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影像本身是不夠的,真正掌控電影是在剪接時。
──華特•莫屈
大師開課!拍電影的教科書
電影導演、剪接師、音效設計、故事編劇必看!
剪接心法∣電影製作∣鏡頭運用∣配樂混音∣小說改編
《英倫情人》原著作者 VS.《教父》剪接•音效鬼才
金獎級的對談火花,激發大師級的故事力
●本書榮獲──
【美國剪接師協會特別獎】
【日本最具權威 《電影旬報》年度十大電影書】
專業剪接師大讚:這是我看過最好的剪接教科書
●奧斯卡獎剪接教父傾囊相授──
CASE by CASE 細部拆解經典電影的製作與思考!
《現代啟示錄》、《英倫情人》、《教父》、《對話》、《茱莉亞》、《星際大戰》
《天才雷普利》《布拉格的春天》、《第六感生死戀》……等。
●剪接師之眼!一句話說中拍電影的神髓──
關於電影導演:
◎電影製作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希區考克式,另一種是法蘭西斯‧科波拉式。前者已經在創造者的腦子裡完成;後者則在過程中成長壯大,不停地集聚新生力量。
◎只要相愛的人們在電影高潮時是在一起的,電影就會被看成是大團圓,哪怕這時有一千架敵機正向他們迫近。
關於剪接師:
◎剪接師的任務就是操作觀眾注意力的焦點。在剪接點上,考慮的是觀眾眼睛看著哪裡、往什麼地方移動,以及移動的快慢。
◎就算畫面是精心設計的,也要彷彿是被偶然看見一樣。
關於音效混音:
◎電影音樂是作為抒發情緒的功用,而非製造情緒。
◎當對話變得稀少,會促使觀眾更專注在影片裡的聲音上,並將之視為語言。
關於電影編劇:
◎想要用寫作來改變某人的想法是徒勞的,你只會證實讀者他們自己的想法。
◎一部電影如果讓你感覺不錯,它一定是表達出你個人內心的某種祕密。
【剪接,完整了一部電影!】
本書透過一部電影最核心的創作者之一,華特•莫屈這位教父級剪接師的獨特視角,來探討電影創作過程的藝術特性,同時也更具體的探討處理影片中的種種問題,例如:如何避免系列情節的瓶頸;如何在影片開始的第幾分鐘做一點小小改變,以挽救第53分鐘的一場戲;如何透過增強靜默感來加強戲劇張力;甚至是如何掩蓋一個大漏洞大缺失……因為某場關鍵情節根本沒有拍攝。
主談人莫屈在書中,透過作者翁達傑的提問與互動,解說並示範了大量實用而獨特的理論,他分享了如何透過對於故事的微妙觀察、人物的一個角度與眼神、所屬的空間環境、聲音的運用……整合出一部動人的電影。
剪接的存在,不只是單獨一場戲的處理,而是對於整體結構的深刻理解。
【本書特色】
※實例說明!經典電影當教科書,從人物、場景、聲音、時間感……細部剖析。
※珍貴手稿!一窺科波拉、威爾斯的劇本筆記、備忘錄,跟著名導思考影像運作。
※學!華特•莫屈《英倫情人》剪接筆記大公開,教你如何建立資料庫。
※看!圖文對照深入說明,提供經典鏡頭、工作現場、幕後影像,展現電影製作的細節。
※談!從剪接角度,教你看懂影像的敘事與邏輯;從音效角度,告訴你情緒導引重要性。
──華特•莫屈
大師開課!拍電影的教科書
電影導演、剪接師、音效設計、故事編劇必看!
剪接心法∣電影製作∣鏡頭運用∣配樂混音∣小說改編
《英倫情人》原著作者 VS.《教父》剪接•音效鬼才
金獎級的對談火花,激發大師級的故事力
●本書榮獲──
【美國剪接師協會特別獎】
【日本最具權威 《電影旬報》年度十大電影書】
專業剪接師大讚:這是我看過最好的剪接教科書
●奧斯卡獎剪接教父傾囊相授──
CASE by CASE 細部拆解經典電影的製作與思考!
《現代啟示錄》、《英倫情人》、《教父》、《對話》、《茱莉亞》、《星際大戰》
《天才雷普利》《布拉格的春天》、《第六感生死戀》……等。
●剪接師之眼!一句話說中拍電影的神髓──
關於電影導演:
◎電影製作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希區考克式,另一種是法蘭西斯‧科波拉式。前者已經在創造者的腦子裡完成;後者則在過程中成長壯大,不停地集聚新生力量。
◎只要相愛的人們在電影高潮時是在一起的,電影就會被看成是大團圓,哪怕這時有一千架敵機正向他們迫近。
關於剪接師:
◎剪接師的任務就是操作觀眾注意力的焦點。在剪接點上,考慮的是觀眾眼睛看著哪裡、往什麼地方移動,以及移動的快慢。
◎就算畫面是精心設計的,也要彷彿是被偶然看見一樣。
關於音效混音:
◎電影音樂是作為抒發情緒的功用,而非製造情緒。
◎當對話變得稀少,會促使觀眾更專注在影片裡的聲音上,並將之視為語言。
關於電影編劇:
◎想要用寫作來改變某人的想法是徒勞的,你只會證實讀者他們自己的想法。
◎一部電影如果讓你感覺不錯,它一定是表達出你個人內心的某種祕密。
【剪接,完整了一部電影!】
本書透過一部電影最核心的創作者之一,華特•莫屈這位教父級剪接師的獨特視角,來探討電影創作過程的藝術特性,同時也更具體的探討處理影片中的種種問題,例如:如何避免系列情節的瓶頸;如何在影片開始的第幾分鐘做一點小小改變,以挽救第53分鐘的一場戲;如何透過增強靜默感來加強戲劇張力;甚至是如何掩蓋一個大漏洞大缺失……因為某場關鍵情節根本沒有拍攝。
主談人莫屈在書中,透過作者翁達傑的提問與互動,解說並示範了大量實用而獨特的理論,他分享了如何透過對於故事的微妙觀察、人物的一個角度與眼神、所屬的空間環境、聲音的運用……整合出一部動人的電影。
剪接的存在,不只是單獨一場戲的處理,而是對於整體結構的深刻理解。
【本書特色】
※實例說明!經典電影當教科書,從人物、場景、聲音、時間感……細部剖析。
※珍貴手稿!一窺科波拉、威爾斯的劇本筆記、備忘錄,跟著名導思考影像運作。
※學!華特•莫屈《英倫情人》剪接筆記大公開,教你如何建立資料庫。
※看!圖文對照深入說明,提供經典鏡頭、工作現場、幕後影像,展現電影製作的細節。
※談!從剪接角度,教你看懂影像的敘事與邏輯;從音效角度,告訴你情緒導引重要性。
加拿大著名詩人、作家,1943年生於斯里蘭卡,11歲隨母親到英國,19歲移居加拿大,畢業於多倫多大學。他的作品兼具文學的語言美感和電影的視覺衝擊力,透過詩性直覺和敘事節奏的交揉變化,展現獨特的個人風格。目前為止,共出版六部長篇小說,十多部詩集,以及其他非虛構作品。其中,《英倫情人》(The English Patient)榮獲布克獎,並改編為同名電影,由安東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lla)執導,華特‧莫屈(Walter Murch)剪接。
主談人簡介—華特‧莫屈(Walter Murch)
新好萊塢運動中最為知名的剪接師與音效設計師之一,是少數同時活躍於影像與音效的工作者,為英美電影界公認的剪接領域權威,在好萊塢甚至有人稱他為「剪接教父」,同時也是柯波拉創立美洲西洋鏡電影公司的早期重要人物,曾多次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美國電影學院大獎。
華特‧莫屈曾剪接與參與音效工作的作品有:《對話》《現代啟示錄》、《教父2》、《教父3》、《布拉格的春天》、《天才雷普利》、《冷山》、《鍋蓋頭》,並以《英倫情人》同時獲得奧斯卡最佳剪接獎、最佳音效獎。同時也曾參與修復、重剪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的《歷劫佳人》。
- 致中文世界的讀者
- 照片
- 引言
-
對話一.舊金山:重剪《現代啟示錄》 深入探討電影製作
-
01、謙卑的聲音景觀
-
02、高中生機密
-
◆ 對談之外:「像我一樣古怪的人」
-
03、影響
-
04、導演與剪接師
-
05、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
06、「第一次」只有一次
-
07、黑暗時代
-
◆ 對談之外:「莫屈拒絕替人頭朝下的畫面做電影混音!」
-
08、《現代啟示錄》的今與昔
-
09、燃燒的賽璐珞
-
10、馬龍.白蘭度
-
11、韋勒的凝視
-
◆ 對談之外:演員與剪接
-
12、新增的場景
-
13、法國人的幽靈
-
14、《現代啟示錄重生版》
-
-
對話二.洛杉磯:科學、聲音、小說對電影製作的關鍵影響
-
01、車輪誕生的恰當時機
-
02、殺人音樂
-
03、五個階段的模棱兩可
-
04、兩則流言
-
05、魔鬼的發明
-
06、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
-
07、音效中的意涵
-
08、小說與電影的豐富性
-
09、約伯式的悲劇時刻
-
10、WIDEO
-
11、生活的「非電影」方式
-
-
對話三.紐約:關於剪接《對話》和《歷劫佳人》的剖析
-
01、《對話》的剪接
-
02、隱身的搭檔
-
03、小調鍵盤
-
04、手掌下面藏了什麼?
-
05、在真實的夜晚拍「夜景」
-
06、不對勁的回聲
-
07、最有表現力的角度
-
◆ 對談之外:「彷彿是奧森.威爾斯正在傳真筆記給我們」
-
-
對話四.舊金山:偶然性與藝術創作
-
01、影響
-
02、負二十個問題
-
03、強制空閒期
-
04、電影製作的兩種方式
-
05、他為什麼更喜歡那樣?
-
06、家庭生活
-
07、事物之間的意外碰撞
-
08、鵝卵石、蟋蟀和扳手
-
09、藍色之死
-
10、一種誤讀
-
11、發散或匯聚
-
12、消失的兄弟
-
13、序幕
-
14、油彩鉛筆和即時剪接
-
◆ 對談之外:「等待挑釁!」
-
-
對話終章.多倫多:導演、作家與其他身分
-
01、因不安而受賜福
-
02、《天魔歷險》的劇本寫作
-
03、表面之下
-
04、里爾克的精彩詩句
-
05、夢境
-
- 華特.莫屈作品年表
- 致謝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