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關於漢書的100個故事
在故事中瞭解歷史,在歷史中感悟人生。
100個生動有趣、雅俗共賞的故事,將西漢王朝的歷史變遷、戰爭風雲、人物風流和文化藝術剪輯成一部異彩紛呈、雅俗共賞的"史詩巨片",供你我欣賞!
你可能不讀《漢書》,但《漢書》裏的故事你或許很想知道!
西漢兩百多年的歷史,人物多、事件多,正史與野史交錯,神話與傳說並存,怎樣才能夠清晰明白地去瞭解和感受歷史的真實和溫度呢?本書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
讀歷史就是讀故事,《漢書》裏的那些人和事,會讓你從此愛上歷史!
《漢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也很突出,寫社會各階層人物都以"實錄"精神,平實中見生動,堪稱後世傳記文學的典範,例如《霍光傳》、《蘇武傳》、《外戚傳》、《朱買臣傳》等。
基於此,作者在選取《漢書》中的100個故事時,也是圍繞著人物來寫的,讀過之後,你能夠領略到君王的霸氣,兒女情長的無奈,文臣武將的閃耀,還有政治的殘酷與無情,這些都是本書力求展現給大家的。
100個生動有趣、雅俗共賞的故事,將西漢王朝的歷史變遷、戰爭風雲、人物風流和文化藝術剪輯成一部異彩紛呈、雅俗共賞的"史詩巨片",供你我欣賞!
你可能不讀《漢書》,但《漢書》裏的故事你或許很想知道!
西漢兩百多年的歷史,人物多、事件多,正史與野史交錯,神話與傳說並存,怎樣才能夠清晰明白地去瞭解和感受歷史的真實和溫度呢?本書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
讀歷史就是讀故事,《漢書》裏的那些人和事,會讓你從此愛上歷史!
《漢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也很突出,寫社會各階層人物都以"實錄"精神,平實中見生動,堪稱後世傳記文學的典範,例如《霍光傳》、《蘇武傳》、《外戚傳》、《朱買臣傳》等。
基於此,作者在選取《漢書》中的100個故事時,也是圍繞著人物來寫的,讀過之後,你能夠領略到君王的霸氣,兒女情長的無奈,文臣武將的閃耀,還有政治的殘酷與無情,這些都是本書力求展現給大家的。
- 前言
- 自序
-
第一篇:劉氏四百年江山—大漢王朝的戲劇性事件與後續
-
故事01 天生皇帝命—從無賴到九五之尊,劉邦的草根逆襲
-
故事02 神話還是宿命—漢高祖斬蛇起義
-
故事03 從暴秦苛政得到的反思—入咸陽,約法三章
-
故事04 無敵破壞王—西楚霸王火燒咸陽城
-
故事05 絕境中的出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
故事06 差一點就贏了—劉邦的「樂極生悲」
-
故事07 楚河、漢界—鴻溝議和
-
故事08 英雄末路—「四面楚歌」
-
故事09 功虧一簣還是東山再起?—項羽不肯過江東
-
故事10 天下太平,分封諸侯—大漢功臣的「兔死狗烹」
-
故事11 太子之爭,貴乎人心—劉盈險中求勝
-
故事12 名為皇帝實為傀儡—身不由己的漢惠帝
-
故事13 呂雉死後的變故—諸呂作亂
-
故事14 千軍不及一占卜—謹慎的劉恒當了皇帝
-
故事15「醫療糾紛」引發的「人權」問題—漢文帝廢肉刑
-
故事16 造反不成悲憤而死的劉長—漢文帝最後的弟弟
-
故事17 西漢王朝的第一個盛世—厲行儉約的「文景之治」
-
故事18 郡國並行留禍根—七國之亂
-
故事19 漢武帝劉徹始掌虎符—平定爭端的考驗
-
故事20 削弱諸侯王的好辦法— 唯才是舉、推恩令
-
故事21 求仙和巫蠱之禍—漢武帝的荒唐事
-
故事22 活在權臣的陰影下—漢昭帝「壯大多知」的背後
-
故事23 從廢帝劉賀到漢宣帝劉詢—被霍光操縱的大漢帝國
-
故事24 和親留遺憾—漢元帝懊悔錯過美人王昭君
-
故事25 做鬼也風流—死在女人身上的漢成帝
-
故事26 短暫的改朝換代—王莽藉「天命」建大新
-
-
第二篇: 國之棟樑、君之肱股—少了他們,漢室何去何從
-
故事27 劉邦沛縣起兵的幕後推手—大漢第一相蕭何
-
故事28 仗義多是屠狗輩—對劉邦至死不離的樊噲
-
故事29 雄兵百萬抵不上一個好軍師—張良投漢
-
故事30 天下最好的車夫—捨身救惠帝的夏侯嬰
-
故事31 從胯下爬起來的王侯—大將軍韓信
-
故事32 盼到了封王,也盼到了死亡—功成身死的彭越
-
故事33 說客的人生—「高陽酒徒」酈食其
-
故事34 對劉邦最忠誠的人—口吃的周昌
-
故事35 鬼點子最多的陰謀家—「六出奇計」的陳平
-
故事36 騎馬殺將,能斬項羽—販繒的灌嬰
-
故事37 總是炒老闆的魷魚—「跳槽王」英布
-
故事38 黃老之學的擁護者—蕭何最佳搭檔曹參
-
故事39 居功自傲下的汗流浹背—兩度拜相的周勃
-
故事40 天子都不能進的細柳營—治軍嚴謹的周亞夫
-
故事41 得罪權貴鬱鬱而終—才華橫溢的賈誼
-
故事42 我勸諫,你接受—直言勸諫的袁盎
-
故事43 用法律來治理國家—剛正不阿的張釋之
-
故事44 文人裡的軍事家、經濟家—輔助文帝的功臣晁錯
-
故事45 戰克之將,國之爪牙—酷吏郅都
-
故事46 守著「金山」被餓死—漢文帝的寵臣鄧通
-
故事47 文才橫溢表忠心—鄒陽好一句「白頭如新」
-
故事48 識時務者為俊傑—能屈能伸的叔孫通
-
故事49 性格決定命運—不懂權術的竇嬰
-
故事50 這個丞相很滑頭—公孫弘「寬容」的背後
-
故事51 愚直的「社稷之臣」—「愚不可及」的汲黯
-
故事52 身殘志堅—司馬遷發憤著《史記》
-
故事53 大漢第一使臣—出使西域的張騫
-
故事54 沒有威儀的京兆尹—「畫眉」的張敞
-
故事55 太監國丈—平步青雲的許廣漢
-
-
第三篇:值得慢動作重播的瞬間—歷史是多重選擇題
-
故事56 如果劉邦沒有裝傻示弱—鴻門宴上,誰笑到最後
-
故事57 生死一知己—蕭何成就了韓信,然後害死了韓信
-
故事58 置於死地而後生—背水一戰的氣魄
-
故事59 成就國都的諸多因素—「洛陽」和「長安」的帝都之爭
-
故事60 同姓果真三分親?—「白馬盟誓」的興與廢
-
故事61 爭風吃醋的女人最可怕—呂雉與戚姬的恩怨
-
故事62 臨死也不得安寧—劉邦死前想什麼
-
故事63 大是大非前,「一腔熱血」是不夠的—樊噲為何差點被砍
-
故事64「女皇帝」不易當—呂后臨朝稱制
-
故事65 凡事要懂得「美其名」—「削藩」大計的背後
-
故事66 晁錯成了代罪羔羊—「清君側」的可怕之處
-
故事67 選錯了職業—如果漢成帝不當皇帝會怎樣
-
故事68 天子玉檻折,將軍丹血流—朱雲的「死諫」不死
-
故事69 外交名家「藉酒行兇」—傅介子斬殺樓蘭王
-
故事70 這個「賣國賊」當得太無奈—李陵從功臣到降將
-
故事71 輿論的殺傷力—王莽其實是民選皇帝
-
-
第四篇:兒女情長哀怨生—多少人敗給了「愛情」
-
故事72 沒有花前賞月,只有柴米油鹽—呂雉下嫁劉邦的酸甜歲月
-
故事73 有些真愛,不論權謀—項羽可比劉邦專一得多
-
故事74 紅顏命薄惹人憐—戚姬從寵妃到「廁所女神」
-
故事75 不受寵也能成為太后—薄姬,宮闈中的黑馬
-
故事76 只聞新人笑,不聞舊人哭—竇漪房的風光背後
-
故事77 歲月,釀不出「愛情」—漢景帝最終廢了薄皇后
-
故事78 愛情沒有那麼美—司馬相如的見異思遷
-
故事79 再婚也能當太后—王的「宮心計」
-
故事80 皇帝的女人不好當—「金屋藏嬌」的悲情結局
-
故事81 從歌女到皇后—衛子夫為何不得善終
-
故事82 相見不如懷念—李夫人「落葉哀蟬」臨死不見
-
故事83 並非誰都能母憑子貴—鉤弋夫人死於「存子不留母」
-
故事84 破鏡難重圓—朱買臣覆水難收的愛情
-
故事85 糟糠之妻不下堂—劉詢與許平君的夫妻之情
-
故事86 別問是劫是緣—霍成君的命中註定
-
故事87 紅顏禍水—趙氏姐妹誤國
-
故事88 性取向是個大問題—漢哀帝的「斷袖之癖」
-
-
第五篇: 政治角逐,唯不缺「權謀」—漢朝歷史名人的厲害手段
-
故事89 用女人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大漢皇室的「和親」政策
-
故事90 眼界決定命運—烏孫國投靠誰?
-
故事91 權力面前少不了猜忌—皇帝沒有永遠的朋友
-
故事92 新仇舊怨難平息—漢朝時代,匈奴何以猖獗?
-
故事93「事不過三」是定律—互送人質,是個成功又失敗的外交手段
-
故事94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廚賓國「騙」大漢
-
故事95 該出手時就要出手—大宛國曾經「不知好歹」
-
故事96 殺雞就是為了儆猴—震懾的魔力
-
故事97 懷柔勝過刀兵—趙佗最終歸附漢朝
-
故事98 亂世才有「真英雄」—王莽為何挑動匈奴的神經
-
故事99「城西萬子夏」—社會動盪遊俠生
-
故事100「以狼牧羊」的治民手段—西漢多酷吏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