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人為污染及全球氣候變遷持續帶來水質與水量的衝擊,復以對飲用水的品質要求日益提高,改善及提供乾淨的公共生活用水,並確保淨水場操作的優化管理與淨水處理程序升級,已成為全民的共識。
本書為符合二十一世紀的給水工程設計與操作實務之工具書,內容涵蓋給水工程範圍內自取水至送水端管線、淨水場各處理單元的基本原理及設計規範,並連結作者多年工程實務經驗,介紹已應用於台灣實場的特殊淨水單元設備,期提升讀者對淨水實務工程的認識及設計能力。
全書兼顧給水工程的理論與實務,並提供例題與詳細推導協助讀者理解,做為大專用書、工程設計人員的工具書,亦可供國家專業技術考試參考。
本書為符合二十一世紀的給水工程設計與操作實務之工具書,內容涵蓋給水工程範圍內自取水至送水端管線、淨水場各處理單元的基本原理及設計規範,並連結作者多年工程實務經驗,介紹已應用於台灣實場的特殊淨水單元設備,期提升讀者對淨水實務工程的認識及設計能力。
全書兼顧給水工程的理論與實務,並提供例題與詳細推導協助讀者理解,做為大專用書、工程設計人員的工具書,亦可供國家專業技術考試參考。
- 推薦序 吳先琪
- 推薦序 黃汝賢
- 自 序
-
Chapter 1 緒 論
-
1.1 淨水工程範圍
-
1.2 台灣淨水處理發展沿革
-
1.3 傳統淨水處理成效
-
1.4 台灣淨水處理面對的挑戰
-
1.5 淨水處理技術與發展趨勢
-
1.6 未來飲用水水質目標
-
-
Chapter 2 水組成及水質標準
-
2.1 水污染物
-
2.2 水中污染物來源及污染事件回顧
-
2.3 水質標準及其建立原則
-
2.4 中華民國飲用水水質標準
-
2.5 各國飲用水水質標準
-
2.5.1 世界衛生組織(WHO)
-
2.5.2 歐盟(EU)
-
2.5.3 美國
-
2.5.4 中華人民共和國
-
-
2.6 健康風險評估技術及應用
-
2.7 水質鑑定分析技術
-
2.8 關切水質項目及處理目標
-
2.8.1 致病微生物
-
2.8.2 濁度
-
2.8.3 消毒副產物
-
2.8.4 影響健康物質
-
2.8.5 持久性難分解有機物
-
2.8.6 藻毒素
-
2.8.7 硬度
-
2.8.8 影響適飲性及感觀物質
-
2.8.9 金屬鋁(aluminum)
-
2.8.10 輻射性物質
-
2.8.11 更嚴格的淨水處理目標
-
-
-
Chapter 3 取水導水設計
-
3.1 水源水質特性
-
3.1.1 河川水
-
3.1.2 湖沼及水庫
-
3.1.3 地下水
-
3.1.4 泉水
-
3.1.5 伏流水
-
-
3.2 取水原則
-
3.3 需水量估計
-
3.4 取水工程
-
3.4.1 河川水
-
3.4.2 湖泊及水庫
-
3.4.3 地下水井取水
-
3.4.4 集水暗渠
-
-
3.5 導水工程
-
3.5.1 導水渠(管)水力學
-
3.5.2 導水渠(管)設計及埋設考量因素
-
-
-
Chapter 4 淨水單元──快混及膠凝
-
4.1 原水水質特性及評估因素
-
4.2 混凝膠凝原理
-
4.2.1 膠體粒子
-
4.2.2 膠體去穩定機制
-
4.2.3 影響混凝效果因素
-
-
4.3 混凝劑和助凝劑
-
4.3.1 混凝劑種類
-
4.3.2 助凝劑種類
-
4.3.3 瓶杯實驗
-
-
4.4 快混及膠凝系統
-
4.4.1 快混(膠凝)攪拌強度
-
4.4.2 快混型式及設計準則
-
4.4.3 膠凝池型式及設計準則
-
-
4.5 化學加藥系統
-
4.6 快混及膠凝系統功能評估
-
-
Chapter 5 淨水單元──沉澱
-
5.1 概論
-
5.2 沉澱理論
-
5.2.1 單顆粒重力沉降理論
-
-
5.3 理想沉澱池
-
5.4 沉澱池設計應考慮要素
-
5.5 沉澱池種類和型式
-
5.5.1 沉砂池
-
5.5.2 加藥矩形沉澱池
-
5.5.3 圓形沉澱池
-
5.5.4 傾斜管(板)沉澱池
-
5.5.5 污泥接觸式沉澱池
-
5.5.6 污泥氈式沉澱池
-
-
5.6 高濁度原水的沉澱池處理能力檢討
-
-
Chapter 6 淨水單元──過濾
-
6.1 概論
-
6.2 過濾池的設計概念
-
6.3 慢濾
-
6.3.1 水處理條件
-
6.3.2 慢濾除污機制
-
6.3.3 慢濾池設計
-
-
6.4 快濾
-
6.4.1 快濾操作
-
6.4.2 快濾的除污機制
-
6.4.3 快濾池組成和設計
-
-
6.5 快濾池設計及操控型式
-
6.5.1 快濾池數目及配置
-
6.5.2 快濾池操控型式
-
6.5.3 快濾池操作控制系統
-
-
-
Chapter 7 淨水單元──消毒與軟化處理
-
7.1 消毒目的及原理
-
7.2 消毒方法
-
7.3 消毒機制及影響消毒效果因素
-
7.3.1 消毒機制
-
7.3.2 影響消毒效果因素
-
-
7.4 化學消毒劑──氯
-
7.4.1 加藥種類和加藥設備
-
-
7.5 化學消毒劑──二氧化氯
-
7.6 化學消毒劑──結合餘氯
-
7.7 化學消毒劑──臭氧
-
7.7.1 臭氧加藥及接觸槽設計要點
-
-
7.8 物理性的紫外線消毒
-
7.9 軟化處理
-
7.9.1 硬水來源和現況
-
7.9.2 硬水軟化方法
-
-
-
Chapter 8 清水池及配水管網系統
-
8.1 清水池設計
-
8.2 配水系統
-
8.2.1 配水方式
-
8.2.2 配水池設計
-
8.2.3 管線設計
-
8.2.4 配水管水力分析
-
-
8.3 配水管網和水力分析
-
8.3.1 配水管網型式
-
8.3.2 配水管網分析
-
-
8.4 給水管錯接及污染防止
-
8.5 管線漏水及無費水量
-
-
Chapter 9 淨水場廢水及污泥處理
-
9.1 廢水及污泥來源與特性
-
9.2 與廢水和污泥相關環保法規
-
9.3 廢水(污泥)量推估
-
9.3.1 廢污泥量推估
-
9.3.2 洗砂廢水量
-
9.3.3 平均固體物SS濃度
-
9.3.4 沉澱池廢泥量
-
-
9.4 廢水收集與處理方式
-
9.5 廢水處理單元設計
-
9.5.1 反洗砂廢水收集池
-
9.5.2 污泥池
-
9.5.3 廢水沉澱池
-
9.5.4 污泥重力濃縮池
-
-
9.6 污泥調理和脫水處理
-
9.6.1 污泥餅體積
-
9.6.2 污泥脫水方法
-
-
9.7 廢水處理流程質量平衡
-
9.8 廢水處理操作建議
-
-
Chapter 10 泵浦(抽水機)系統
-
10.1 泵浦分類
-
10.1.1 離心式泵浦
-
-
10.2 抽水機水力學
-
10.2.1 離心式抽水機揚程
-
10.2.2 穴蝕現象
-
10.2.3 抽水機動力
-
10.2.4 抽水機特性曲線
-
10.2.5 系統水頭曲線
-
-
10.3 抽水機水錘現象
-
10.4 抽水機選擇及組合
-
10.4.1 抽水機的組合
-
-
10.5 抽水站設計
-
-
Chapter 11 淨水場規劃
-
11.1 主要設計構想
-
11.2 分析水質及確定所需處理流程目標
-
11.3 場地選擇與環評要點
-
11.4 初步設計各處理單元主體結構及設備尺寸
-
11.5 廢水收集與處理方式
-
11.6 場內平面布置及動線規劃
-
11.7 規劃水場高程、水力剖面線關係
-
11.8 操作及監控計畫
-
11.9 工程繪圖
-
11.10 工程財務計畫
-
11.11 撰寫工程設計報告書
-
11.12 淨水場水力功能計算書範例
-
11.12.1 功能水理計算
-
11.12.2 水頭損失計算
-
-
-
Chapter 12 台灣應用高級水質處理程序概況
-
12.1 台灣既設高級淨水處理單元
-
12.2 高濁度對沉澱池衝擊探討
-
12.2.1 各型沉澱池除污機制與使用概況
-
12.2.2 提升沉澱池高濁度處理能力建議
-
12.2.3 矩形池(傾斜管沉澱池)排泥設備設計探討
-
12.2.4 刮泥機與刮泥量分析
-
12.2.5 刮泥機與可能適應之原水濁度
-
12.2.6 集泥坑
-
12.2.7 排泥管
-
-
- 參考文獻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