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老子》怎麼讀 怎麼讀《老子》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90028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傳統思想的核心,不外乎儒、道兩家。
年輕人對於傳統經典的閱讀,最大的困難,或許並不在文字的障礙上;反倒是經典的根本要旨,纔是他們最大的迷惑。畢竟東西方教育最大的不同,正在於智慧與知識的分別。西方的教育,重在幫助人成就知識;東方的教育,則重在幫助人成就智慧。而中國傳統經典的精采處,正在「智慧」二字。能充分掌握「道德智慧」內在本具的特性,才足以無礙地深入這些原典。否則,繼續用學習「經驗知識」的態度來對治儒、道思想,那是絕對無法相應的。
因此,本書的出版,乃期望年輕人在研讀《老子》之初,即能先建立好相關的基本觀念;觀念清楚了,再詳參各家的註解,相信必定能時有所悟。
  • 自序
  • 耕耘篇(閱讀《老子》之初,應先建立的基本觀念)
    • 一、《老子》很難懂嗎?
    • 二、該從哪裡下手?
    • 三、道理離不開現象
    • 四、我勸你,少費心!
    • 五、我無為而民自化
    • 六、道家怎麼下工夫?
    • 七、道是什麼?什麼是道?
    • 八、老子怎麼看待「存在」的問題?
    • 九、再談道的體用
    • 十、道家辯證的智慧
    • 十一、儒、道的異同
    • 十二、老、莊的異同
  • 播種篇(將《老子》各章的要旨,深植於讀者心田)
  • 拾穗篇(揀摘《老子》的名章佳句,以供讀者玩味與應用)
  • 炊熟篇(將《老子》「道法自然,清靜無為」的精神,涵養落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或文學表現上)
    • 道家思想在文學表現上的影響―以陶潛、王維、孟浩然、蘇軾、辛棄疾五人為例
    • 從先秦諸子論「水」的多元象徵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