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社子島:囚禁半世紀,被遺忘的孤島

出版日期
2016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31645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社子島是台北市最後一塊未開發的處女地。
這裡沒有高樓,到處可見的是鐵皮屋工廠和資源回收場,
過去社子島背負大台北地區防洪的重責大任,長達半世紀都限建,
磚房壞了不能拆掉重建,只能在屋頂以鐵皮加蓋的方式拉皮整修。
整個社子島生活機能很差,甚至沒有超商、大型商店,
更別提診所、銀行、郵局,居民不明白,明明有繳稅,卻活得像二等公民。。。

沿著台北市延平北路向北行駛,繁華市容漸漸變了樣,如果不是看到延平北路七段這個路牌,根本無法想像這裡就是台北市,說這裡像鄉村一點也不為過,主幹道狹小,發展原地踏步,都是因為限建。
1963年葛樂禮葛樂禮颱風對台北地區造成重大的災害後,政府為了降低水患的風險,先是加高淡水河、基隆河的河堤,進而將士林段的基隆河改道,1970年經濟部在「台北地區防洪計畫」中,將社子島列為洪泛區,停止島上一切建設,土地建物限制開發,房屋也不能改建,不能申請水電,電力公司及自來水公司也不能幫居民接水電,居民如要搬進來得寫切結書。徹底放棄了對社子島居民安全承諾的天職,藉以換得台北市精華地段、政府機構的安全。
老屋不能整個拆除重建,只能原地修緝,為了防漏雨,磚牆屋頂跳tone地搭上鐵皮,形成違建多、磚瓦防搭蓋鐵皮屋頂的景象。當地富洲里里長李賜福無奈說:「房子結構可能都存在風險,但拆了就成無殼蝸牛,只好勉強湊合」
還有一家好幾戶住在一個屋簷下,一門牌一水表只能共用。居民挖了蓄水池存水,以免水壓不夠,被台北盆地首要兩條河川--淡水河與基隆河環繞的社子島,竟連居家用水都有問題,更別提生活機能。社子島居民說:「不要說什麼台北曼哈頓、威尼斯…什麼的,這裡根本是三流的城市啊!」就像許多人形容的「台北市的庄腳所在」,相對於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台北都會風貌,這裡全是低矮房舍,破舊的瓦簷磚房、歪歪斜斜的巷弄,有些巷弄窄到僅可通行摩托車或腳踏車,與行人錯身而過時,得小心慎行,以免相撞,也有些巷弄裡,甚且是你家後巷緊貼著我家門前,一不小心就會闖進別人家裡。

市民覺醒卸下十字架,復活咱的島!
半個世紀以來,社子島的居民在颱風、暴雨來的時候,惶惶不安;同為台北市民,連個便利商店都沒有,生活機能比高山上的原住民還差。
從李登輝當市長時期提出的社子島開發計畫,至今歷經12任台北市長皆提出不同的願景與政治支票,但社子島的居民從年輕等到白頭,等到的卻是承諾連續跳票。「台北曼哈頓」、「水都威尼斯」、「河濱花都」……,甚至還有「色情風化賭博專區」。但不管甚麼開發案,沒有一個能過關、實現的,社子島至今仍被滯洪區、禁建令的緊箍咒牢牢套住,台北的世外桃源已經荒廢近半世紀,1萬多居民聽得到口號,卻始終看不見希望。
社子島的悲情歷史由來已久,作為防洪限建區,她為台北人承載了半世紀的十字架,而大多數的台北人對「社子島」的地理位置往往一知半解,更罔論了解她的歷史。2014年,新的臺北市長上任,社子島居民對開發模式進行了一次住民公投,似乎窺見了解禁的曙光,從戒嚴時期的政治粗暴到今天,台灣逐漸走向進步的公民社會,社子島民半世紀的血淚犧牲,仍持續成為歷史的遺憾?或能翻轉社子島現象成為台灣社會民主進程的一個重要指標?期盼本書的出版為社子島居民權益發聲,為落實開發承諾進行督促。

本書特色
本書基於關懷、求真、嚴謹的立場出版,這是
1第一本探討社子島過去與現在的人文專書。
2採訪社子島將近60位居民,深入了解在地的故事。
3收錄社子島居民、攝影名家、媒體、政府機構獨家經典照片,
橫跨幾世紀,從各面向呈現社子島的美麗與哀愁。
4產、官、學多方資料匯集,建構半世紀社子島今昔。

採訪撰文人簡介
楊麗玲

曾任電影公司及廣告公司企劃、報社記者、副刊編輯、雜誌總編輯,現專事寫作。
得獎記錄: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央日報文學獎、台灣文學獎、觀光文學獎、文建會小說散文獎、公視百萬劇本推薦獎、國軍文藝金像獎、國家文藝基金會小說創作補助、長篇小說專案補助等數十獎項。

出版記錄:《台北生活,好樣的!》《翻滾吧!阿信》《艋舺戀花恰恰恰》《十年苦鬥-亞洲大學安藤忠雄的美術館》《百萬擦出百億商機》《山居,鹿小村》等近三十部作品。

  • 推薦序
    • 我們要留下一個什麼樣的臺灣給下一代? 臺北市市長/柯文哲
    • 社子島也是臺北市的一部分 臺北市議員/何志偉
    • 願培育英才,與社子島共榮發展 臺北海洋技術學院校長/唐彥博
    • 可以成就偉大,何必屈於平凡? 財團法人喬大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郭國榮
  • 【圖片故事】
    • 百坪老屋、六戶人家,苦撐半個世紀
    • 限建惡法逼出來的後現代拼湊風
    • 曾是大臺北蔬菜主要供應區
    • 城中村堤外孤島,青壯人口盡外移
    • 兩河環抱,大臺北最美麗的綠寶
  • 第一章 靜好歲月,水來說故事
    • 從繁華世界跌進另一個舊時空
    • 昔時歲月的溫柔漫漾開來
      • 【歷史小翻頁】番仔溝與社子島
      • 【聽說從前】定義社子島範圍
      • 【社子人・老照片】
    • 走過從前,發現社子島的前半生
    • 凱達格蘭族麻少翁社的故地
    • 兩河文化,歲月靜好
    • 有了吊橋就可以搭火車到臺北
    • 水肥往事,有趣佚聞
      • 【社子人・老照片】
    • 社子島上,水來說故事
  • 第二章 囚禁半世紀,被遺忘的孤島
    • 敢說不,明天就去港裡撈屍體吧!
    • 問題解決了嗎?
    • 記者陪同市長走過災難現場
    • 受到如此待遇,鄉親難道不抗議?
    • 一九八六年社子水門事件
    • 洪流主要衝擊點就在社子島
    • 研究試驗相互矛盾,地方中央不同調
    • 許市長請救救社子島!
    • 為何繳同樣的稅,卻淪為二等公民?
    • 不敢加高堤防,難道是與採砂集團有勾結?
    • 洗砂場形同禁區
    • 未來,還是個未知數!
  • 第三章 被虐待的居住正義
    • 二重疏洪道悲歌
    • 凍結在時光中,樣貌卻漸漸異化變型
    • 農村產業的大崩解
    • 「五路人」的天地
    • 事會變境會遷,人會老厝會舊
    • 居民能不怨嗎?能毫不抗議嗎?
    • 每隔一陣子,開發議題就會上報
    • 城鄉差距竟出現在首善臺北市
    • 各方說法:最重要是怎麼安置補償 富洲里里長/李賜福
    • 各方說法:如果不開發,鄉親還要繼續當二等公民嗎? 福安里里長/謝文加
    • 各方說法:百坪老屋擠六十幾口人,實在住不下 社子島世居居民/林慶章
    • 各方說法:選擇對社子人最好的方案 恒亞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煙平
    • 各方說法:把問題訪查清楚,就不難訂出公平合理的解決方式 前福安里里長/楊明照
    • 各方說法:我們守法不敢違建,愈守法的反而愈慘 /吳振泰商號老板娘
    • 各方說法:生態環保不能無限上綱,只保護鳥不保護人 社子島之歌創作人/陳文煌
    • 各方說法:社子島,臺北城市新典範 喬大地產執行副總/郭國哲
    • 各方說法:將社子島作為一個實驗場域,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危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理事長淡江大學教授/黃瑞茂
  • 第四章 市長走馬燈,開發大跳票
    • 李登輝:臺北副都心
    • 吳伯雄:色情博弈專區
    • 黃大洲:港灣型態娛樂專區
    • 陳水扁:第三副都心
    • 馬英九:輕軌捷運與河濱花都
    • 郝龍斌:臺北曼哈頓
  • 第五章 復活咱的島,從現在開始
    • 新臺北城市學︱許一個可以實現的夢
    • 柯文哲:臺北威尼斯・水岸城市三方案
      • 方案1運河社子島
      • 方案2生態社子島
      • 方案3咱的社子島
    • 社子島開發,首重居民安置
    • 前景未卜,不如維持現狀?
    • 居民共識,先安置後拆遷
    • 合理顧及少數民意,才能為開發案解套
    • 市府「補乎你哉」居民權益試算服務
    • 葉家源科長:府、民合作,為明日社子島打拼
    • 柯文哲市長:社子島開發計畫就是「讓你比現在好」
    • 林欽榮副市長:將社子島納入法制內的都市計畫
    • 向國際借鏡,荷蘭分享與水共生開發經驗
    • 林洲民局長:有想法就要清楚表達,有異見更需要溝通合作
    • 期盼立下城市美學新典範
  • 附錄( 一) 從老地圖看社子島的前世今生
  • 附錄( 二) 社子島開發大事紀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