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有意思的是,距司马迁祠5公里的嵬东乡徐村人认为,他们那里就是司马迁的故里。该村建有“汉太史遗祠”用以祭祀司马迁。但令人奇怪的是徐村主要由同、冯二姓人家组成,他们千百年来自称是司马迁的后裔,这是怎么回事呢?据说“冯”姓是司马迁长子司马临的后代,“同”姓是司马迁次子司马观的后代。两姓亲如一家,但从不通婚。有人问起他们的姓氏,得到的回答是:司马迁入狱,为免株连儿女,不得不改姓。为什么要改“冯”和“同”两姓呢?答曰:司马迁遭厄运时,有好心人向家乡通风报信。“同”、“冯”二字取“通”和“风”的谐音,同时又隐含了原姓“司”、“马”两字。当然这带有传说的成分,司马迁有一个女儿是确信无疑的,至于儿子的有无还找不到确切文献的记载,既然该村人视司马迁为祖宗,且世代相传,并且以时祭祀,其祖上与司马迁有过密切的关系应该没有问题。在该村祠堂的献祠正中有“文史祖宗”的匾额,这是民国初年司马迁的后裔送的。“文史祖宗”的称号极高,虽然是其后人所送,但其评价还算恰如其分。同司马迁的后人以司马迁为荣一样,我们对司马迁同样充满着景仰之情。
- 序言
- 导言 司马迁和《史记》
-
第一章 《史记》的魅力、价值及其研究概况
-
第一节 《史记》的魅力和价值
-
第二节 《史记》研究概况
-
第三节 当代《史记》研究的特点
-
-
第二章 《史记》产生的环境和条件
-
第一节 汉武盛世
-
第二节 史官世家
-
第三节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
-
第四节 师承大师
-
第五节 遭李陵之祸
-
-
第三章 司马迁著作简介及《史记》的创作宗旨
-
第一节 《史记》及其他著作简介
-
第二节 《史记》的创作宗旨
-
-
第四章 《史记》的体制
-
第一节 五体结构
-
第二节 《史记》标题与主题
-
第三节 互见法的运用
-
第四节 太史公曰
-
-
第五章 《史记》的思想
-
第一节 “不虚美”、“不隐恶”,“实录”精神述史
-
第二节 学术思想清醒独立,游侠刺客货殖入传
-
第三节 经世致用,政治开明
-
第四节 主张富国利民,农工商虞并重
-
-
第六章 《史记》的写人艺术
-
第一节 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
-
第二节 人以事显,事因人行
-
第三节 对比烘托,情性尽显
-
第四节 心理刻画,展现心灵
-
第五节 语言大师,技艺超群
-
-
第七章 《史记》的叙事艺术
-
第一节 《史记》的实录精神
-
第二节 《史记》的传奇色彩
-
第三节 《史记》的叙事策略
-
-
第八章 《史记》的抒情性与悲剧性
-
第一节 《史记》强烈的抒情性
-
第二节 《史记》浓郁的悲剧性
-
-
第九章 “史汉”比较与《史记》的地位与影响
-
第一节 “史汉”的比较
-
第二节 《史记》史法传千古
-
第三节 司马文章泽万世
-
- 参考文献
- 后记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