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以第三翅膀-穿梭觀念、藝術、歷史
---------------------------------------------------------------------------
是杜象的尿盂現成物、或是封塔那割破畫布的那一刀,
還是卡拉瓦喬的人頭自畫像?
或什麼事物,可以稱為藝術?
什麼樣的人,可以算是藝術家?
什麼據點,才算藝術的發生場域?
什麼時候,那就是藝術?
當策略成為一種藝術,關係藝術的美學立足點又在哪裡?
---------------------------------------------------------------------
藝術,不再只是一幅畫或一件雕塑,而是一種觀念的釋放,
是對哲學、政治、人性、物質文明等發展,給予回應的種種形式和態度。
乘著飛翔工學中看不見的懸空力量,穿梭於觀念、藝術、歷史之中,
以尋找觀念藝術與藝術觀念間有跡可尋的思想美學蹤跡。
---------------------------------------------------------------------
本書是一本藝術觀念與觀念藝術的史敘與思考筆記,目的在為當代藝術的論述背景作出觀念、理論、實踐的文脈追蹤。試圖從過去的藝術史和當代藝術作品中,重新觀看藝術觀念和觀念藝術的新對話,以便打開觀念藝術的黑盒子,窺看歷史時空下的藝術觀念之形成。
藝術已是一種觀念的釋放,觀念藝術的藝術觀念,不是一塊看不懂的白布,也不是一塊不能看懂的黑布。它有過去、現在和有跡可尋的未來;它是思想、是生活、是行動,也是意識型態。
這是寫給對觀念藝術迷惑者和研究者的書。遊於觀念藝術與藝術觀念之間,作者以其長期沉浸於藝術的思考,為藝術讀者和研究者描述、辨識、理解觀念藝術思想的形成世界,以及它在不同時空上的社會功能與時代意義。
---------------------------------------------------------------------------
是杜象的尿盂現成物、或是封塔那割破畫布的那一刀,
還是卡拉瓦喬的人頭自畫像?
或什麼事物,可以稱為藝術?
什麼樣的人,可以算是藝術家?
什麼據點,才算藝術的發生場域?
什麼時候,那就是藝術?
當策略成為一種藝術,關係藝術的美學立足點又在哪裡?
---------------------------------------------------------------------
藝術,不再只是一幅畫或一件雕塑,而是一種觀念的釋放,
是對哲學、政治、人性、物質文明等發展,給予回應的種種形式和態度。
乘著飛翔工學中看不見的懸空力量,穿梭於觀念、藝術、歷史之中,
以尋找觀念藝術與藝術觀念間有跡可尋的思想美學蹤跡。
---------------------------------------------------------------------
本書是一本藝術觀念與觀念藝術的史敘與思考筆記,目的在為當代藝術的論述背景作出觀念、理論、實踐的文脈追蹤。試圖從過去的藝術史和當代藝術作品中,重新觀看藝術觀念和觀念藝術的新對話,以便打開觀念藝術的黑盒子,窺看歷史時空下的藝術觀念之形成。
藝術已是一種觀念的釋放,觀念藝術的藝術觀念,不是一塊看不懂的白布,也不是一塊不能看懂的黑布。它有過去、現在和有跡可尋的未來;它是思想、是生活、是行動,也是意識型態。
這是寫給對觀念藝術迷惑者和研究者的書。遊於觀念藝術與藝術觀念之間,作者以其長期沉浸於藝術的思考,為藝術讀者和研究者描述、辨識、理解觀念藝術思想的形成世界,以及它在不同時空上的社會功能與時代意義。
- 楔子/如同攀岩,當代藝術的哲思索引,以及人間懸念
-
卷一 思想與觀念的演義
-
I‧在前現代的星空下
-
打開/觀念藝術的黑盒子
-
管窺/觀念的星空很犬儒
-
異端/藝術十字軍的歷史幻影
-
-
II‧在現代性的啟蒙下
-
啟蒙/國家現實下的美學先驅
-
迷藥/潘朵拉的摩登寶盒
-
流星/品味殖民中的藝術生產
-
-
III‧在後現代的混沌下
-
棋盤/後歷史狀態下的藝術定義
-
藝外/意識型態美學的觀念衍生
-
彼岸/「新-前衛」藝術語境的傳奇
-
-
-
卷二 文本與作品的對話
-
I‧語言-存在-物件
-
解放/索緒爾與意象叛離的符號世界
-
存在/海德格的存有論與存在行動藝術
-
物語/杜象的非現成觀念與物的現成性
-
-
II‧日常-生活-文物
-
靈光/班雅明與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
-
世俗/列斐伏爾的日常論與文化消費現象
-
見證/布達埃爾的歷史文物觀念
-
-
III‧聲言-觀眾-人間
-
身分/藝術作為文化主體的宣示
-
觀眾/關係美學中的第三者
-
網絡/藝術中的天際、物際與人際關係
-
-
- 人名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