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102秒的百年大震,17年的重建之路,
一位身歷其苦的受災人,
用懷抱人文胸懷的觀察者之心,深入觀察與訪談,
紀錄一群平凡婦女在921後歸零、重生的生命歷程,
也見證了客家婦女突破伙房限制、重新詮釋女性價值的可能。
民國88年9月21日凌晨,短短幾分鐘天地的劇烈翻騰,以南投縣集集鎮為中心,順著臺中盆地東邊與中央山脈西側的丘陵沿線區域,撕裂整個空間內自然與人為建構的物質環境,造成人員嚴重的傷亡,讓人們體驗到芮氏規模七點一數據的意義。人透過劇變的921地震,穿越地域、族群與性別,一方面模糊化與拆解了鮮明的族群特性,另一方面卻擴大了族群性格的想像。
一群居住在臺中石岡地區的婦女,她們和你我一樣,都經歷了這場百年大震,地震摧毀了她們的家園,她們流淚、傷心後,卻選擇更堅強的面對這場老天給的考驗。在地方特有的伙房與父系繼嗣群體的限制下,突破了伙房社會的規限,從家屋內傳統客家食物的廚房手藝出發,通過傳統美食工作的展演,轉換生命的舞台,重新詮釋女性角色與主體生命實踐的意義。
本書作者以人類學民族誌為理論與方法的基礎,針對石岡傳統美食小舖婦女於921災後的生活進行深度訪談、觀察、參與體驗。透過婦女口述與實踐的方式,理解婦女災後的生命歷程,進而發現客家婦女體驗災後生命的變化,選擇生存的策略,承轉生命的可能性。
李永得/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張維安/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院長
蔡詩萍/台北之音台長
簡美玲/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
羅烈師/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依姓氏筆劃) 感動推薦
拜讀宏釗老師的大作,我們看到了因崩裂而卑微的生命,竟因徹底的歸零而重生、而壯麗,無疑印證了「活著就有希望」的生命韌性與強度。──李永得
本書不僅是當代臺灣客家研究與書寫裡,極為突出的一部作品,也是以人類學民族誌,書寫人類社會面臨災難、無常之人性與處境的重要著述。 ──簡美玲
感謝宏釗,讓我了解女人,了解自己,了解田野。推薦《歸零與重生》給關心女人、糾結傷痛、自省清明、漂蕩田野或戀戀客庄的讀者。 ──羅烈師
一位身歷其苦的受災人,
用懷抱人文胸懷的觀察者之心,深入觀察與訪談,
紀錄一群平凡婦女在921後歸零、重生的生命歷程,
也見證了客家婦女突破伙房限制、重新詮釋女性價值的可能。
民國88年9月21日凌晨,短短幾分鐘天地的劇烈翻騰,以南投縣集集鎮為中心,順著臺中盆地東邊與中央山脈西側的丘陵沿線區域,撕裂整個空間內自然與人為建構的物質環境,造成人員嚴重的傷亡,讓人們體驗到芮氏規模七點一數據的意義。人透過劇變的921地震,穿越地域、族群與性別,一方面模糊化與拆解了鮮明的族群特性,另一方面卻擴大了族群性格的想像。
一群居住在臺中石岡地區的婦女,她們和你我一樣,都經歷了這場百年大震,地震摧毀了她們的家園,她們流淚、傷心後,卻選擇更堅強的面對這場老天給的考驗。在地方特有的伙房與父系繼嗣群體的限制下,突破了伙房社會的規限,從家屋內傳統客家食物的廚房手藝出發,通過傳統美食工作的展演,轉換生命的舞台,重新詮釋女性角色與主體生命實踐的意義。
本書作者以人類學民族誌為理論與方法的基礎,針對石岡傳統美食小舖婦女於921災後的生活進行深度訪談、觀察、參與體驗。透過婦女口述與實踐的方式,理解婦女災後的生命歷程,進而發現客家婦女體驗災後生命的變化,選擇生存的策略,承轉生命的可能性。
李永得/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張維安/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院長
蔡詩萍/台北之音台長
簡美玲/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
羅烈師/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依姓氏筆劃) 感動推薦
拜讀宏釗老師的大作,我們看到了因崩裂而卑微的生命,竟因徹底的歸零而重生、而壯麗,無疑印證了「活著就有希望」的生命韌性與強度。──李永得
本書不僅是當代臺灣客家研究與書寫裡,極為突出的一部作品,也是以人類學民族誌,書寫人類社會面臨災難、無常之人性與處境的重要著述。 ──簡美玲
感謝宏釗,讓我了解女人,了解自己,了解田野。推薦《歸零與重生》給關心女人、糾結傷痛、自省清明、漂蕩田野或戀戀客庄的讀者。 ──羅烈師
我想若不是自小仰望伙房公廳裡德馨堂下井然有序的巍峨昭穆與龕外鑲嵌玻璃內的博古花卉,乃至於書寫在大大門板上的「文章華國」、「孝友傳家」等箴言,就像基因符碼般的在幼小的眼睛裡流竄,啟蒙了我的感官世界,內化了我的精神靈魂,就不會在這山城東勢農村裡,一路走來自臺中師專美勞組、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初教系美勞組,進而進入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在職專班,這種種與環境、教育、藝術、生態及人文相關的主題為伍。
而隨著歲月洗滌,更具體地浮現所謂客家人的脈絡,註定要與這基因譜序交織而成的客家有所牽連,尤其是生活在這片以客家人為底的土地、河流、山脈下敬天謝神,卑微認命的人們,進行不斷的思考、反芻與實踐,算是給自己內在聲音的交代。
臺中市石岡區土牛國民小學輔導主任,客家委員會客語薪傳師培訓講師,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
- 序一 斷層線上譜出動人的生命樂章 李永得
- 序二 無常與勇氣的人生故事 簡美玲
- 序三 女人、田野與自我 羅烈師
- 自序
- 故事源起
- 主要訪談人物
-
卷一 地牛翻身,是崩裂還是重生?
-
石岡,我家族的起源
-
衛星式的伙房社會網絡
-
客家女性的刻苦德懿
-
男主外,女主內?
-
災後婦女的七十二變
-
-
卷二 不是比有什麼,是問「還剩下什麼」
-
有形與無形資源的流失
-
活下來的勇氣
-
人性是最佳的導演
-
對客庄婦女的限制
-
失意的災後客家男性
-
鬆綁傳統對女性的束縛
-
來談談客家美食吧!
-
-
卷三 用樸「食」尋生路
-
「震」出的美食小舖
-
逐夢之路大不易
-
重新出發再崛起
-
引領風潮的「蜂巢蛋糕」
-
小舖臺北的一天
-
我的展場實戰觀察
-
守傳統、創新意
-
-
卷四 當我們同在一起,力量會變大嗎?
-
震前女性的結群經驗
-
走入婚姻,進入另一個傳統
-
震後生活重建與女性結群
-
美食小舖的結群實踐
-
小舖的日常
-
-
卷五 丙級證照與甲級人生
-
跳脫宿命的轉捩點
-
丙級證照、甲級人生
-
不只是一面獎座
-
真實而自在的婦女
-
從小我追求大我
-
老傳統新滋味
-
-
故事未完
-
附錄一 客家伙房結構
-
附錄二 本書相關訪問人(2008-2009 年)
-
附錄三 石岡地區921 傷亡概況
-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