的應該是利潤,而非營業額;如果是「商品有瑕疵」,日後需負起回收或維修之責,那現在賣不好,才不會讓未來的負擔太大。
同一個問題,有這麼多不同的解決方法,因此你需要「本質思考」──探究眼前現象是由哪些因素、在多長的時間裡、以怎樣的方式形成的,才能找到問題的真正根源和改變現象的關鍵!
發源自MIT史隆管理學院的招牌課程「系統動力學」,
結合作者豐富的商場經驗,歸納成
每一位職場人士都能看懂、學會、並且活用的「本質思考法」:
STEP1: 建構模式──用一張圖來表現構成要素與關係
STEP2: 解讀物力論──掌握模式隨著時間流逝會產生什麼變化
STEP3: 尋找改變模式的策略──找到槓桿點
STEP4: 採取行動,從實踐中得到回饋
能幫助讀者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上遇到難題時,不受表象迷惑,
回歸本質,找到真正能解決問題的對策!
教你擺脫思考慣性,看穿事物表象,
任何棘手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警語:愈是廣泛閱讀商業書籍、熱中學習思考術的人,
愈有可能深陷以下思考慣性而不自知!
1. 反面結論:「累了」→「休息」,把現象的反面當成解決問題的答案
2. 滿足於一般性解答:「胖了」→「少吃、多動」,找到適用於任何人的解答就滿足
3. 依賴架構:使用制式架構(如SWOT分析)整理資訊,就以為自己已經認真思考過了
4. 順應類別:如「XX產業就一定業績不振」,把事物分類後就以為已經找到邏輯根據
5. 因為關鍵字而停止思考:用漂亮的關鍵字當結論(例如:提高「差異化」),卻沒想過具體該怎麼做
6. 堅持初期假設:封閉在自己建立的假設中,拒絕接受不同的論點,導致思考受限
7. 忘記了思考的目的:明明是為了要證明某論點而蒐集資料,卻陷入為了蒐集而蒐集的窠臼中,忘了思考
8. 偏重過程:思考繞著作業過程轉,以為說明作業過程(如「預計下週拜訪客戶」),問題就會自動解決
9. 喪失主體性:對自己的主張沒信心,只會依賴別人的思考和論點
在競爭激烈的商場/職場上,遇到問題時,你以為你認真思考過了,為什麼想出來的策略還是解決不了問題?
因為,思考慣性阻礙了你,讓你看不清問題的「本質」!
眼睛看得到的,只是問題的結果,而非原因!
誤把結果當原因,不管你蒐集多少資料、花多少時間思考,
想破頭也無法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
例如,某商品銷量衰退時,錯把結果當原因的人只會想到趕快下折扣促銷。
懂得「本質思考」的人,則會追根究柢找到問題的源頭:
如果是因為「商品已經不符市場所需」,應該採取的就是盡快開發新產品;如果是「市場已臻成熟」,那麼企業該重視的應該是利潤,而非營業額;如果是「商品有瑕疵」,日後需負起回收或維修之責,那現在賣不好,才不會讓未來的負擔太大。
同一個問題,有這麼多不同的解決方法,因此你需要「本質思考」──探究眼前現象是由哪些因素、在多長的時間裡、以怎樣的方式形成的,才能找到問題的真正根源和改變現象的關鍵!
發源自MIT史隆管理學院的招牌課程「系統動力學」,
結合作者豐富的商場經驗,歸納成
每一位職場人士都能看懂、學會、並且活用的「本質思考法」:
STEP1: 建構模式──用一張圖來表現構成要素與關係
STEP2: 解讀物力論──掌握模式隨著時間流逝會產生什麼變化
STEP3: 尋找改變模式的策略──找到槓桿點
STEP4: 採取行動,從實踐中得到回饋
能幫助讀者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上遇到難題時,不受表象迷惑,
回歸本質,找到真正能解決問題的對策!
- 推薦序 學會本質思考,迎頭趕上這世界! 李楓真
- 推薦序 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最好的投資! 鄭涵睿
- 推薦序 讓台灣有能力思考、解決沒有答案的問題 戴偉衡
- 自序 若不從本質思考,就無法得到能真正解決問題的答案
-
CHAPTER 1 意外的,人並不會深入思考—阻礙你看清本質的九個思考慣性
-
1-1 為什麼思考之後,還是會出現解決不了問題的爛答案?
-
1-2 初階的思考慣性
-
1-3 進退兩難的思考慣性
-
1-4 停在思考入口外面的思考慣性
-
1-5 找出自己的思考慣性,養成從本質思考的習慣
-
-
CHAPTER 2 何謂本質思考?—從模式和物力論來思考現象
-
2-1 為什麼會想出無法解決問題的答案?
-
2-2 從「模式」和「物力論」掌握事物的本質
-
2-3 MIT史隆管理學院與系統動力學
-
2-4 再複雜的事物,只要能掌握模式和物力論,便可瞭解其本質
-
2-5 何謂模式?
-
2-6 何謂物力論?
-
2-7 理解物力論並改變模式,就可以真正解決問題
-
2-8 關注本質,就能提升邏輯思考和假設思考的能力
-
2-9 本質思考的四個步驟
-
-
CHAPTER 3 本質思考的步驟① 建構模式—用一張圖來表現構成要素與關係
-
3-1 了解模式後,就能夠看出本質
-
3-2 正循環與負循環
-
3-3 探究模式時的線索① 加入五個構成要素
-
3-4 探究模式時的線索② 思考層面
-
3-5 探究模式時的線索③ 注重因果,忽略相關
-
3-6 檢查模式
-
-
CHAPTER 4 本質思考的步驟② 解讀物力論—掌握模式隨著時間流逝會產生什麼變化
-
4-1 從模式中醞釀出的物力論
-
4-2 物力論的形態
-
4-3 探究物力論的關鍵① 庫存量和流通量,必須分開看
-
4-4 探究物力論的關鍵② 以非線形掌握事物
-
4-5 探究物力論的關鍵③ 必須考慮到作用與反作用
-
4-6 探究物力論的關鍵④ 從不同要素的觀點,思考幾個未來的策略
-
4-7 解讀物力論的方法① 思考變局點
-
4-8 解讀物力論的方法② 必須考慮到「相變」
-
4-9 解讀物力論的方法③ 找出根源性驅動力
-
4-10 物力論的驗證① 將思考延伸至物力論的終點
-
4-11 物力論的驗證② 是否可以把它變成故事
-
-
CHAPTER 5 本質思考的步驟③ 尋找改變模式的策略—找到槓桿點
-
5-1 想徹底解決問題,就要改變模式
-
5-2 找尋改變模式的槓桿點
-
5-3 尋找策略的祕訣① 徹底看清前提條件
-
5-4 尋找策略的祕訣② 原因和結果不見得很接近
-
5-5 尋找策略的祕訣③ 將思考範圍擴展到有影響的範圍
-
5-6 尋找策略的祕訣④ 改變看問題的角度和立場
-
5-7 尋找策略的祕訣⑤ 試著思考「如何思考」
-
-
CHAPTER 6 本質思考的步驟④ 採取行動,從實踐中得到回饋—實踐的重要性和兩個個案研究
-
6-1 從實踐中得到的回饋,可以提高本質思考的精確度
-
6-2 如果模式可以改變,就能解決問題
-
6-3 個案研究① A先生的新產品推廣
-
6-4 個案研究② B公司的業務改革
-
-
CHAPTER 7 學會本質思考的自我訓練法—每天不斷累積,就可以提高思考的速度和精確度
-
7-1 鍛鍊本質思考的訓練
-
7-2 從報紙和雜誌報導的標題進行聯想
-
7-3 增加「思考的原型」
-
7-4 將思考「視覺化」
-
7-5 讓別人聽聽自己的論點
-
7-6 磨練歷史觀
-
7-7 研究沒有答案的問題
-
- 後記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