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在中國的影子下:美國對香港的外交政策1945-1972

作者
出版日期
2018/07/1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8851248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從1840年到1970年,美國人及美國政府一直涉足於英國治下的香港事務。進入二十世紀後,威爾遜特別是羅斯福大力推行反殖民主義,支持中國恢復對香港的主權,但在1945年日本撤離香港時,卻撤回了對國民黨政府收回香港的支持。

  全球冷戰的開啟,特別是朝鮮戰爭的爆發,迫使美國重建其東亞政策。儘管認為香港在軍事上無法抵禦中國的進攻,因而不願承諾為英國提供軍事支持,但美國卻把香港視為實施對中國全面而嚴格經濟制裁和貿易禁運的基地,美國的禁運使得香港的經濟與民生度日維艱。香港亦同時成為美國收集和分析中國情報的監聽站和窗口、啟動對華宣傳戰的基地、秘密行動場所和人員流通的渠道。香港逃過了在中國文革期間一度可能被武裝收回的契機,但香港的命運和美國對香港的算計,始終擺脫不了中國的影子。

  本書是第一部利用美國原始材料,全面考察美國對香港政策的著作的中文著作,使用的美國政府原始材料包括美國國務院的出版物、有關美國對外關係和情報的縮微膠卷、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的詳細日常記錄,以至從杜魯門、艾森豪威爾、甘迺迪到詹森總統圖書館的文獻。
  • 劉智鵬 序
  • 引言
  • 第一章 美國人在香港的第一個世紀以及美國二戰時期的香港政策(1840-1945 年)
    • 1. 十九世紀:美國在香港的全面涉入與利益均沾
    • 2. 1900-1930 年:威爾遜反殖民主義的口惠與中國民族主義的興衰
    • 3. 1931-1945 年:羅斯福反殖民主義的理想與香港戰時戰後地位的變遷
    • 4. 1945 年:杜魯門的現實政策與香港回歸英國統治
  • 第二章 美國冷戰時代香港政策的成型與中國共產黨香港政策的緣起(1945-1949 年)
    • 1. 美國對香港政策在二戰後的轉變:反殖民主義走向反共產主義
    • 2. 中國共產黨對香港政策的源起:反殖民主義走向反國民黨
    • 3. 1949 年中國共產黨對香港政策的定型:不收回香港
    • 4. 美國對香港的軍事評估:不為保衛殖民地而戰
    • 5. 美國在香港管制中國貿易:有限禁運的開端
  • 第三章 美國在香港對中國經濟和軍事的遏制(1950-1960 年)
    • 1. 美國對香港防禦政策在朝鮮戰爭期間的糾結與重新認定
    • 2. 美國在香港開展對華禁運
    • 3. 美國對香港防禦承諾的有限擴展
  • 第四章 美國利益在香港的擴展(1950-1960 年)
    • 1. 美國開發香港的多重功能:政府行動與情報信息收集
    • 2. 美國利用香港的多重功能:心理戰與出版、廣播、教育、學術及人員交流
    • 3. 美國利用香港的多重功能:各方勢力接觸與較量的場所
    • 4. 美國利用香港的多重功能:美國官員、軍人與平民的流動與中國難民問題
  • 第五章 香港作為西方和中國之間通道的最後十二年(1960-1972 年)
    • 1. 美國對香港防務承諾的有限增加
    • 2. 美國收集中國情報的中心與中國研究基地的建立
    • 3. 香港的難民潮與美軍的訪問
    • 4. 中國收回香港的臨時計劃與美國在文化大革命中對香港角色的定位
    • 5. 美國與香港經濟關係的成長
  • 結論
  • 後記
  • 參考書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