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深入了解漢唐詩體式,細味詩歌的魅力。
論詩不可不顧及體式。詩的體式先成於漢,再成於唐。三百篇是漢詩體式的先導;南朝聲病說是唐近體的先導;唐古體詩體式則成於近體之後。論詩者都不應該忽視這些體式。《漢唐詩雜說》是一部關於體式的參考書。在書中,何文匯教授闡述了漢唐詩體式的內容和沿革,為詩學提供了有用的材料。
本書特色:
1. 當今研究中國漢唐詩歌的著作極多,對詩歌的探討也滲入各個方面。
2. 本書主要著眼於詩歌的體制和聲律,來闡發作者對漢唐詩歌的見解。
3. 中國古典文學、古典文論領域的研究者、音韻學領域的研究、愛好者必讀。
論詩不可不顧及體式。詩的體式先成於漢,再成於唐。三百篇是漢詩體式的先導;南朝聲病說是唐近體的先導;唐古體詩體式則成於近體之後。論詩者都不應該忽視這些體式。《漢唐詩雜說》是一部關於體式的參考書。在書中,何文匯教授闡述了漢唐詩體式的內容和沿革,為詩學提供了有用的材料。
本書特色:
1. 當今研究中國漢唐詩歌的著作極多,對詩歌的探討也滲入各個方面。
2. 本書主要著眼於詩歌的體制和聲律,來闡發作者對漢唐詩歌的見解。
3. 中國古典文學、古典文論領域的研究者、音韻學領域的研究、愛好者必讀。
- 敍
-
漢詩雜說
-
引言
-
《詩經》用韻舉隅
-
漢詩體式
-
四言五言
-
七言
-
漢世詩風
-
- 〈古詩〉十九首雜說
-
唐近體詩雜說
-
引言
-
聲病
-
律體
-
仄韻
-
用平
-
借韻
-
吳體
-
-
唐古體詩雜說
-
引言
-
體式
-
上去通叶
-
雜言
-
-
附錄
-
「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雜說
-
引言
-
諸家評論
-
驗證
-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