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啟蒙、理性與現代性:近代中國啟蒙運動,1895-1925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50289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啟蒙」與其說是一種哲學現象,毋寧說更像是一種歷史現象──思想運動。

  本書是一位戰後嬰兒潮知識分子對時代的反省。主要藉由近代中國「轉型時代」(1895-1925)這個知識場域,圍繞著啟蒙、理性與現代性這三項議題,對我們這個時代所出現的特殊面貌,作出宏觀與微觀的反思。

  全書內容由兩個部分所組成,第一部分主要討論啟蒙運動的一般問題,特別集中在啟蒙、理性與現代性等三大議題。第二部分為經驗研究,重心為探索新文化運動早期啟蒙思想的發展及其涵義,討論了「轉型時代」(1895-1925)具代表性的三份雜誌:《東方雜誌》、《甲寅雜誌》和《新青年》雜誌。這一部分不是外部地分析雜誌與啟蒙運動的一般關聯,而是從「歐戰」的角度出發,探索一次大戰如何形塑了五四啟蒙的思想脈絡,以及《東方雜誌》與《新青年》雜誌如何看待歐戰。作者探索的問題是,在什麼意義上「歐戰」帶給了中國啟蒙衝擊?以及這種衝擊的性質是什麼?
  • 序/王汎森
  • 自序
  • 導論
    • 前言
    • 一、近代中國啟蒙運動的兩個概念
    • 二、近代中國啟蒙運動的幾個重要特質
      • (一)對「新」的烏托邦式嚮往
      • (二)作為現代性的「新」
      • (三)群與獨之間的緊張性
      • (四)轉型時代意識
      • (五)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啟蒙運動
    • 三、本書的書寫結構
      • (一)相關文獻的簡略回顧
      • (二)本書書寫結構
  • 〔第一部分〕
    • 第一章 「新」之心態與論述
      • 前言
      • 一、轉型時代意識:梁啟超對「造新去舊」的啟示
      • 二、新文化運動的破壞式創新
      • 三、一戰後的新秩序:社會主義大潮
      • 小結
    • 第二章 權威與自由
      • 前言
      • 一、個人意志與集體意志
      • 二、自由與倫理
      • 三、權威與自由
      • 小結
    • 第三章 轉型時代:理念的形成、意義與時間定限
      • 前言
      • 一、為「轉型期」劃出起點:中華帝國最後二十年
      • 二、「轉型時代」的定義:「轉型時代晚清說」
      • 三、擴大「轉型時代」的時間範圍:「轉型時代晚清民初說」
      • 四、「轉型時代二十五年說」的完成
      • 五、正式提出「轉型時代三十年說」
      • 小結
  • 〔第二部分〕
    • 第四章 戰爭與啟蒙:「歐戰」對中國的啟示
      • 前言
      • 一、作為啟蒙的「歐戰」
      • 二、「歐戰」在中國:青島
      • 三、「歐戰」啟示錄
      • 小結
    • 第五章 《新青年》論歐戰:陳獨秀激進世界觀形成的考察
      • 前言
      • 一、德意志文明與法蘭西文明的選擇
      • 二、陳獨秀「崇法抑德」看法的動搖
      • 三、公理與強權的辯證
      • 小結
    • 第六章 革命與國家的想像:《甲寅雜誌》、《新青年》與五四啟蒙運動(1914-1919)
      • 前言
      • 一、從二次革命到歐戰爆發
      • 二、《甲寅雜誌》:國體與政體的糾葛
      • 三、《新青年》:惡國家不如無國家
      • 小結
  • 結語
  • 徵引書目
  • 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