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证券欺诈与投资者权益保护研究

出版日期
2011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51081281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书以中国大陆证券市场上大量存在的证券欺诈现象为标靶,探讨其表现形式、成因、国内外有关立法情况及预防和救济措施。该书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占有的资料梳理提炼、分析批驳,对证券欺诈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并提出建立和完善中国大陆基于证券欺诈行为的救济和控制体系。
  • 前言
  • 第一章 证券、证券市场与证券投资者
    • 第一节 证券与证券市场
      • 一、证券交易特点及市场功能的实现
      • 二、证券市场的特殊性
    • 第二节 中国大陆的证券市场现状
      • 一、中国大陆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 二、中国大陆证券市场的“庄家”操纵
      • 三、中国大陆证券市场的过度投机和泡沫经济
      • 四、中国大陆证券市场的高风险
    • 第三节 证券投资者及其保护
      • 一、证券投资者(securities investor)
      • 二、证券投资者的权益
      • 三、证券投资者的权益保护
    • 第四节 中国大陆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现状及原因分析
      • 一、中国大陆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的现状很不完善
      • 二、造成中国大陆目前投资者缺乏保护的原因
  • 第二章 证券欺诈法律问题概述
    • 第一节 证券欺诈的基本法律问题
      • 一、证券欺诈的涵义
      • 二、证券欺诈的特征
      • 三、证券欺诈的类型
    • 第二节 证券欺诈的成因
      • 一、虚拟经济系统是证券欺诈行为发生的客观基础
      • 二、资源优势滥用,缺乏制衡机制是发生证券欺诈的现实原因
      • 三、证券欺诈产生的社会心理原因
      • 四、中国大陆证券欺诈的产生有着体制方面的特殊原因
  • 第三章 虚假陈述
    • 第一节 虚假陈述概述
      • 一、虚假陈述的概念
      • 二、虚假陈述的分类
      • 三、区分虚假陈述与几个相关概念的关系
    • 第二节 虚假陈述的两个判断标准
      • 一、虚假陈述的内容具有重大性
      • 二、虚假陈述的内容缺乏公正性
    • 第三节 虚假陈述的主体
      • 一、虚假陈述主体概要
      • 二、虚假陈述主体范围及责任的评析
    • 第四节 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
      • 一、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请求权主体——原告
      • 二、承担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主体——被告
      • 三、不同主体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及其归责原则
      • 四、虚假陈述民事损害赔偿额的确定与计算
  • 第四章 内幕交易
    • 第一节 内幕交易的概念及特征
      • 一、内幕交易概述
      • 二、内幕交易的特征
    • 第二节 内幕信息
      • 一、内幕信息的衡量标准
      • 二、内幕信息的界定方式
    • 第三节 内幕交易的主体
      • 一、美国法对知情人的界定
      • 二、英国法对知情人的界定
      • 三、欧共体对知情人的界定
      • 四、日本法对知情人的界定
      • 五、中国台湾地区对知情人的界定
      • 六、中国大陆对知情人的界定
      • 七、对中国大陆法律规定的评析
      • 八、实践中界定知情人时应注意的问题
    • 第四节 内幕交易的行为类型
      • 一、内幕交易
      • 二、泄露内幕信息
      • 三、建议他人买卖有关证券
      • 四、其他内幕交易行为,如内部人短线交易行为
    • 第五节 短线利益归入
      • 一、短线利益归入在反内幕交易上的意义
      • 二、短线利益归入行使的对象
      • 三、法定期间
      • 四、短线交易行为的构成
      • 五、短线利益归入权的行使
    • 第六节 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
      • 一、内幕交易民事责任主体的认定
      • 二、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 三、内幕交易民事损害赔偿额的确定与计算
  • 第五章 操纵市场
    • 第一节 操纵市场的含义
      • 一、操纵市场的概念
      • 二、操纵市场的特征
      • 三、操纵市场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二节 操纵市场的构成要件
      • 一、操纵市场的行为主体
      • 二、操纵市场的客观要件
      • 三、操纵市场的主观要件
    • 第三节 操纵市场的行为方式
      • 一、洗售(wash sale)
      • 二、相对委托(matched orders)
      • 三、连续交易操纵(manipulation by actual purchases)
      • 四、散布谣言、编造并传播虚假信息
      • 五、联合操纵(pool operation)
      • 六、以其他方法操纵证券交易价格
    • 第四节 操纵市场的民事责任
      • 一、操纵市场行为民事责任的主体
      • 二、举证责任
      • 三、操纵市场民事责任的损害赔偿
  • 第六章 欺诈客户
    • 第一节 欺诈客户的涵义
      • 一、欺诈客户的涵义
      • 二、欺诈客户的主要法律特征
      • 三、中美欺诈客户表现形式的差异
      • 四、欺诈客户的具体类型
    • 第二节 欺诈客户的民事责任
      • 一、欺诈客户民事责任的性质
      • 二、中国大陆证券公司欺诈客户民事责任的立法现状与不足
      • 三、证券公司欺诈客户民事责任的立法和司法完善
  • 第七章 完善中国大陆基于证券欺诈行为的救济和控制体系
    • 第一节 中国大陆现有证券监管体制的不足
      • 一、保护投资者权利“庸俗化”
      • 二、信息披露监管体制形同虚设
      • 三、对不正当市场行为的监管存在严重的体制上的“痼疾”
    • 第二节 构建基于证券欺诈行为的司法救济和控制体系
      • 一、民事赔偿制度的优缺点
      • 二、完善基于证券欺诈行为的投资者赔偿制度的必要性
      • 三、改进中国大陆基于证券欺诈行为的民事赔偿制度
    • 第三节 基于证券欺诈的投资者非诉赔偿制度的分析和建议
      • 一、投资者非诉赔偿制度概述
      • 二、国外投资者非诉赔偿制度总结
      • 三、中国大陆建立基于证券欺诈行为投资者非诉赔偿制度的意义
      • 四、建立中国大陆基于证券欺诈行为的投资者非诉赔偿制度的具体内容
    • 第四节 其他相关和配套政策、措施的完善
      • 一、建立对证券交易的监控和监察综合系统
      • 二、完善举报奖励制度
      • 三、建立多种纠纷解决制度
      • 四、建立投资者权益保护协会
      • 五、提升投资理念,引导投资者走向理性和健康
      • 六、建立证券欺诈行为的预防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