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選譯今釋

作者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79413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科技不斷進步,解除大自然給我們的限制;經濟不斷成長,解除物質給我們的限制;管制不斷放寬,解除制度給我們的限制。我們不思節制,為所欲為,一步一步將世界推向懸崖邊緣。
歷史的發展雖然屢次背離孔子的思想,然而終須回到孔子指引我們的道路,世界才有永續發展的可能。――孫震
《論語》是儒家思想的經典,是至聖先師孔子與其弟子的答問錄,記載了關於「仁」與「倫理」的各種智慧。宋朝開國宰相趙普各以半部《論語》,助宋太祖及宋太宗平定、治理天下,故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
古代中國社會處於停滯經濟時代,政府依靠禮制安定社會秩序,倫理在此時發揮重要作用;現代社會的成長經濟型態帶來便利生活,卻也因個人欲望過度擴張,造成傷害他人利益的事件層出不窮。利己與利他的界線失去平衡,大同社會的理想愈來愈難實現,令現代社會發展陷入不安。
《半部論語治天下》是中國文化精髓的集結,是儒家思想在現代的重新詮釋。前台大校長孫震以經濟學者的角度,利用古人的智慧解決當前社會各種難題,找出未來世界的運行法則――在物欲與自我利益高漲的當代世界,仁慈和倫理並非陳舊的觀念,只要回歸孔子指引的方向,地球就能永續發展。
  • 序  讀《 論語》,此其時矣! 張作錦
  • 序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黃啟方
  • 自序 大家讀《論語》
  • 學習是幸福的源泉—學而1.1
  • 品德比才華更重要—學而1.6
  • 儒家人格的特質:溫、良、恭、儉、讓—學而1.10
  • 貧而樂,富而好禮—學而1.15
  • 禮樂教化勝過政令與刑罰—為政2.3
  • 學習與思考使人生的智慧增長—為政2.15
  • 禮在倫理之後—八佾3.8
  • 仁義必須在利益前面—里仁4.5
  • 利誠亂之始也—里仁4.12
  • 真才實學才是人生最可靠的資本—里仁4.14
  • 君子與小人之別—里仁4.16
  • 王者的氣概與智慧—公冶長5.5,雍也6.1
  • 不要聽他怎麼說,要看他怎麼做—公冶長5.10
  • 子貢未聞孔子談性與天命—公冶長5.13
  • 四項君子的品德成就子產政治家的地位—公冶長5.16
  • 說話真誠、做人正直才能受人尊敬—公冶長5.25
  • 子路重情義,顏淵重品德,孔子心懷天下—公冶長5.26
  • 子路果決、子貢通達、冉求多才,皆可以為政—雍也6.7
  • 心中懷著遠大的理想才會不在意眼前的窮困—雍也6.11
  • 博施濟眾是仁的極致—雍也6.30
  • 豐盛人生的四個條件—述而7.6
  • 財富雖好,但我心中另有嚮往—述而7.12
  • 孔子聞〈韶〉:音樂的社會功能—述而7.13
  • 求仁得仁,道德本身就是人生的目標—述而7.14
  •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7.16
  • 忠、孝、友愛,不求人知,可謂至德矣—泰伯8.1
  • 雖有珍貴的品德,仍需以禮節制—泰伯8.2
  • 孔子少談的主題:利、命、仁—子罕9.1
  • 既竭吾才,欲罷不能:學習的路上—子罕9.10
  • 歲月如逝水,不舍晝夜—子罕9.16
  • 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子罕9.22
  • 人生難料,天命難測:顏回與子貢—先進11.18
  • 萬紫千紅總是春:聽孔門弟子各抒心願—先進11.26
  • 仁就是克制自己,依禮而行—顏淵12.1
  • 君子不憂不懼—顏淵12.4
  • 每個人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天下就大治了—顏淵12.11
  • 孔子的正名主義—子路13.3
  • 發展經濟是施政的優先目標—子路13.9
  • 父為子隱,子為父隱,正直與孝行的兩全之道—子路13.18
  • 潔身自愛,不接受無道之君的俸祿—憲問14.1
  • 造福百姓就是仁—憲問14.16,憲問14.17
  • 正名的故事:陳恆弒其君—憲問14.21
  • 求學是為自己,不是為別人—憲問14.24
  • 君子的三種境界—憲問14.42
  • 君子的美德—衛靈公15.18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15.24
  • 人生應有遠大的目標,不是為謀衣食—衛靈公15.32
  • 人、臣之道與治國安邦的方略—季氏16.1
  • 紀綱敗壞,而國危矣—季氏16.2
  • 交友之道—季氏16.4,顏淵12.23
  • 君子有三畏—季氏16.8
  • 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陽貨17.4
  • 君子亦有惡乎—陽貨17.24
  • 孔子在齊國的際遇—微子18.3
  • 仲尼,日月也,無得而踰焉—子張19.23
  • 附錄一 孔子年表(周遊列國時期及以後)
  • 附錄二 孔子周遊列國示意圖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