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跨國華人書寫.文化藝術再現:施叔青研究論文集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62405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邀請國內外華人文學與文化知名學者,就現今華人文學領域之重要課題及發展方向多所探討之文章,將之分成國際學者特稿、歷史書寫與跨文化再現、國族認同與性別空間、文化藝術與戲劇美學,促進我國與全球之華人文學、戲劇、藝術研究發展,不僅達到促進國際交流之目的,亦可藉此機會提昇臺灣學界之國際視野,激盪出更豐碩的學術成果。附錄部分亦收錄研討會之圓桌論壇──作家與藝術家論壇與跨國學者論壇、活動側影,再現研討會當天的盛況與做為未來與國內外學者們更進一步交流與合作的基礎,期盼能將世界級的華語文學、文化研究學者集聚一堂,彼此交換最新的研究方向與資訊,除提昇臺灣的文學水平外,也是將文學學術成果發揚於國際化的重要關鍵。本書附有施叔青研究書目彙整。
  • 序言─張國恩、陳振宇、李瑞騰、翁誌聰、柯皓仁
  • 賀辭─莫言
  • 我寫《臺灣三部曲》─施叔青
  • 主編前言─簡瑛瑛/廖炳惠
  • 輯一 國際學者特稿
    • 施叔青的《香港三部曲》─李歐梵
    • 三世臺灣的人、物、情─王德威
    • 施叔青的《維多利亞俱樂部》與戰後東亞的「反帝文學」:與臺灣、韓國文學的比較─金良守
    • 從「四代人」到「三世人」:論施叔青的《香港三部曲》和《臺灣三部曲》─劉俊
    • 香港文學或是臺灣文學:論「香港三部曲」之敘述視野─黃英哲
    • Fake Economy and the Temple of Boom:Contextualizing Shih Shi-ching's Light Drunken Makeup ─廖炳惠
    • Discovering History in Lugang:¬Shih Shu-ching's Narratological Approach to Writing Historical Fiction ─錢南秀
  • 輯二 歷史書寫與跨文化再現
    • 女性歷史書寫與跨文化再現:《臺灣三部曲》與《婆娑之島》比較研究─簡瑛瑛、吳桂枝
    • 沈默之聲:從華語語系研究觀點看《臺灣三部曲》的發言主體─林芳玫
    • 一則弔詭的臺灣寓言:《風前塵埃》的灣生書寫、敘事策略與日本情結─曾秀萍
    • 憶/譯香港:論香港三部曲之異憶/譯─杜昭玫
  • 輯三 國族認同與性別空間
    • 施叔青《三世人》中的殖民現代性與認同問題─劉亮雅
    • 迷惘的「三世人」:從王掌珠與施寄生的歷史身分與國族認同─林振興、陳昭利
    • 《風前塵埃》的女性空間書寫─黃憲作
    • 後山的女人:論施叔青《風前塵埃》與方梓《來去花蓮港》中的性別與地方─蔡翠華
    • 缺場原住民:《風前塵埃》中的山蕃消失政治─梁一萍
  • 輯四 文化藝術與戲劇美學
    • 聲色一場:從施叔青習佛經驗讀《行過洛津》和《風前塵埃》中的身體─李欣倫
    • 美國華文小說的跨文化美學─蔡雅薰
    • 《行過洛津》中的戲劇與情慾政治─林璄南
    • 我畫我自己,故我存在:以施叔青《兩個芙烈達.卡蘿》為中心─李時雍
  • 附錄
    • 作家與藝術家論壇 施叔青主持 白先勇、李昂、平路、陳義芝、焦桐、傅秀玲引言
    • 跨國學者論壇 簡瑛瑛主持 汪其楣、廖炳惠、陳芳明、邱貴芬、錢南秀、單德興引言
    • 施叔青研究書目 郭育蓉、許良禎、呂伯寧、沈夢睿 整理
    • 作者簡介
  • 活動花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