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民事訴訟法新論
作者
:
出版日期
:
2018/03/25
閱讀格式
:
PDF
ISBN
:
9789571195841
本書為幫助初學者掌握民事訴訟法之精神,先於第一章及第二章作緒論及立法準則,以瞭解整體之立法精神與原則。後續章節之安排雖原則上配合立法體例之順序,但在單元內之論述也顧及系統性之理解作調整。本書為保持立法與實務同步,已將106年為止最新民事訴訟之修法納入,且一併納入至106年為止之最高法院裁判,可讓讀者掌握最新之立法與實務見解動態,適合大學法律系之教科書、考試用書,亦適合公務參考或自學者之基礎教程。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何謂民事訴訟
-
第二節 為何要有民事訴訟制度
-
第三節 民事訴訟法之意義
-
第四節 指導原則-處分權主義、辯論主義與程序選擇權
-
第五節 民事訴訟法之體例-共九編
-
- 第二章 立法準則
-
第三章 管轄權
-
第一節 自然人之普通管轄法院
-
第二節 法人及其他團體之普通管轄法院
-
第三節 因財產權涉訟之特別管轄法院
-
第四節 因業務涉訟之特別管轄法院
-
第五節 公司團體關係之特別管轄法院
-
第六節 不動產事件之特別管轄法院與專屬管轄
-
第七節 因債權及擔保物權涉訟之特別管轄法院
-
第八節 契約事件之特別管轄法院
-
第九節 票據事件之特別管轄法院
-
第十節 財產管理事件之特別管轄法院
-
第十一節 侵權行為之特別管轄法院
-
第十二節 海難救助之特別管轄法院
-
第十三節 登記事件之特別管轄法院
-
第十四節 遺產繼承與遺產負擔事件之特別管轄法院
-
第十五節 共同訴訟
-
第十六節 競合管轄
-
第十七節 管轄法院之競合-選擇管轄
-
第十八節 指定管轄
-
第十九節 合意管轄
-
第二十節 應訴管轄(擬制合意管轄)
-
第二十一節 合意(含擬制)管轄不得改變專屬管轄規定
-
第二十二節 管轄恆定原則
-
第二十三節 職權移送制
-
第二十四節 一事不再理與受理訴訟權限(審判權)
-
-
第四章 法院職員之迴避
-
第一節 法官應自行迴避之事由
-
第二節 聲請法官迴避之事由
-
第三節 聲請法官迴避之程式
-
第四節 聲請法官迴避之裁定
-
第五節 聲請法官迴避裁判時之救濟
-
第六節 聲請法官迴避之效力
-
第七節 職權裁定迴避及院長許可迴避
-
第八節 書記官及通譯之迴避
-
-
第五章 訴之利益
-
第一節 意義
-
第二節 類型
-
第三節 當事人適格在訴訟上之處理
-
-
第六章 當事人能力
-
第一節 當事人與當事人能力之概念
-
第二節 具備當事人能力之判斷
-
-
第七章 訴訟能力
-
第一節 訴訟能力之意義
-
第二節 外國人之訴訟能力
-
第三節 能力、法定代理權或必要允許欠缺之追認與補正
-
第四節 選定當事人之準用
-
-
第八章 集體訴訟與團體訴訟
-
第一節 選定當事人之意義
-
第二節 選定當事人之程序
-
第三節 被選定人一部分資格喪失之情形
-
第四節 被選定人為訴訟行為之限制
-
第五節 併案請求與公告曉示
-
第六節 公益社團或財團法人提起不作為之訴
-
第七節 法院選任訴訟代理人
-
-
第九章 特別代理人
-
第一節 特別代理人之意義
-
第二節 法定代理人規定之準用
-
-
第十章 訴訟代理人
-
第一節 訴訟代理人之意義與資格
-
第二節 委任訴訟代理人之方式
-
第三節 訴訟代理權之範圍與權限
-
第四節 訴訟代理人之數量
-
第五節 當事人之撤銷與更正權
-
第六節 訴訟代理權之效力
-
第七節 解除訴訟委任及其效果(訴訟委任之解除及其效果)
-
第八節 訴訟代理權欠缺之補正
-
第九節 偕同輔佐人到場與陳述之效力
-
- 第十一章 訴訟參加
- 第十二章 告知訴訟
- 第十三章 共同訴訟
- 第十四章 主參加訴訟
- 第十五章 當事人書狀
- 第十六章 訴訟書類之送達
-
第十七章 期日及期間
-
第一節 期日
-
第二節 期間
-
第三節 期日與期間之指定
-
-
第十八章 訴訟費用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訴訟標的價額之核定
-
第三節 訴訟費用之計算及徵收
-
第四節 訴訟費用之負擔
-
第五節 訴訟費用之擔保
-
-
第十九章 訴訟救助
-
第一節 訴訟救助之意義
-
第二節 訴訟救助之要件與聲請
-
第三節 訴訟救助之效力與撤銷
-
第四節 訴訟救助之徵收與歸還
-
-
第二十章 訴訟程序停止
-
第一節 訴訟程序之停止
-
第二節 訴訟程序當然停止
-
第三節 訴訟程序裁定停止
-
第四節 訴訟程序合意停止
-
第五節 訴訟程序停止之效力
-
- 第二十一章 言詞辯論
-
第二十二章 裁判
-
第一節 裁判之意義、種類與區別
-
第二節 判決
-
第三節 裁定
-
第四節 司法事務官
-
第五節 法院書記官
-
第六節 訴訟卷宗
-
-
第二十三章 準備程序與爭點整理
-
第一節 準備程序
-
第二節 準備程序之進行事項
-
第三節 準備程序之終結
-
-
第二十四章 訴之基礎理論
-
第一節 概說
-
第二節 起訴
-
第三節 訴之變更或追加
-
第四節 訴之撤回
-
-
第二十五章 客觀的訴之合併
-
第一節 客觀的訴之合併的意義
-
第二節 客觀的訴之合併的要件
-
第三節 客觀的訴之合併的種類
-
-
第二十六章 反訴
-
第一節 反訴之意義
-
第二節 反訴之要件
-
第三節 反訴之程序與裁判
-
第四節 特殊的反訴類型:預備反訴及再反訴
-
-
第二十七章 民事證據法
-
第一節 證據通則
-
第二節 證據調查程序
-
第三節 證據方法各論
-
第四節 證據保全程序
-
-
第二十八章 第二審上訴程序
-
第一節 上訴制度之意義
-
第二節 第二審程序之合法上訴要件
-
第三節 第二審程序合法上訴要件之審查
-
第四節 合法上訴後之效力
-
第五節 第二審程序之言詞辯論程序
-
第六節 第二審之訴之變更、追加及反訴
-
第七節 第二審之判決
-
第八節 第二審有關假執行之裁判
-
第九節 上訴之撤回
-
第十節 附帶上訴
-
第十一節 第一審程序之準用規定
-
-
第二十九章 第三審上訴程序
-
第一節 第三審之特性與功能
-
第二節 得上訴第三審法院之判決
-
第三節 第三審上訴程序之要件
-
第四節 第三審上訴之審理
-
第五節 第三審法院之判決
-
-
第三十章 調解與訴訟上和解
-
第一節 調解程序
-
第二節 訴訟上和解
-
-
第三十一章 簡易訴訟程序與小額訴訟程序
-
第一節 簡易訴訟程序
-
第二節 小額訴訟程序
-
-
第三十二章 再審程序
-
第一節 再審之意義
-
第二節 再審之事由
-
第三節 再審管轄之法院
-
第四節 再審提起之期間
-
第五節 提起再審之程式
-
第六節 本案審理之範圍
-
第七節 再審之訴之駁回
-
第八節 判決之效力
-
第九節 各審程序之準用
-
第十節 準再審
-
-
第三十三章 保全程序
-
第一節 假扣押程序
-
第二節 假處分
-
-
第三十四章 公示催告程序
-
第一節 公示催告之意義
-
第二節 公示催告之程序
-
第三節 除權判決
-
第四節 撤銷除權判決之訴
-
第五節 宣告證券無效之公示催告程序
-
-
第三十五章 抗告程序
-
第一節 抗告之意義
-
第二節 抗告之要件
-
第三節 原法院或審判長之處理
-
第四節 擬制抗告或擬制異議
-
第五節 對於裁定僅能提出異議之情形
-
第六節 再抗告
-
-
第三十六章 督促程序
-
第一節 聲請支付命令之要件
-
第二節 支付命令之審理與裁判
-
第三節 支付命令之送達
-
第四節 對支付命令之異議
-
第五節 支付命令確定之效力
-
-
第三十七章 第三人撤銷訴訟程序
-
第一節 立法目的
-
第二節 三人撤銷訴訟之要件
-
第三節 第三人撤銷訴訟之管轄
-
第四節 提起第三人撤銷訴訟之效果
-
第五節 第三人撤銷之訴之審理與裁判
-
第六節 第三人撤銷之訴之準用規定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