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在科技議題與社會事件交錯難解的今日,本書獻給勇於承接跨領域新挑戰的「科技社會人」。四年前,《科技 社會 人:STS跨領域新視界》引介異質觀點,鼓勵科技人培養洞察社會價值的跨界思維。時至今日,我們對科技社會人的期待只會有增無減:在氣候變遷與福島災難夾擊下,能源科技議題將全球捲進更加詭譎不定之情境的同時,台灣科技產業發展與轉型過程所引起的社會正義辯難才正沸沸揚揚。這些新挑戰,在在要求我們發展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本書以二十個具體案例出發,尋找科技與社會匯流中,已經、正在和即將發生的問題。從居家技術物到大型科技系統,從工程師的思維到使用者的觀點,從科技知識到情感療癒,從產業、政策規劃到科技爭議,藉由源自這些具體案例的挑戰與回應,本書邀請讀者追問一些更深層的問題,包括科技創新與使用的關係、科技的內嵌政治、大型科技系統的風險內涵、富情感的科技如何可能、科技與民主等議題。
林文源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楊谷洋 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
陳永平 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特聘教授
陳榮泰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
駱冠宏 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科學與技術研究學系博士生
- 推薦序:培養跨領域解決問題能力的STS教材 交通大學 吳妍華校長
- 推薦序:科技與人類雙贏 交通大學客家學院 張維安院長
- 編者序 編輯群
- 前言 期待科技社會人:回應跨領域新挑戰 林文源
-
單元一:科技人
-
導讀-隱形的科技人 成令方
-
療癒/戲 機器人 楊谷洋
-
性別與工程學習 謝小芩、林大森、陳佩英
-
當家政專家遇到工程師:「廚房測試」的性別建構 秦先玉
-
何謂需求/障礙:使用者作為方法林文源
-
-
單元二:科技知識
-
導讀- STS 與科技知識的前世今生 傅大為
-
農業災難:流動的口蹄疫 John Law
-
轉譯與生技知識的生產網路 郭文華
-
電梯點字為什麼會出錯? 邱大昕
-
To Do or Not to Do?臺灣懷孕女性與產前篩檢與檢測 施麗雯
-
-
單元三:科技物
-
導讀-科技始終來自人性? 王文基
-
在國家與專業之間的工程師:從法國及日本高鐵的設計看起 張國暉
-
機器人的文化與科技 林宗德
-
用智慧與科技來圓滿愛。友善臺北好餐廳 林崇偉
-
姑娘的香車。容易!簡單!――機車變速系統內的性別與階級意涵 駱冠宏
-
-
單元四:科技產業
-
導讀-以廣納式社會系統來建構新產業 林崇熙
-
農業與工業:關係、結構與轉型 李丁讚
-
臺灣生質能源計畫的技術設計與社會動員 李宜澤
-
從尋覓替代能源到能源民主?重新思考人類社會與能源間的關係 房思宏
-
建築與社會:綠色設計如何促進永續生活 洪 靖
-
-
單元五:科技治理
-
導讀-科技治理:面對不確定的年代 吳嘉苓
-
科學不確定性與預警原則:基改作物與食品爭議 范玫芳
-
從科技到政策:氣候知識如何影響國際氣候談判 李河清
-
從RCA 案例看流行病學 陳政亮
-
臺灣捷運的美麗新世界 黃令名
-
- 關於作者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